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5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梅毒 Syphilis)是古老的疾病,但在日本,目前有增加的趨勢。2010年有621病例,2014年已增加到1,671病例,可以說快速增加。
    報告出來的病患多數為男性,同時男性與男性性交後發生,也就是同性戀的男性多見Gayhomosexual male)。
    日本女性同性戀也在增加,梅毒病患也在增加,這是日本的特徵。另外在2014年報告,有10位先天性梅毒病患,現也是成為一個問題。
    造成這種問題,主要是同性戀的男性之中,很可能有HIV感染流行。另方面HIV的治療很進步,病患可以活到正常的壽命,而這批HIV病患,性活動仍然很強,這可能一種原因。但女性為何增加,那就不清楚。
    其次談到先天性梅毒與後天性梅毒有何不同的問題。主要是後天性梅毒是性交後被感染;先天性梅毒是母親罹患梅毒,懷孕時,經胎盤傳染給胎兒而感染。
    談到梅毒的臨床經過,時間很長,感染的微生物,稱為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 ,由人傳染人的微生物。感染的途徑是接觸,如生殖器官接觸,尤其不使用衛生套生殖器官接觸,口交也有可能發生。
    潛伏期為3週,然後由一期梅毒,慢慢進行到四期梅毒。但在日本一期梅毒和二梅毒被發現後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很好,因此,進行到三期或四期的病患很少。初期的梅毒感染症狀,有時不易被發現。在一期梅毒在生殖器口腔、肛會發現硬性下疳的潰瘍。這種潰瘍缺乏疼痛或發癢,因而沒有自覺症狀。再經過三月後梅毒螺旋體會進入血液中,或者經淋巴,散播到全身。因此,二梅毒在軀體、四肢會出現玫瑰疹( Roseola),有時皮膚顏色的關係,還是不易被發現。因此,要早期視診發現也有困難,但也很重要。
如果醫師在診療HIV或性感染病時,發現有出疹病患,初先要懷疑梅毒。即使病患沒有出現症狀,對性行為較多的年青人,要做定期梅毒檢查。
    梅毒檢查主要做血清反應檢查。雖做血液檢查,可診斷梅毒,但如果在初期

1月內),血清反應並沒有升高,只能靠症狀加以診斷。梅毒有多彩的症狀,有時還不一定出現典型的症狀,還是要使用血清反應來檢查。
血清反應檢查,主要是RPR(Rapid Plasma Reagin)檢查及TP抗體檢查(梅毒螺旋體:TP體檢查)。因為RPR檢查會出現偽陽性,因此,要做TP抗體檢查,加以確認。
    談到先天性梅毒,本來日本每年有數例的報告,自2014年開始有10例的報告,先天性梅毒與胎兒死亡有關,同時會引起其它器官障礙,嚴重時會造成發育障礙,對小兒可說是不幸。
    對產婦做梅毒的篩檢和追蹤觀察很重要,如果疏忽,就容易發生胎兒先天性梅毒。
      梅毒的治療,使用Penicillin系的抗生素,就能治癒。國際上標準的治療是使用長效性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 肌肉注射1次,就有效。日本已停產Penicillin G Benzathine,現使用是口服Penicillin錠,服用2~4週,有時服藥的時間更長。
    治療梅毒,最初24小時可能會出現,發熱或出疹,事先要告知病患,有這種可能。發生機轉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是梅毒螺旋體,被破壞後,所起的過敏反應。這時可以使用NSAIDs退熱。
如果病患發生Penicillin過敏,如何做鑑別診斷。通常Penicillin(服用藥片)服用後10~2週始出現症狀,如出現疹子。此點也要事先向病患說明。
如果不能使用Penicillin時,可改用Doxycycline,服用2週。如果是懷孕,不要服用Doxycycline,可以改服用Acetylspiramycin
談到日本的先天性梅毒病患在增加,如何預防的問題。主要診療HIV的醫
院,要強化梅毒的篩檢,不僅每年做1次,最好能做2次,同時視病患,有的要多做幾次。同時力宣傳,梅毒與HIV的檢查免費,使更多的人來檢查,一旦發現有病,就開始治療。
 
 
關鍵字:梅毒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為何要做蟎(Mite)過敏過敏原Allergen)免疫療法的問題。
現今支氣管性氣喘等的過敏性疾病,使用對症療法都很有效,例如氣喘使用類固醇的吸入療法很有效,但停藥後有9成的病患會再發氣喘。
    因此,如氣喘和終年性的過敏性鼻炎,最重要引起慢性化的原因,就是起因為生活環境蟎(Mite過敏原,從此改變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e),這就成為過敏原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可使病患有鼻炎氣喘、結膜炎的變化,把它改變過來。
    從臨床上,觀察蟎(Dermatophagoides過敏的氣喘病患,不僅發生在小兒氣喘及20歲年代,由單獨蟎引起的過敏原多見。此類病患,追蹤觀察,5~10年,敏感化的過敏原有擴大的現象。例如發生杉木花粉的過敏,黃麴黴菌(Aspergillus黴菌類或飼養有毛的寵物,如狗、貓、老鼠等同類,會使得IgE抗體增加,過敏原免疫療法就是防止其增加。也就是修飾過敏病態的自然經過的治療。蟎的過敏原,主要指的蟎的是塵蟎(Dermatophagoides 
    蟎使用的過敏原: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Dermadophageides farinae。將此等過敏原的力價標準化,造成針劑或舌下錠劑。
    從前日本也將蟎的過敏原造成針劑,做減敏療法,但其缺點就是過敏原的力價不穩定。現在的過敏原的力價標準化,在美國、加拿、韓國都使用這種方法治療。日本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健保給付,可以預測,日本的過敏病患,會大大地減少。
    治療的適應症:終年性的小兒氣喘、成人氣喘及終年性的過敏性鼻炎,最多的過敏原就是蟎。病患的血液內有很高的IgE抗體,這是由蟎引起。過敏原免疫療法通常使用於,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重度氣喘病患,使用本治療,效果就差,因為氣管的重塑(Remodeling)關係,會發生肺機能低下化,效果就會變差。因此,國際上規定,使用於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
通常輕度和中度氣喘病患,不是很嚴重,引起的過敏原也較單純,如蟎;但嚴重氣喘病患,可能還有黴菌過敏、寵物過敏,治療效果就會變差。因此,只對蟎為對象的病患,作為治療的對象。尤其對氣喘合併鼻炎,可說是一石二的治療,效果好。
    對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的病患,WHO的過敏原免疫療法中並沒有記載可以使用。但在臨床上發現,如果對塵蟎過敏的氣喘病患,經過敏原免疫療法治療後,症狀改善,合併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也有,但也有沒有明顯效果的。在日本,對異位性皮膚炎要做過敏原免疫療法治療,健保給付,要自費。
    談到過敏原免疫療法的方法,治療時,一定要到醫院,有專科醫師負責免疫療法,先使用不會引起副作用的,低濃度蟎過敏原,作皮下注射,每週皮下注射1~2次,然後慢慢增加濃度,經數月後,其濃度,可以增加到有治療效果的濃度,也就是維持劑量。注射到維持劑量後每4週注射1次,至少要連續注射3年以上。過敏原免疫療法,最怕是發生過敏性休克。據美國統計,做2300萬次注射,僅有1人,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日本大學醫院,曾做100病例,並沒有發生任何副作用,但注射部位有局部反應,有少數病患,還是有氣喘發作。因此,做這種治療,還是要到專科醫院,由專科醫師負責治療,較安全。
    本治療很重要的意義就是綜合的有效,不僅氣喘有效,同時合併的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都有效。另外一點就是本治療,就是過敏病態的自然經過,加以修飾。可抑制過敏原的敏感化,增加緩解作用,或者,病患罹患花粉症時,把症狀抑制下來,同時也可抑制氣喘病的發作,這也是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可以控制所有過敏的過程。
談到舌下免疫療法,對於氣喘的治療,健保不給付。但現已推出,舌下免疫療法,對過敏性鼻炎,因蟎引起者,可以在2015 11月開始使用。雖然舌下免疫療法效果溫和,但病患可以自己管理,不必到醫院注射的好處,尤其對過敏性鼻炎有好處。
 
