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還是學生時代,老師上消化性潰瘍一課時告訢我們: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原因是由「內在因子」和「外在因子」的不平衡所引起。所謂「內在因子」簡單地說,胃腸黏膜及黏液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外在因子」包括:生活緊張,喝太多酒,睡眠不足,工作過勞,情緒不佳等。此等因素會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大量的胃酸反而把部份的胃黏膜消化掉而發生潰瘍。當我在三軍總醫院當見習醫師時,凡是罹患消化性潰瘍合併內出血(這時大便已發黑)都得住院治療一個月。

科學一日千里的進步,上述理論幾乎被推翻。現在新的理論是發生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是幽門桿菌所引起。在藥物方面也有驚人的發展。從原先的「蘇打片」進步到「胃乳片」,再進步到「乙型組織胺受體阻斷劑」。幾年前又推出更有效的藥物稱為「酸泵抑制劑」。目前凡是來看門診罹患消化性潰瘍合併有內出血的病人,只要症狀不太嚴重,多數打一、二針「乙型組胺受體阻斷劑」便能止血,在家休息幾天後就可以做輕鬆的工作。

當一個人罹患消化性潰瘍時,首先要看醫生,經診治後,醫生同意下始做運動,如此可以增強抵抗力,減少復發。我曾經罹患消化性潰瘍,每到冬天就覺得腹部不適,尤其冬天游泳過後更是不舒服,後來經內人介紹參加太極拳運動。我是從預備操開始學,接著學楊家八十五式,然後學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最後學國際比賽套路四十二式。我每天約五時起床,然後按上述順序打太極拳,約半小時,如此風雨無阻的打了半年後,精神較從前好多,腹部也漸漸不像從前那樣不適。

太極拳為甚麼對消化性潰瘍有預防的效果?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罹患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大部份其個性是比較容易緊張的,加上消化道功能有些異常,此點可能與體質有關。而打太極拳又「柔」又「慢」,再有國樂伴奏下,全身自然能放鬆,不僅打太極拳時放鬆,當天還會覺得心情輕鬆。由於打太極拳時動作緩慢,可以增強腸胃功能。

我曾試過,當胃部有點不適時去慢跑或打球,結果得到反效果,不但胃部不適沒有改善反而加劇,但打太極拳有減輕症狀的效果。時下罹患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很多,按時服藥的病人也有,但這種病人願意打太極拳的人不多。奉勸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治癒後應去打太極拳,將會受惠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