 
關鍵字:過敏過敏原免疫療法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敗血症(Sepsis)是何種疾病,主要是肺炎及尿道感染,局部感染導致全身症狀。引起最多炎症為肺炎,有一半以上,是肺炎引起敗血症,其中有2成是由尿道感染引起,其次2成是由腹腔內臟感染引起。
    敗血症因有臟器障礙,分為3個階段:
1.有全身症狀並沒有發生,臟器障礙的單純敗血症。
2.有腎臟、肝臟器官障礙的嚴重敗血症。
3.嚴重敗血症中,最嚴重敗血症為休克,即使充分利用輸液,還是不易維持正常血壓。
    談到日本敗血症病患增加的情形,日本的流行病學缺少這方面的資料,以供參考。但美國的資料顯示,到了21世紀,在10年間,敗血症的病患增加1倍。發生原因是高齡化社會,使用人工製品的醫療行為,使用免疫抑制劑複雜的醫療行為在10年間增加很多,使敗血症的病患快速增加。
    談到引起敗血症的細菌,數十年前和現在,並沒有任何改變。如果肺炎,由肺炎球菌或流感桿菌(Influenza  bacillus;尿道感染為大腸桿菌;皮膚軟部組織感染為鏈球菌或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為肺炎球菌,此類細菌的感染,從前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通常病患是由急診送到醫院,先由家屬發現,病患病情嚴重,或者曾到診所看診,醫師認為可能罹患敗血症而轉診。
    發現本病的症狀為,多數會有發熱,甚至高燒,但體溫過低的情形也是會有。開業醫師較能注意的就是白血球升高,或者白血球過低,檢查C-反應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升高而轉診。
    談到實驗室檢查數值,不管CRP、白血球都升得很高,認為症狀嚴重,那也不一定。因為,有敗血症病患過度嚴重,不發生異常高值,反而變成低值的也有。因此,在實驗室的檢查數值,有異常,並不是很重要,反而是臟器障礙才是重要的指標。例如,有無發生腎臟障礙,小便很少量,意識低下,血壓比平常低下等,要注意此等器官的異常,在臨床上,可說很重要。
    構成敗血症的定義,多數為非特異,因此,要客觀下敗血症的診斷,有時會發生困難的情形比較多。
    談到急診送過來的病患,如何判斷嚴重與否。如果嚴重敗血症,也就是有器官障礙的病患,一定要住院治療。如典型的,肺炎病患,要使用氧氣療法人工呼吸法。如果Creatinin異常高值,有小便變少的傾向,急性腎障礙的情況下,那就要住院治療。血小板低於10萬以下,可能顯著影響凝血系統,或會影響止血,與原來的感染器官無關,而是別的系統的器官有異常時,被認為嚴重敗血症,那就要住院治療。
    住院時一定要抽血檢查,同時要做細菌培養。
敗血症的治療方法有3個原則:
1.一定要把感染的病灶消除,如果肺炎要治療肺炎;如有消化道穿孔,要修補;如有尿道阻塞,除去尿道阻塞。
2.抗生素早期經驗性治療(Empiric therapy)非常重要。在1小時以內有效治療很重要。
3.3為輸液療法很重要,相對的,血管內的容量降底,表示敗血症典型的嚴重病患。要克服這種情形,要大量輸液,在多種情況下是必要做。最嚴重病例,1要輸液10公升。
   如果病患的身體狀況不好,必要外科治療時,還是要手術治療,危險自然會升高,但如果不手術治療,病患必死無疑。重症敗血症病患,住院治療有3成無效。
在治療時視臟器的障礙,要做支持療法,必要時還要做人工呼吸,通常這種治療,只做數日就結束。人工呼吸可能要數日;血液透析,可能要使用上1週,但病患出院時,此類治療就不必繼續做的情形比較多。
病患因為無尿要做透析,又要大量輸液,看來是有一點矛盾。
談到抗菌藥物,最初使用,典型的廣效抗生素,做經驗性治療(Empiric therapy),如果從血液培養,或尿液培養,找出致病菌,那就要針對致病菌治療。這時要使用,對致病菌的治療,治療時間,約在10~14日,在日本的住日數,平均約1個月,就可出院。
 
 
關鍵字:敗血症的診療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日本目前發生瘧疾的情形,都是境外輸入,每年有50~60病例。
1995年為最後一次流行,在此之以前,日本國內曾發生過流行。日本已防止瘧疾的流行,現在的瘧疾病例,都是境外輸入。
    談到瘧疾的世界性流行,可說所有流行病人數最多的疾病,每年約有2人感染,有100萬人死亡。
    談到瘧疾與人類的歷史,人類是從人猿演化後就開始罹患瘧疾,大約在500~600萬年前,就有瘧疾。最初罹患瘧疾為埃及國王圖坦卡蒙(Tutankhamen,從其木乃伊(Mummy)發現有瘧疾原蟲DNA圖坦卡蒙死亡時間約在3000年以前,在死亡前確實罹患過瘧疾。
    瘧原蟲屬(Plasmodium)為單核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後會寄生在紅血球。感染人類的瘧原蟲的只有4 熱帶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間日瘧原蟲(P. vivax卵型瘧原蟲(P. ovale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其中熱帶瘧原蟲一旦罹患後,很快轉變為嚴重,如果不治療,100%死亡。
    談到日本,每年有50人發病,瘧疾病患的發現過程為,病患先有高燒發病,大部分病患超過40°C,家屬認為這不是普通感冒,會請醫師看診。醫師會詢問病患,最近有沒有出國的問題,尤其是否到過非洲。如果先懷疑可能罹患瘧疾,做血液塗抹標本,使用 姬姆薩染色(Giemsa stain),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熱帶瘧原蟲有9成在非洲大陸流行,其它在亞洲湄公河流域有高度的流行,瘧疾的潛伏期為1週~1月。從出國及回國後是否合乎瘧疾的發病時間,要注意。
    使用姬姆薩染色後在顯微鏡觀察,要分出4種瘧原蟲,可能會有困難,可請教專家。另有一種為免疫層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10~15分鐘就可以檢查出來。其它還有DNA作為診斷,做PCR,可將4種瘧原蟲鑑別出來。
    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很快就會轉變為嚴重,大約在初發至5日內,如不做適當的治療,以日本人來說,有50%會死亡。如果是罹患熱帶瘧原蟲,即刻診斷,不要等到資料齊全,明天再診斷,這時診斷治療要分秒必爭,病患才能獲救。 
    談到死亡機轉,只有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會在紅血球內分裂和增殖繁殖,只要寄生在紅血球4~5%,病情就會轉變為相當嚴重。如果寄生率超過10% 20% 30%時,貧血就會越來越嚴重,也有轉變為嚴重病例而死亡。被感染的紅血球,會粘著在血管壁,如果粘著在大腦的血管壁,會阻滯血液流通,導致嚴重的腦性瘧疾的合併症而死亡。
    談到嚴重瘧疾病例的治療,在日本國內,能使用的藥物有限,如果嚴重化,通常使用奎寧(Quinine點滴靜注。但全世界標準的治療,為使用青蒿素[qīng hāo sù ]Artemisinin治療瘧疾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剛目》中推選了青蒿茶為治療瘧疾的藥物,
屠呦呦表示她是受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影響,在中藥分離出,青蒿茶為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後來她也因此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如果到熱帶地方去旅行或出差,如何預防瘧疾。
    首先生談到藥物的預防,目前日本有2預防藥物,MalaronMefloquine,短期旅行者服用Malaron,長期旅行者服用Mefloquine
Malaron是出國前1日,或2日前開始服用,旅行時每日服用,回國後,還是要每日服用,繼續服用1週。Mefloquine是每週服用1次,出國前1~2週開始,每週服用1Mefloquine,出國時每週服用1Mefloquine,回國後繼續服用4週。
    談到這2預防藥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兩種藥物的效果都很好。在副作用方面Mefloquine有精神及神經障礙,同時有消化道障礙,如噁心嘔吐。出國前服用,如果副作用太大,改用其它藥物治療。
    被熱帶瘧原蟲感染後,潛伏期為1週至1月,如果服用Mefloquine,回國後1月內,還是要好好服用。但是服用Malaron,因瘧原蟲潛伏在肝臟,可以在肝臟殺死,因此,服用1週就可以。
    引起瘧疾的蚊子為按蚊(Anopheles,常在夜晚,出來叮人。任何到東南亞或非洲旅客,都要防止被蚊子叮咬。具體的做法為睡前要避免蚊子進入房間。如果房間有蚊子,睡前一定要掛蚊帳,或點蚊香。外出時要穿長褲及長袖衣服,曝露的皮膚塗上防蚊液,盡其可能,不被蚊子叮咬。
同時,出國前要瞭解當地疫情,可以上網查詢,如WHOCDC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蚊子與猴子之間流行的瘧疾。偶而此類蚊子,叮咬人後也會引起瘧疾,這種瘧疾,有的病患,症狀嚴重,可請醫師做鑑別診斷。這種原蟲為猴子瘧疾原蟲為諾氏瘧原蟲P.knowlesi),人類被感染後症狀會嚴重化。因此一到亞洲旅遊,還是要注意。
 
 
關鍵字:日本瘧疾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B型肝炎在日本的流行病學,帶原者有110人,占全國人口1%
談到罹患B型肝炎的年齡層,自1986日本實施母子感染的預防措施,很成功,因此,在此以前出生的,到了老年,可能會有越多的病患,成為帶原者。
    WHO的統計,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2~3人。
    目前因全球化的關係,從亞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另一種從歐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歐洲傳染,從來在日本未曾有的,容易轉變為慢性病毒,這就成為一個問題。另外一種來原就是,日本許多企業,向海外移走,同時日本勞工,跟隨公司走。因此,日本勞工被B肝感染的,還是有。
    談到B肝感染的途徑,日本的感染途徑,多數為母子感染,當新生兒出生時,是在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 的狀態出生,與病毒和平共存。當胸腺退化時的青春期開始發病,或者此前開始發病。如果是較短的病程,半年至1年的時間,肝炎就會消失,平均為2~3年才會消失。但最終有幾成,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這是問題所在。
    談到診斷,測定B肝病毒表面蛋白HBs抗原,是否有病毒存在。如果檢查陽性,進一步檢查病毒的含量,可做HBV-DNA測定,其次做B肝,有無活動性的檢查,可以測定ALT,如此就可以獲得診斷與開始治療。
    談到日本與歐美B肝有何不同的問題,從歐美感染B肝為,基因型A,如果成人被感染,日本的統計資料顯示,有7.5%會轉變為慢性化。日本原來B肝為基因型C,雖然母子感染後,也會有轉變為慢性化,但如果成人被感染後也會轉變為慢性化,但僅有1%。但B肝基因型C為增殖力很強的病毒,因此,比較容易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
    談到B肝最新檢查,即HBs抗原的篩檢,現可做到HBs抗原的定量測定。
HBs抗原的定量測定,具體的為100單位/Ml,如果檢測數值低於這個數值,就不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也就是病毒的量越高,就越容易轉變其它疾病。
 談到治療,如果抗原的定量測定,病毒的量很低,就不必治療。如果定量測定高的時候,有2種藥物可以選擇使用,第1種為核酸(Nucleic acid),核酸類似製劑(Nucleic acid analog)。
2種為干擾素(Interferon)製劑。
    在這兩者之中,干擾素製劑,比起核酸類似製劑好,但是使用干擾素製劑治療,最後只有2%的病患,轉變為陰性,而核酸類似製劑僅有數%。因此,最好使用干擾素製劑為第一優先治療。
 目前干擾素製劑的治療,做成注射用PEG化製劑,即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 ,可以每週注射1次,共注射,48次,也就是48週。注射完後要觀察其免疫反應,有的病患,注射完後,要等到2~3年始有免疫反應。也就是說,治療完後,還要追蹤觀察2~3年。
    談到注射干擾素製劑的副作用,因為干擾素的產生,是當1罹患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時,會誘導產生蛋白,即擾素。因此注射干擾素,有時也會出現,如流行性感冒的症狀,頭痛發熱消化道的症狀,也會有關節痛的症狀。干擾素有活化免疫反應的作用,潛伏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有時會表現出來。
    核酸類似製劑與吾人身上DNA構造很相似,當病毒代替DNA增殖時,核酸類似製劑,已進入體內,抑制DNA增殖的作用機轉。目前日本推出核酸類似製劑有2種。Entecavir Tenofovir1日服用1次,服用核酸類似製劑,多數不能停藥,一停藥後,病很快復發。就如同生活習慣病高血壓糖尿尿病要長期服藥。
    HIVB肝病毒有類似情形,都會進入細胞核增殖,使用抗病毒藥物,可說很難根治的疾病,這兩種疾病有類似。
    談到核酸類似製劑這2種藥物的副作用,Tenofovir對腎臟有副作用,但就要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產生副作用,因此,這2種藥物,可說很少有副作用。
    談到B的預防接種,全世界有180個國家以上,在做B的預防接種。日本因母子感染治療很成功,至今還沒有實施B的預防接種。但全世界發生全球化的問題及容易造成慢性化的問題,日本也決定,於20164月實施B的預防接種,也就是1歲以下嬰兒,接種B的預防接種3次。
    談到使用免疫抑制劑,對B的影響。一旦罹患B型肝炎,即使治療後,病毒還是會有再活性化的現象,有血液增殖器官腫瘤,或做做骨髓移植,如果不注意,會發生很高的,有數十%的比例,發生再活化。例如使用於類風濕性治療的TNFα阻礙劑,有不到10%的病患;固態癌的病患,有2%會再活化。目前日本推出的指引(Guidline),參考並遵守,可使B肝不再惡化。如果不幸再惡化,就要開始使用核酸類似製劑治療。談到日本的指引,也有重點提示,參考重點提示也會有幫助。
 
關鍵字:B型肝炎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Dermadrome1947年首先有Wiener的皮膚科醫師,介紹DermadromeDermadrome是從DermatologySyndrom合起來的名詞,意思就是,要注意全身症狀的皮膚症狀。強調皮膚症狀,對內臟疾病的診斷與病態的理解有效。日本的皮膚醫師,對這方面瞭解較透徹。
    Dermadrome的表現,凡是內臟的疾病都會表現Dermadrome,因此,還是要注意。可分為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內分泌疾病,基本的所有內臟疾病,均會出現皮膚症狀。尤其特別重要的是,內臟出現的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不能疏忽,此點很重要。
    Dermadrome可分為直接和簡接Dermadrome。直接Dermadrome為內臟病變會直接影響皮膚;簡接Dermadrome為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可以高頻率經驗到的皮膚疾病。
    茲介紹內臟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及病患多見的糖尿病Dermadrome,尤其以重要症狀為中心,加以敘述。
    談到內臟惡性腫瘤的Dermadrome,因腫瘤細胞產生的因子,如
TGFα及 EGF等的細胞激素Cytokine,使表皮細胞增殖,導致皮膚變硬。
    代表的有Leser-Trelat徵候的Dermadrome,這是一種脂漏性角化症,也就是合併老化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疣粒,這種疣粒會在3~6個月後多發,除多發外,還會發癢,很可能罹患Leser-Trelat徵候,進一步檢查,為內臟惡性腫瘤。在短時間,出現很多疣粒,就是其特徵。
    2種黑色表皮腫,這是發生在腋窩及鼠蹊部等關節部位,表皮皮膚肥厚,色素沉著,很粗造皮膚。也有合併先天異常或內分泌異常,肥胖的病型,多發生於年青人,如果發生在高齡者,可認為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尤其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會很高。
    3種為後天性魚鱗癬,本疾患是下肢的皮膚會乾燥,因而發生鱗狀的皮膚;如果後天性出現時,很可能為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即血液系的惡性腫瘤多見。
    其它內分泌異常與肥胖有關的皮膚病也有,但是高齡者要注意內臟惡性腫瘤才是重要。
其次談到高齡者的皮膚症狀與Dermadrome的關係。高齡者通常容易發生脂漏性角化症,所謂老年疣(Senile wart),因為皮膚乾燥,這種Dermadrome病患,常沒有感覺的情形比較多見。如果症狀突然出現,或者非典型出現時,可能要考慮到Leser-Trelat徵候,即黑色表皮腫,後天性魚鱗癬等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的可能。
其它可以舉出內臟惡性腫瘤Dermadrome及有炎症性Dermadrome可以舉出,幾種的可能:
1皮膚肌炎,這是眼瞼的Heliotrope  rash手指關節背面的Gottron徵候及指甲周圍紅斑等的特徵。最近對皮膚肌炎特異抗體的病態的解釋有進步。這種進步並不是健保能測定的抗ARS抗體,而是抗TIF1抗體,可以檢測出來,這是惡性腫瘤,高頻率發生的亞型(Subtype)。這時最好檢查特異抗體,是屬於皮膚肌炎,那一型(Subtype),同時能夠評估,合併有惡性腫瘤是最好。
2.壞死性遊走性紅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這是因營養障礙引起表皮上層壞死,有糜爛及痂皮的紅斑,發生於全身。有很長一段時間,被疏忽。這是合併有惡性腫瘤的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 的皮疹。可以測定血中Glucagon或做CT攝影,加以診斷。其它高齡者多見的丘疹紅皮疹或痒疹,病患感覺上會很癢的皮疹,對治療有抵抗性時,在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內臟惡性腫瘤。
其次談到糖尿病Dermadrome日本的糖尿病患,約有1,000萬人,可說發生率很高的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有三大合併症,網膜症腎症神經障礙外,還有,動脈硬化病變所引起的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障礙末梢神經障礙,全身發生許多合併症。其中一種合併症為糖尿病足病變,有糖尿病性足潰瘍足白癬胼胝等直接或簡接Dermadrome
糖尿病Dermadrome與診斷有關的,有下列情形:
1.掌蹠纖維腫症(Duputren 拘縮),掌蹠或腳底的皮下,沿著腱膜,可以見到數個很硬的結節。如果過程比較久,手掌及腳底會發生拘縮。
2.泛發性環狀肉芽腫紅色丘疹,形成環狀排列,發生部位有多處。如果發生部位有2個以上,就稱為泛發性。有的病患不形成環狀的情形也會有,這時要使用病理診斷。
3.狼瘡樣壞死( Lupoid壞死症)Dermadrome。這是在下肢伸側,有紅褐色境界鮮明的萎縮性的部位,因很少有自覺症狀,因此,病患通常不會注意到。
如發現有上述3種情形,很可能有30~60%有罹患糖尿病,如果沒有被診斷為糖尿病,要積極,做糖尿病的檢查。
    如果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很長,可能發生的Dermadrome有下列幾種:
1. 糖尿性浮腫性硬化症,從頸部後側及上背部,皮膚發生浮腫性硬化,同樣情形,在手指也發生也同樣的情形,治療因而發生困難。這時要與全身性強皮症,做鑑別診斷。
2.糖尿病患容易發生身體上的發癢,因而發生丘疹或多紅色的小結節,發生治療困難,這種情形,稱為後天性反應性穿孔性膠原纖維症,發生於合併糖尿病性腎症與透析病患,
3.影響糖尿病患的生活品質(QOL)重要症狀為糖尿病性潰瘍及進行糖尿病壞疽。主要發生在糖尿病的末梢神經障礙末梢血管障礙阻塞性動脈硬化後發生,如果,再發生續發感染或者骨髓炎,不僅很難治療,必要時,還要截肢。
    最後談到糖尿病患簡接Dermadrome,有足白癬或皮脂缺乏,導致皮膚乾燥,腳底的胼胝,其中發生頻率最高是足白癬,這是簡接Dermadrome所得統計數字。在皮膚科,經常可以看到此類皮膚病。足白癬及胼胝的部位的續發性感染,很有可能導致糖尿病性潰瘍及壞疽,因此,在初期治療,要特別小心,要預防及注意其惡化。
    另外最近的熱門話題為胰島素球(Insulin ball)每注射胰島素於腹部及腿部,久了會形成硬塊,如棒球,如果在此繼續注射胰島素會失效,此點還是要注意。
 
關鍵字:內臟疾病與皮疹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Decibel dB),為聲音強度單位,能夠聽到微聲為30 dB,數越多,表示聽力就會越差。安靜時會話為40 dB;一般的會話為60 dB;怒斥聲音為80 dB;靠近大聲講話,始聽得到為100 dB;最煩噪的,噴射客機的噪音為120 dB。如果使用小聲聽不到,要使用較大聲才聽得到,為中度重聽,即40~70 dB,最常見於老年性或加齡性重聽。
    談到高度聽,定義上,兩側朵都在70 dB以上,可得身體障礙為6。因此,普通講話能聽懂與否,作為此一個界限。
    重聽也有許多種類,最多見是加齡性重聽,特徵為男性聲音,容易聽懂,但女性的較細的聲音聽不到,這時可以推測,高音聽不到。
    一種為藥物引起的重聽,意外多見的為抗癌劑CDDP引起的重聽。從前是使用鏈黴素治療時,引起的多見,最近是使用抗癌劑多見。其它還有糖尿病合併重聽也多見,檢查糖尿病患的基因,有1~2%線粒體Mitochondria3243有突變。
    如果此類病患使用助聽器無效時,可以使用電極植人內耳,直接刺激聽神經,為一種人工內的方法。這種方法健保付費,日本每年有1,000人做這樣手術,目前是很普遍的治療,也很有效。
    談到助聽器也有進步,如果在鼻喉科,做純音聽力檢查,兩耳平均聽力45dB以上,專家認為,大概要配帶聽器。
    當然其還有對國語聽力理解力,和講國語的能力,如果普通講話的音量,在60 dB,語音的正解率在80%以下,最好能夠配帶聽器。
    兩側耳朵聽力測驗還是有差別。通常測試配帶聽器,是很靜的房間配帶聽器,一旦離開聽器販售店,走到市面上,會被汽車的噪音騷擾。如果能夠適應這樣的生活,最低要3個月,須做耳朵和大腦的訓練,逐漸增加音量,到了3個月增幅到必要的水平。
    最初要裝助聽器時,宜靠訴病患,這個要做大腦的訓練,不僅耳朵的訓練,使病患使能適應 Fitting聽器。如此才不會因一點不如意就會灰心而不使用聽器
    其次談到耳孔不適合的問題。高齡者常會有耳孔(Earhole彎曲,聽器不易裝進去,而且做很細的工作,有時也會發生困難。通常女性喜歡使用較小型的助聽器。如果是高齡女性,還是使用較大型,能夠掛在耳朵的助聽器,較理想。因為容易操作和換電池,同時有不易遺失等好處
    如果在診察室,不使用聽器,可使用集音器,簡單又方便。
另外內科醫師,看診時,常帶口罩,一面在打電腦,一面與病患交談。如此交談,對重聽病患不易聽懂。醫師最好把口罩拿下,面對面,向病患講話,病患才容易聽懂。因為雖然聲音聽得不十分清楚,但從開口形狀,就知道,講甚麼。有時聽醫師講話聽不清楚,但從開口的形狀就知道,講甚麼,這種情形,一般大眾,曾有過經驗
   談到助聽器合不合適的檢查,通常在大醫院設備俱全,是有可能。將聽器帶到醫院檢查,有專人檢查其特性,檢查使用聽器時,語音的明瞭度,就知道適不適合病患使用。如果不適合使用,應調整,那個部位,應向病患病說明使其數據能夠反饋(Feedback)並適合配帶 Fitting)。因此,如果在裝聽器之前能夠事先到醫院檢查,可以選擇實用而價廉物美的助聽器。這種情形之下,就會發現,價錢高昂的東西,不一定好用。
    最後談到人工內的進步,使用於兩耳都是90 dB以上聽障病患,可使用人工聽覺臟器。將這個臟器移植到內耳,直接通電流,刺激聽神經,對聲音重要構形成分(Formant抽出,並加以刺激,如此,可使語言的明瞭度升高。也就是可使聽覺障礙的病患,照樣使用行動電話。如果兩側有高度先天性障礙,可以從1歲開始為適應症。因此,目前日本的專家認為重聽可以治癒。
 
 
關鍵字:助聽器的選擇及使用方法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開業醫師提出問題,有關綠內障青光眼:Glaucoma點眼藥的副作用。病患罹患綠內障後,使用點眼藥有: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交感神經阻斷劑及其合劑。如果發生眼睛搔癢睫毛異常、色素沉著等局部副作用的病患,請教下列2個問題:
 
1.如果做視野檢查及控制眼壓,都良好,使用點眼藥僅有局部副作用,要不要,更換藥物的問題。
2.局部副作用的預防及對策。
 
大學教授  富田 剛司 回答:
    發生綠內障的眼壓,使用點眼藥後,使眼壓降到未治療前的眼壓,可以預防綠內障的進行惡化,這目前治療綠內障的主流。使用的藥物有7系列。其中前列腺素及交感神經阻斷劑及其合劑,這是目前使用得最多。第3種為碳酸脫水酵素抑制劑(Acetazolamide)
    談到此等藥物的副作用,首先為眼睛發癢,其次為睫毛異常,色素沉著。
談到眼睛發癢為眼睛對藥物的過敏,不僅對綠內障的點眼藥,所有點眼藥,都會引起過敏。
    另一方面睫毛會變長或變粗,這是睫毛的異常。談到色素沉著,就是眼皮有 色素沉著,這是前列腺素有關藥物的副作用。如果仔細觀察,使用上述點眼藥會有4睫毛的異常。
    談到視野檢查正常,眼壓控制正常,所使用的點眼藥,有些副作用,要不要換藥的問題。這種情形表示綠內障對於點眼藥的控制很好,最好能夠繼續使用點眼藥,如此,對病患及醫師都好。如果病患很在乎這樣的副作用,固然可以考慮換藥;如果病患對這樣的副作用,不在乎,就不必換點眼藥。
    現在發生問題的搔癢或因點眼藥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炎,在病患中,也有會忍耐下去,並表示治療綠內障較重要。如果眼皮周圍發紅糜爛,那就要考慮更換點眼藥。剛才提到綠內障7系列藥品,其中前3系列使用得較多,降眼壓的效果明顯,後4系列降眼壓的效果較差。但有時還是可以測試,其它綠內障的點眼藥,如果使用點眼藥效果不明顯時,也有人要手術治療。
    談到點眼藥副作用的預防,如交感神經阻斷劑或β阻斷劑較多發生副作用。β阻斷劑被吸收後,會發生全身的藥理作用,有血壓下降,脈搏減少,使支氣管收縮,引起氣喘,因此,使用點眼藥時,儘量不要被全身吸收。
    因此,點眼後,要有數分鐘的時間,閉眼,同時不能眨眼。如眨眼1次,會被淚管吸收,眨眼越多,點眼藥會流到鼻粘膜,被全身吸收後,很可能發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因此,點了眼藥後最好閉著眼睛2~3分鐘,如果可以,5分鐘更好。這也表示,不要繼績點其它眼藥,點一種眼藥後,至少閉著眼睛2~3分鐘。
談到病患對眼藥過敏的問題,尤其是對四級銨( Benzalkonium chloride), 名稱為氯化苯二甲烴銨,是一種防腐劑。最近推出眼藥不使用氯化苯二甲烴銨,而改用其它防腐劑或者不用防腐劑,後者,點一次眼藥就丟掉。下眼瞼有下結膜囊 Conjunctival sac,點眼藥時,要點到下眼瞼(結膜囊:Conjunctival sac)1滴,然後閉著眼睛,這時如有從下眼瞼流出的眼藥水,用紙巾輕輕擦拭,然後噙住淚水,閉著眼睛,盡可能不要讓藥水,流入鼻淚管。
   如果能夠好好指導,如何點眼藥,可避免副作用,同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字:綠內障青光眼點眼藥的副作用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胎兒,是在無菌狀態,一旦出生後,會接受母親的腸內細菌及陰道細菌。最初有環境的細菌,雙叉乳酸桿在新生兒腸道中增生。當新生兒開始餵哺母乳時,雙叉乳酸桿 Lactobacillus bifidus在腸道繁殖,到了斷奶時,轉變為成人型的腸道細菌。
    母親來的細菌,如何定居在新生兒腸道,其機轉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現只知道,母親腸內細菌要附著在新生兒腸道,需要新生兒腸道粘膜表面上鏈,與其細菌鏈能夠配對,才能定居繁殖。因此,很可能帶有母親遺傳基因的粘膜會選擇細菌,如此才能定居腸道的細菌,也有其作用。從母親獲得了一半以上遺傳基因新生兒,細菌就會在新生兒腸道定居繁殖。
    最近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可以檢查腸道細菌。從日本專家的經驗得知,最初是使用細菌培養檢查細菌。但是能夠培養細菌,只占腸道細菌30%,其餘70%為很難培養的細菌。自1990年代,使用分子生物學的檢查方法普及後,發現腸道細菌的種類很多,目前知道有1,000種以上的細菌。定居大腸的細菌,大便1公克,有近1兆個細菌。大腸內容物為600公克~1公斤,因此,有近600~1,000兆個細菌。我們身上的細胞有60兆個,細菌的數目,等於我們細胞的10倍。附著在大腸粘膜細菌,如把它收集起來,約有1.5公斤重。
    談到此類型細菌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大腸是疾病種類最多的器官,那是因為細菌最多種類有關。如果身體裡有細菌的動物,與身體裡無細菌的動物比較,後者較長壽1.5倍。也就說,體內細菌,控制我們的健康。大腸可說疾病的發源地,原因是定居在大腸的細菌,會產生有害物質,尤其是致癌物質,促進致癌物質,或者細菌毒素,直接對大腸發生傷害而發病,或者經血液循環,至全身而發生全身性疾病。21世紀是大腸的時代,常見的疾病有肥胖與糖尿病,都與腸內細菌有關。目前普遍認為肥胖的發生原因與代謝熱能的過剩,缺乏運動,以及腸內細菌有關。
    談到肥胖與腸內細菌的關係,主要是肥胖與消瘦人比較,腸內細菌構成形態(Patten)不樣。如果將肥胖人實施節食,1年後,肥胖的腸內細菌構成形態(Patten)與消瘦人一樣。另外將來肥胖者大便移植到無菌動物,也會導致該動物肥胖。
    因此,肥胖與腸內細菌,即代謝熱能(Energy),阻礙吸收,或促進吸收有關。這種兩者的平行與否,導致肥胖或抑制肥胖有關。例如吃得很多,但不會肥胖的人,或每日吃得不多,只喝水人,還是照樣會肥胖,這種情形與腸內細菌有關。
    談到引起肥胖的細菌和引起消瘦的細菌有何不同的問題。目前這方面還是不十分清楚。但細菌可分為Firmicutes類與Bacteroides類,而這兩種細菌在腸道的比例,可以左右肥胖與消瘦。最近的研究發現,小姐發胖,將其大便移植到母親的腸子,2年後母親也會發胖。因此,瞭解到腸內細菌,不僅影響腸子,同時,也會影響全身。曾有人提出,如果肥胖人,服用抗生素,使腸內細菌消滅,再移植正常細菌,有沒有可能的問題。據專家解解釋,那是很困難,因為大腸內細菌,有其構成形態(Patten),不久還是會恢復正常。有人使用簡單的移植大便的方法,但那就能維持一時,並不能持久,不久又恢復原來細菌,這就是命運的問題。
    談到與失智的關係,據日本的研究,無菌動物與帶有腸內細菌的普通動物比較,大腦皮質的物質,無菌動物產生多巴胺(Dopamine)比起普通動物高出2倍以上。也就是說腸內細菌有促進或抑制Dopamine的產生。當Dopamine的產量減少時,就會與失智症阿滋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或者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有關。Dopamine的產量過多時,就會產生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因此,可說腸內細菌在控制Dopamine不為過。另外Serotonin也在腸內製造,但經血液循環,至大腦發生作用。因此,可以這麼說,大腦起源( Roots)可能在腸道。沒有大腦的動物是有,但沒有腸子的動物卻沒有。可以說,腸子促進大腦的功能,感情也有腸內環境加以控制,大腦發育與腸內細菌有關,同時,睡眠與腸內細菌也有關。
     內的雙叉乳酸桿 Lactobacillus bifidus)可說是一種[好菌]。最近
發現酪酸菌Butyric acid bacteria),酪酸菌有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好菌]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控制雙叉乳酸桿菌及酪酸菌成為重要的課題。尤其要使雙叉乳酸桿菌繁殖,可以使用寡糖(Oligosaccharide。因此,要在腸內的細菌環境,如何使[好菌]增加,同時使[壞菌]減少,除要運動外,還要從食物著手。如何使腸內的細菌環境變好,可以自己檢查每便。可以這麼說,便很通順,顏色為黃色至黃竭色,不會太臭,量不會太少,是好現象。一般大眾,上現代的廁所,上完大號後,立刻把大便沖走。現代新的觀念就是,不要立刻把大便沖走,而是要回頭看一下,大便的顏色和量,這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關鍵字:日本腸內菌叢與疾病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病例為71歲,罹患原發性高血壓的女性病患,幾天前曾做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的檢查。結果發現,在上小腦動脈枝(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後有囊狀的腦底動脈瘤。從動脈瘤左上小動脈與左後動脈有分枝,不能做剪斷(Clipping)與彈簧圈栓塞 Coil embolization
 
   開業醫師請教下列問題: 
1.高血壓應控制到甚麼程度。
2.腦神經外科學會使用Statins, 抑制腦動脈瘤的擴大及退縮的試驗中,應使用何種Statins及其使用劑量。
 
腦神經外科教授 松居 徹 回答:
通常末破裂大腦動脈瘤在做MRA檢查時被發現,如果直徑在5mm以下,追蹤觀察即可。同時,末破裂大腦動脈瘤的發生率也比較高,約在100人中會有2~6人。對於發現末破裂大腦動脈瘤,歐美及日本均做Megastudy,針對病患自然病史及出血的危險因子,加以檢討。
約在10年前,歐美對1,692大腦動脈瘤病例,如果包括多發性大腦動脈瘤病例,共2,685病例做前瞻性的研究,即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ial Aneurysms)。
使人驚奇大腦動脈瘤在7mm以下,不管,從前有無合併大腦動脈瘤的破裂,如果動脈瘤的位置在天幕上(Supratentorial 天幕下(infratentorial  大腦動脈瘤經4~5年並沒有發生出血,等於出血的發生率為零,因此,被認為小型大腦動脈瘤,不必治療。但超過7mm以上,不管是在天幕上或天幕下,出血的可能性會慢慢升高。
日本將大腦動脈瘤分為小(7mm中(12mm(25mm) 3種,如果超過25mm以上,歐洲的研究結果,認為容易破裂。
日本有2種大型研究,1種為SUAVe(Small Unruptured Aneurysm Verification Study) 5mm以下,非常小的大腦動脈瘤,自然病史的研究。這個研究是以ISUIA為根據,主要是研究小型大腦動脈瘤,不使用外科治療,觀察其經過情形,研究對象共有374病例。從此研究,每年出血的發生率在0.54%
1種研究為UCAS Japan(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Study),本研究與大腦動脈瘤小無關,大腦動脈瘤的總數在6,697病例,研究結果,每年出血的發生率在0.95%
SUAVe的研究結果,大腦動脈瘤破裂的危險性,發現有下列幾點:
1.罹患高血壓的病患。
2.未滿50歲的年青人(可能觀察時間較長有關)。
3.多發性。
4.大腦動脈瘤最初發現時為5mm以下,或4mm以上,均容易發生破裂。
    同時大腦動脈瘤的擴率,也曾加以研究。因為擴後就容易出血,每年發生出血有1.93%。擴率的獨立危險因子,包括吸菸,直徑變大,均容易發生破裂。另一方面,在UCAS Japan,對破裂的危險因子,如大小,發生部位,有無水泡(Blebs 加以研究。對於未破裂動脈瘤,要如何處理,日本有參考資料。
其次談到大腦動脈瘤,歐美與日本,有何不同。日本的特徵為容易出血。
部位和大小不同,尤其在內頸動脈,後交通動脈分枝部位,也就在IC-PC 內頸動脈和後交通動脈分枝部位(Internal carotid–posterior communicating)或 A.com,即前交通動脈瘤,前交通枝,容易發生出血。如果長期追蹤觀察5~10年,並沒有變化,固定在2~3mm,很少有破裂,這是日本的特徵。
    日本人容易破裂,除有上述原因,主要是飲食習慣的改變,較從前歐美化,也就是肉類吃得比較多有關。
    談到上小腦動脈分枝有動脈瘤,為何稱為囊狀的問題。
    因為如袋子一樣,這種動脈瘤,在腦底動脈,從上小腦動脈及後大腦動脈分枝之間,有很小的瘤,不能剪斷(Clipping)也不能用彈簧圈栓塞,在內科方面要如何治療的問題。
    從腦中風的指引,提到,如果71歲,罹患原發性高血壓的病患,應把血壓降低到正常值,也就是140/90mmHg以下,服用的藥物,並沒有特別規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用Statins的問題。
    從動物實驗顯示,有許多影響動脈瘤的擴大及出血,由慢性炎症的反應,會降底動脈瘤壁的厚度,因而擴大,導致破裂。Statins多效能(Pleiotropic)效果,即有保護血管的作用。日本大腦血管學會支持的SUAVe-PEGASUS的研究(Trial)正在進行中。本研究將目前正在服用StatinsFibrates的病患除外。本研究主要使用Strong Statins,即 Atorvastatin,每日服用10mg後,會有何變化,觀察形狀和症狀,會有甚麼變化,現還沒有結果出爐。除了本研究外,還有許多其它報告,如大腦動脈瘤沒有擴大也有報告,也有報告,現在還不能夠確定,不過結果早晚會出爐。如果本病患,並沒有罹患高脂血症,又合乎SUAVe-PEGASUS的研究基準,應推薦使用Statins
    談到SUAVe-PEGASUS的研究,動脈瘤的大小在3mm~5mm的小型,未破裂囊狀動脈瘤,有選擇性基準。本病患曾做MRA檢查,發現有很小的動脈瘤,可以追蹤觀察經過情形,如果長期觀察結果沒有變化,可以不必治療。如果有變化,那就要治療。
     通常對此類病患檢查次數,第2次檢查為3月以後,其後為半年檢查1次,如果沒有變化1年檢查1次。從臨床經驗,對未破裂動脈瘤,有點很重要
的就是,有一段時間動脈瘤沒有甚麼變化,可以不必治療。雖然小動脈瘤也有破裂的,那就看它生長速度,如果短時間,就長到3mm破裂的危險性就高;如果經一段時間長到3mm破裂的危險性就不高,最好還是要長期的藥物治療。
 
關鍵字:大腦動脈瘤與高血壓管理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狀是病患在幼小時,曾罹患水痘 Chicken pox,也就是水痘病毒的再發生。潛伏在神經節的細胞,經一段長時間後,當病患的免疫低下時,在單一側發生帶狀疹。病毒是同一種病毒,也就是水痘與帶狀病毒是同一種病毒。但是出現帶狀的過程,因病毒會破壞神經,因此,發生神經痛,這是帶狀的特徵。
    水痘病毒多隱藏在神經節,發生帶狀疹,只有單一側發生,其原因不明。發疹比較多的部位,如顏面或軀幹,也就是病毒潛伏比較多的部位,發生的機會就會比較多。水痘的發生部位,從頭部,顏面而到軀幹擴散。帶狀疹好發部位,在眼睛上方,額頭第一支三叉神經的部位,其它就是胸腹部。帶狀疹,在出現時,除了有疼痛以外,被蟲叮過的紅顏色的出疹。疼痛的性質,有腰痛及受傷時炎症性疼痛外,還有被衣服摩擦疼痛,有的如電流通過,或燒傷的灼熱痛等神經障礙性疼痛為帶狀疹疼痛的特徵。
    上述帶狀疹疼痛為初期症狀,帶狀疹疼痛的特徵為神經障礙性疼痛。如果沒有出疹,但有疼痛症狀,有多少人會出疹的問題。在這方面的文獻不多。曾經對一側有疼痛的病患72位,觀察1個月經過情形,僅有2位出現帶狀疹。報告病例很少,不能作為這方面的代表,但可以表示出疹的病例不多。
    談到對於沒有出疹,但有疼痛的帶狀病患,如何處理的問題。
    先觀察3~5天可能一種方法,然後,同時還要使用NSAIDs,觀察症狀,會不會降低。一旦有了出疹,就要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在出疹前治療,出疹後治療,對疼痛的參考數據,並沒有,但出疹前及出疹後使用抗病毒藥物,都有效。即使,抗病毒藥物較慢使用,也不會,因而殘留疼痛。最好能夠在出疹後3日以內藥物治療。
    談到日本皰疹病毒(Herpes virus)研究會,有何共識(Consensus的問題。對於帶狀皰疹有懷疑的病患,還是要觀察其經過情形的共識(多數人的意見)。
如果要做早期診斷,不能使用抗體價,因為其出現,要等到4~5日後。目前使用的方法為DNA擴增的PCR法。如果病毒潛伏在神經節的細胞,從唾液或口腔粘膜做抹片,然後做PCR檢查,是否可以查到皰疹病毒的問題。如果與出疹的病患比較,那是很少會是陽性。無症候,但病毒活化情形也是會有,但不能以PCR檢查陽性,就診斷為帶狀疹。如果疼痛較嚴重,很有可能帶狀疹,做定量PCR檢查,可能出現陽性機會較多。從血液的檢查PCR,健康的人,有10%出現陽性。但是如果出疹病患,從血液取得標本,做PCR檢查,陽性的機率較高,同樣不能檢查PCR為陽性,就診斷為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有明顯症狀,如泛發性的,病毒血症的病患,就如同水痘,全身出疹。泛發性帶狀皰疹病毒病患,會經有空氣感染,因此,要住院隔離。
    談到靈敏度很高的檢查,固然有好處,但靈敏度很高的檢查,也有其缺點。在這方面,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有待今後醫界同仁的繼續努力。
 
 
關鍵字:無疹性帶狀的對策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性腸症候群又稱腸躁鬱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日本的電視曾播報罹患過敏性腸症候群的病患約有500人,因此,病患來看診的,隨即增加。
    病例:男性,病患過了80歲後,每日約有10次,排尿時會順便排便,便的量很少,約1公克,如指頭大小,10個,每次排尿時,內褲會濕濕。曾經服用聚卡波非鈣(Polycarbophil calcium,每日服用1.5公克,但症狀沒有改善。雖然在泌尿科,被診斷為前列腺肥大,曾服用藥物治療,但在夜間每隔1.5小時,因要小便而醒過來,同樣沒有好轉。
    談到高齡者的過敏性腸症候群,其經過為慢性的,有腹痛或腹部膨滿感為主要症狀,同時合併有腹瀉或便秘等便通失常。談到慢性的經過情形,就是其過程中會反覆發生,同時要排除炎症及腫瘤等器官性的疾病。
    在國際上的定義,在過去3個月間,這種症狀,每月有3日以上出現時,就稱為慢性,同時其經過情形為持續性及慢性為其特徵。
    過敏性腸症候群的病態曾經做過許多研究,一般認為與壓力或緊張(Stress)有很大關係。有一種說法,即[腦腸迴路],當大腦受到刺激後,腸道也會隨之反應,這就是過敏性腸症候群的病態。
    談到發生的頻率,從流行病學的研究,在歐美的統計,其發生率為占人口10~20%日本的研究報告有15%左右。發病的年齡在年青人約在有20~30歲年代較多見,另外到了70~80歲年代,也是發生率的最高峰。一般人,總認為本疾患多發生在年青人,其實退休後的發生率,同樣很高。原因是退休的老年,會因很多事情而煩惱,居住環境變得很複雜,也變成一種壓力。
    在發生率方面,男女有差別,在歐美稱為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通常女性發生較多,但病型稍為不同,男性腹瀉較多,而女性為混合型,有腹瀉及便秘反覆發作,但還是傾向於便秘型。
    本疾患的分類有許多種,最易瞭解的分類,就是使用便的型態加以分類。如果腹瀉比較多時,就稱為腹瀉型,如果便秘較多,就稱為便秘型,如果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稱為混合型,如果不屬於任何一種,稱為不能分類型。
    通常病患有腹痛或腹部不舒服,會來看診,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可能會到西藥房買成藥服用,來醫院看診的,可說極少數,因此,稱為Non-patient IBS或者Healthy IBS,可見有很多病患,因罹患本病而苦惱。
    日本的統計數字顯示有15%的病患,其實,不止這個數目。本疾患因有苦惱,生活品質(QOL)會降低,因此,勞動生產也會隨之降低,嚴重時,有的病患,不能上課或不能上班。
 談到本病例,過了80歲後,每日約有10次排尿時會順便排便,並沒有腹瀉,Polycarbophil calcium治療無效。但基本上過敏性腸症候群,主要症狀就是腹部不舒服與便秘及腹瀉。過敏性腸症候群,白天,也就是上午症狀比較明顯,如上學前或上班前,但夜晚出現症狀,並不多見。因此本病例,是否合乎過敏性腸症候群,可能有疑問。過敏性腸症候群也有多彩的症狀,會出現便通異常,不能否定器官性疾病,除有過敏性腸症候群外,還有機能性腸道障礙。另一種為機能性的便失禁,也可作為鑑別診斷,在高齡者多見,稱為物理性尿失禁(Physical incontinence),因而苦惱的病患也有。本病患因為沒有腹部症狀,又沒有便通異常,在排尿時,同時把便排出,與其說過敏性腸症候群,不如說是高齡者的機能性便失禁來得更恰當。在高齡者的機能性便失禁,有10~20%,因上了年來紀後,肛門括約肌的機能會低下,因為在肛門有正常肛門組織是富含血管及彈性纖維的襯墊(Anal cushion )的機能會低下,使便漏出,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因此,如果能夠好好治療前列腺肥大,就會延長排尿的時間,如此排便的次數當會減少。同時罹患過敏性腸症候群的病患,容易發生過敏性膀胱,如果考試前,容易上廁所,這是常有的經驗。因此,常會有小便,同時便也易排出。因此,罹患過敏性腸症候群的病患,因其病態,雖然稍為不同,但緊張都可引起腸道及膀胱,同時受到刺激,本病例其病態稍為不同。
    談到Polycarbophil calcium治療過敏性腸症候群,本劑可以調整便水分,可以保持便水分70~80%,為治療過敏性腸症候群有效的藥物,因此,本劑在臨床上,使用得很多。
    其次談到使用血清素(Serotonin)於男性的過敏性腸症候群的腹瀉型,很有效的報告。自2015 6月,推薦使用Serotonin對女性的腹瀉型的治療也有效。血清素的商品名為Irribow。當大腦受到刺激後,會產生CRFCorticotropin – releasing factor刺激性荷爾蒙,本荷爾蒙會刺激Chrome親和性細胞,產生Serotonin,而Irribow有阻止其作用,使病患減少不舒服及經常跑廁所。
 
 
關鍵字:高齡者的過敏性腸症候群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談到血清蛋白電泳分析(Immuno-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通常抽血檢查,血清的總蛋白高值的時候,會懷疑,是否血清的γ-globulin過高,接著就要做蛋白的電泳分析,從蛋白電泳分析其型態,γ-globulin血症,是否反應單克隆(Monoclonal),是在反應免疫球蛋白,或者是反應多克隆的(Polyclonal免疫球蛋白,從此分析,很容易分類出來。從血清蛋白的型態(Pattern)尖銳(Sharp)或高峰(Peak,可分類為Monoclonal,或者是Polyclonal。如果是的高峰稱為M蛋白,這種情形為Monoclonal為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如果不是很Polyclonal免疫球蛋白的增加。
    如果總蛋白高,很有可能白蛋白(Albumin)會較低,因此,要做蛋白分析。如果懷疑有Polyclonal情形,就不是特異的檢查。最多見的就是肝臟疾病,其次為膠原病,其它還有血液疾病,其中包括惡性淋巴腫,其次為感染症。如果有症狀,可做進一步檢查。但是通常沒有症狀的情形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要與特異的診斷,連結在一起,有時候會發生困難。
    如果γ-globulin較低時,要做特異的診斷,有時會發生困難。
    其次談到高γ-globulin血症,如果有異常時要做免疫電泳的醫學檢查,如果做了免疫電泳有異常的型態,又有高γ-globulin血症時,要做何種檢查。如果γ-globulin高值,大部分原因為IgGIgAIgM 高值,其次就是要檢查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也有Bence Jones protein蛋白增加,要做此方面的篩檢。
談到測定結果如何解釋的問題。如果僅IgGIgA,任何一種高值,其它檢查較低值時,要懷疑,可能罹患多發性骨髓腫(Multiple myeloma),如果檢查小便有Bence Jones protein蛋白,也要懷疑罹患多發性骨髓腫的可能。這時,可以比較泳的形態,尖銳(Sharp)或高峰(Peak。因此,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不必做免疫電泳檢查,那麼何時該做免疫泳檢查的問題。有的病患有上述情形,會拿介紹信,要求檢查,對我們要檢查的單位,因疾病被限制在小範圍,也有其好處。但如果限於設備,進一步做檢查有困難時,可以依據IgGIgAIgM,任何一種高值,.也可做下列診斷。
談到屬於Polyclonal有那幾種疾病,並沒有特異的疾病,而是有肝病膠原病或者血液方面的疾病。
談到屬於Monoclonal有那幾種疾病,如果僅IgGIgA高值時,其它數值降低時,要懷疑IgG型或IgA型多發性骨髓腫。多發性骨髓腫有診斷基準,可作為診斷的參考。另外,僅IgM較高的,IgM型多發性骨髓腫,但很少見到,這種情形,要懷疑可能是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血症或惡性淋巴腫的一種亞型,這種情形之下,要進一步,做骨髓的檢查。
談到多發性骨髓腫時IgGIgA升高,其腫瘤細胞是否從漿細胞( Plasma cell)而來,而Macroglobulin血症,是否從B細胞而來問題。通常是由淋巴球與漿細胞中間的細胞所產生。
談到Monoclonal的情形,主要疾病有多發性骨髓腫及Macroglobulin血症,僅有檢查值的異常,並沒有臨床症狀,如何處理的問題。
談到多發性骨髓腫或Macroglobulin血症(通常,病名為原發性Macroglobulin)只要診斷此2種疾病,有的要治療,有的並不需要馬上治療,。大部分病患,追蹤觀察經過情形即可。
談到Monoclonal的型態,是否屬於MGUS意義未明的單克隆丙球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中 MGUS從前稱為良性單Monoclonal gammopathy是一種良性疾病,只要追蹤觀察就可以。但長期追蹤觀察結果發現,有一部分病患轉變為多發性骨髓腫或Macroglobulin血症,發生率不算低。將來可能會轉變為惡性腫瘤,還是要小心。
 
 
關鍵字:丙球蛋白的異常值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日本在高齡化社會,使用低劑量Aspirin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或者使用新型抗凝血藥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病患在增加。談到在這種情形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治療效果。
    當病患使用上述藥物時,如果病患有潰瘍的過去病史、高齡病患,再加上使用低劑量Aspirin(Low-dose aspirinLDA),其它抗血小板藥,冠狀動脈留置支架或者心律不整,如果LDANOAC並用病例,會使得發生腸胃出血的危險度升高,因此,需要PPI作為預防。在日本消化性潰瘍的指引也在推薦使用。但H2受體阻抗劑(H2-blockers)不推薦使用。因為H2- blockers 使用常用劑量,無預防效果,而日本的健保超過常用劑量不能使用,因此,通常就認為不能使用。
如果過去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同時,使用多種其它藥物,可合併使用PPI。但是沒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過去病史,如果超過65歲,合併使用許多老年病的藥物,還是可以使用PPI。或者有嚴重的合併症,如果發生消化道出血,會導致全身惡化的危險,還是可以使用PPI
    談到長期投予PPI的問題,可能會發生骨折的危險,發生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的危險,因很強烈抑制胃酸,強烈影響腸道細菌叢(Dysbiosis),同時會助長發生小腸障礙,這方面還沒有獲得一致的見解。長期使用PPI,可以說,不得已的方法。談到合併症使用PPI時,可以減量的方法使用,也是一種方法。例如對心臟冠狀動脈置放支架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2種藥物,通常使用1年後,多數病患抗血小板藥物會減為1種,有時也會停止使用。
    但減少劑量後,有時預防腸胃出血的效果,有的病患會變差,因此,還是保持常用量較好。
    談到使用PPI,種類很多,其中健保有規定,可以使用於,因LDANSAIDs而引起出血,有預防效果的PPI,應該沒有問題。
    談到胃全部摘除的病患,是否可以使用的問題。因為胃全部摘除後,發生胃酸過多的情形消失,因此,抑制胃酸分泌的PPI,理論上,可以不必使用。但從藥物對腸胃的出血而論,可能對胃出血沒有影響,但對小腸出血,可能會有影響。最近使用膠囊內視鏡,可以診斷小腸的出血,所以,曾經原因不明的一種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另外大腸憩室的出血,會因使用LDANOACNSAIDs而升高。因此,對胃全摘的病患,還是要注意,小腸及大腸的出血。有的病患可以不使用PPI作為腸胃道出血的預防,但還是要注意腸胃道出血。
    目前的研究顯示,小腸出血與胃障礙的發生率差不多,但臨床上,常沒有小腸的症狀,當使用膠囊內視鏡檢查時,有多處小糜爛,要等到出血時才會出現症狀,因此,沒有症狀並不表示沒有問題。
    老年人常會發生鐵缺乏型貧血,使用普通腸胃檢查,並沒有異常。但使用膠囊內視鏡,始發現異常,最近這種情形常見到。
談到老年人,常因除菌(幽門螺旋桿菌)後,胃酸分泌就會減少,而且轉變為慢性胃炎,但有的病患除菌後,胃酸恢復正常的也有,這種情形,可以使用PPI
    談到年青人,或65歲以下,同時末曾有消化性潰瘍,因感冒服用NSAIDs,就不必合併使用PPI。但如果高齡者,有消化性潰瘍的過去病史,即使短期使用NSAIDs,還是要合併使用PPI
 
 
關鍵字:消化性潰瘍治療藥與多劑合併使用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對於眩暈(Dizziness的急診病患,有鼻喉科醫師來處理的情形比較多,但有時也會有內科及腦神經外科醫師來處理。通常回轉性暈占10%,發生於高齡至小兒均容易發生,本病患除有暈外,情緒不好,想吐而到醫院治療。
    發生急診的眩暈病患主要有2種:回轉性暈(Rotary vertigo及浮動性暈(Floating Vertigo回轉性暈,感覺天旋地轉,不是周圍環境在轉動,而是自己本身在轉動;浮動性暈,感覺整個人水平性搖搖晃晃,好像浮在水面上一樣,走路不穩。
    主要做鑑別診斷的就是末梢性與中樞性。如果末梢性,為良性;如果是陣發性(發作性)頭位性眩暈(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與內耳石有關,這種眩暈較多見。其它還有 美尼爾氏症( Meniere's disease),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及少數為內耳炎為代表的末梢性眩暈。
    末梢性眩暈多數有鼻喉科醫師處理。談到中樞性眩暈,有那些疾病,如上述輕度的小腦梗塞及出血,會呈現多彩的症狀,症狀與末梢性相同。比較少見有外側延髓症候群( 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Wallenberg syndrome),與回轉性眩暈突然發作,要作鑑別診斷。有部分中樞眩暈,也會有回轉性。除典型病例外,其它有不易分清楚回轉性或浮動性的也有。這時可以注意眩暈的性質,同時還要注意其它症狀。這時要特別注意何時發生眩暈,此點很重要。例如,腦梗塞夜間容易發生。如果半夜醒過來,發生眩暈,可能與頭位有關。如果末梢性眩暈,如美尼爾氏症( Meniere's disease),前庭神經炎,不限於夜晚發生,白天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一問題與頭部的位置有關,觀察有沒有誘發頭部的位置的問題。例如良性陣發生頭位眩暈,常發生在睡姿或剛起床時發生。如果是前庭神經炎,頭位的關係不。如果是美尼爾氏症( Meniere's disease末梢性眩暈採取健側下位,會感覺比較舒服的特徵。對中樞性小腦,患側下位的位置,會感覺舒服。如果在夜晚睜開眼睛時,天花板會不停旋轉,但頭部並沒有動,也就是並沒有位置的變化,這種情形大部分為中樞性眩暈。
    其次談到眩暈的持續時間,如果是良性發作性頭位眩暈,從數秒至數分,可說很短。美尼爾氏症為內水腫的原因,發作時,不是數分鐘,可能會數小時,但第二天,症狀會忽然好轉起來。
    如果前庭神經炎,早期治療也要花3日,有時治療時間要5日,有時會出現回轉性眩暈,如此,反而容易做鑑別的診斷。
    中樞性眩暈有多彩症狀,會有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如椎骨腦底動脈循環衰竭的眩暈發作時,有數秒、數分,甚至數小時。如果小腦出血或腦梗塞的後遺症的眩暈,可能會持續數小時
    總之病患來看診時,通常離發作時間,不會太久,因此,要詢問病患罹患時間,同時要詢問病患,病情何時發作及當時體位的變化及持續時間,至少要做到末梢性眩暈的鑑別診斷。
    另一種末梢性眩暈是隨伴症狀,如果要舉出來會不枚舉。如果蝸牛症狀,會有耳嗚或耳阻塞感,就容易發生末梢性眩暈,此點要注意詢問病患。
    其次注意病患肌肉張力(Muscle tone),走路摇摇晃晃,可能會發生單側或兩側性的肌肉張力低下,因此,可以做兩手或兩腳肌肉張力檢查。
    除要做上述檢查外,在急診室還要檢查的項目還有眼振,觀察眼睛有無異常的活動。鼻喉科醫師使用Frenzel glass檢查眼振。如果沒有這種儀器,可請病患向右邊觀察時,眼睛會不會固定在右邊,或向左邊看時,眼睛不會固定在左邊,此點可做鑑別診斷。
    耳及中樞性回轉性眩暈,多數會出現眼振。如果出現眼振多數為內耳及大腦引起,其它可能引起的有高血壓貧血低血糖腦腫瘤的腦室穿孔胃穿孔 急性腦症心因性等。
    如有眩暈的病患來掛急診,不僅鼻喉科醫師,內科醫師要看診,腦神經外科神經內科醫師也可看診。同時可以使用Frenzel glass檢查眼振,就如同內科醫師使用聽診器。如果檢查習慣了,可進一步做眼睛動的急速相Rapid phase相( Slow phase
    從眼睛活動情形大致可看到末梢性或中樞性眩暈。尤其使用LED Frenzel glass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可以觀察到細微眼睛活動。最近推出Portable儀器研發出來,這種檢查儀器,對年輕醫師,最好能夠像聽診器一樣使用。
    通常末梢性眩暈不會長期發生,因為內水腫改善後,就會恢復正常。
    中樞性眩暈,從大腦影像顯示,有很小的腦梗塞,尤其小腦及上部腦幹發生
小病灶,稱為神經膠質瘤病(Gliosis),這種情形為導火線,慢慢轉變為浮動性眩暈,即發生搖晃。此類病患中樞神經受損,但幾乎不會在影像出現。
很可能搖晃眩暈,會長期持續,如果有此類病患,很可能是中樞性的病患。
    談到治療,可以點Meylon重曹,碳酸氫鈉(NaHCO3)。為了抑制病患的興奮,可以使用麻醉劑投藥前使用的Atarax p 15mg肌肉注射,可使病患安靜,易睡著。另外還要使用,制吐劑 Primperan 1支,靜脈注射。初期治療,如上述治療就能抑制下來。同時要問診,在過去病史有無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心律不整等,如有要進一步檢查。對高齡者使用藥物注射時,速度宣慢,以免發生意外。
 
關鍵字:眩暈(Dizziness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日本流行登革熱Dengue fever,有162病患被診斷為罹患登革熱。日本經70年,頭一次有登革熱的報告。日本在第二次世界戰時曾經發生過流行,經70年後,現開始流行。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 Ebola Virus Hemorrhagic Fever.)過去曾發生過最大流行,因此,累積病患超過28000病例。在西非洲賴比瑞亞(Liberia幾內亞(Guinea塞拉里昂(Sierra Leone。原來這種病毒是在非洲的中央部位發生,現在轉移到西非洲,已經過1年半,現在還有繼續有病例發生。流行是從201312月從幾內亞(Guinea)開始,很可能最初流行是從動物傳染過來。但WHO公告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流行是翌年3月,因此,WHO遲了3月處理,是慢了些。流行的高峰期是在10~11月,每週發病的病例,最多的時候,高到1,500病例,總共有28000病例,其中包括懷疑病例。自20152後,病患減少很多。賴比瑞亞(Liberia)自5月開始停止發病,接著幾內亞(Guinea塞拉里昂(Sierra Leone)每週有幾位新病例發生。
    本疾病的流行,很可能與動物有關,但到底與那種動物有關,還是不清楚。但是有同樣的病毒Marburg virus寄生在大蝙蝠(Megabat),很可能伊波拉病毒也在大蝙蝠身上,偶而大蝙蝠伊波拉病毒傳染人,就要有1個被感染,以後就會人感染人。主要是照顧病患或接觸病患而感染。
    2015年以後,病患減少,主要與教育有關。教育大眾,對屍體要完全埋葬,有病患要隔離,這樣教育使病患減少。
    談到本病患的潛伏期,最長21日,通常為10日,首先有發熱,經數日後有嘔吐及腹瀉等的消化道的症狀,為典型的臨床症狀。
    本次的流行,有出血症狀僅有15%,因此,在國外,多稱為伊波拉病毒病。
    談到確定診斷,因血液含病毒量多,可以使用PCR檢出,在非洲也是標準的檢查方法。
    談到治療,因為量脫水,因此,輸液成為很重要的治療。在非洲的治療,很難使用上人工呼吸,但開發國家的治療對腎臟及呼吸的支持療法,視為很重要。目前的致死率,在非洲為40~70%,死亡率算很高,因此,要防止全世界的擴散。
    日本的做法是,凡是從西非進日本的旅客,一定要向檢疫所提出體溫報告,如果病患有發熱,並與伊波拉病毒病患有過接觸,那就要住進第1種感染症醫療院,更進一步詳細檢查。西非進日本的旅客,主要是針對幾內亞(Guinea塞拉里昂(Sierra Leone)來日本的旅客,其中因賴比瑞亞(Liberia)不再流行。
    最近的檢查發現有9位懷疑有伊波拉病毒感染,進一步,詳細檢查,並不是伊波拉病毒感染。
    目前先進國家應對西的醫療支援,日本已派遣20位專家支援,輿論認為,應多派遣更多的專家支援。今後,本病的流行,日本一定會派遣專家防止其流行。
 
 
關鍵字:伊波拉病毒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重度熱性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即SFTS是屬於扁虱,璧蝨,蜱(Ticks為媒介的感染症。在中國於2006年就開始發生本疾患,主要症狀為發熱及消化道的症狀,加上血小板減少及白血球減少為主要症狀,症狀非常劇烈,有時也會有死亡的報告。
主要症狀如下:
1.38度以上的發熱。
2.消化道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腸出血或其中有任何一種。
3.血小板減少,在10/mm3以下。
4.白血球減少,4000/mm3以下。
5.血清酵素,ASTALTLDH均升高。
6.須在加護病房中治療,經治療也會有死亡病例。
7.除掉有明顯的感染症或有其它病因。
這種情形在中國大陸發生外,在2011日本也出現SFTS病患。日本病患為50年代女性病患,因有發熱、腹瀉及血便的症狀而住院治療。住院後症狀惡化,經1週後死亡。血液檢查有肝臟障礙,LDHLactate dehydrogenaseCKCreatine kinase均升得很高,血小板及白血球均顯著減少。
當初確實不知道發生原因,因有白血球減少,進一步做骨髓檢查,有噬血球性淋巴組織球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病態。本病態一定有基礎疾病,很可能有病毒感染的疾病,當初確實不知道及其發生原因。這位病患並沒有與璧蝨(Ticks)接觸。當第1病例發現本疾病後,經2月後,10個病例被報告出來。2014年有60位病例被報告出來。日本很可能,每年有50~60病例發生。病患多發生在西日本,在和歌縣以東並沒有病例發生。2015 8月到現在,至三重縣並沒有病例發生。其中有半數與蝨(Ticks)接觸過,但有半數並沒有接觸。其實東日本也有蝨(Ticks),可能還與某種動物也有關。
談到詳細的症狀,如果被璧蝨刺後,潛伏期為1週,然後有發熱腹瀉及血便而發病,血液檢查有其特徵,有血小板減少及白血球減少,肝臟TransaminaseLDH升高,Creatine kinase ( CK)升高,凝血異常(Coagulation abnormalities為其特徵。
SFTS是病毒性出血的一種,不僅有血便,有時也會發生血尿及吐血。
死亡率,日本30%中國僅有10%或以下,日本的死亡率至今仍然保持在30%
談到病情惡化的情形,如果輕症病例,會自然改善病例,從發病至第9~10日,血液的病毒會降低,症狀會隨之改善。如果嚴重病例,經過1~10日,血液的病毒不僅不會降低,症狀也不會改善而死亡。惡化的時候,會發生多種器官衰竭,呼吸狀況也不會改善。
談到診斷,如果病患有發熱及消化道的症狀,就要懷疑有本疾患,要做PCR的檢查,在1~2日就會有結果。
談到治療並沒有特異治療,就有對症療法,如果全身狀況不好的,可能要到重症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等到10日以內病毒減少後,病情自然好轉。
談到疫苗及抗血清療法,疫苗正在研究階段,但對老鼠的抗血清療法有效的報告,可能會針對抗血清療法展開研究。
談到日本死亡率高的原因,日本提出的病例都是嚴重病例,自然死亡病例會升高。其實中國和日本的病患,症狀都一樣,病毒也一樣,沒有甚麼變化。另方面東日本人,對本疾患的認識還不夠深刻,難免會疏忽,在心裡要有本疾患的存在,較容易診斷。
談到預防,最好不要被蝨(Ticks)叮咬,因此,爬山時要穿長袖衣服及長褲,還要穿長靴及帶手套,同時頸部要使用圍巾,圍起來,還要帶帽子。
蝨(Ticks)本來是吸野生動物的血液而生存,因此,鹿的抗體比較高,其它狗及貓等寵物也有。本疾患會有人傳人的報告,但是日本並沒有這種情形發生。因為在中國及韓國,往生後,把屍體擦洗乾淨,而被感染的情形發生。很可能曝露在飛沫血液體液而被感染。
 
關鍵字:重病熱性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兒童發育障礙(Child development disorders),通常是由家長發現,幼稚園的老師發現,或者健康檢查時發現,而帶到醫院來看診。有時兒童罹患感冒,看診的醫師發現,除感冒外,這位兒童有點怪怪的,進一步檢查,始發現兒童發育障礙。
    發育障礙的定義 有腦功能發育障礙外,還有症狀為低年齡層,粗糙的,以的觀念定出。定義的範圍很廣,在診斷基準,有些部位會不同,如有痛苦,不能適應社會生活,但這種情形在生活上,不會發生困難,雖然不會有障礎,但還是與發育障礙有關聯,因此,定義說出來也有困難之處。

    代表症狀為自閉症為中心自閉症系列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加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兒童 ,有這2種為主要的代表症狀。從前是自閉症加上Asperger Syndrome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嬰兒鼻塞較成人痛苦,因為嬰兒鼻塞時不能用口呼吸,只能用鼻子呼吸,因此會發生哺乳障礙,此點發生困難,就是與成人最大的不同處。嬰兒較成人容易發生鼻塞,是因為,嬰兒的鼻腔較成人狹小,再加上有生理的,類似鼻水的分泌。因為小小的鼻腔,有一點鼻水,就把鼻腔塞住。

文章標籤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