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8(2009)76日,星期一,多雲時晴,我和內人上午7:30從豐原出發,由怡明送我們至台中理想國,接亮如和她的老么崧任,然後直奔烏日高鐵車站。我們搭乘上午9:16的高鐵至台北,這是我第一次搭高鐵北上,不僅速度快,也舒服得多,因此沿途的景色感覺上格外美麗。這時我才瞭解到亮如為何選搭高鐵的原因。我們於上午10:10抵達台北。我們下車改搭台鐵10:50自強號列車經北迴線至花蓮。這部自強號列車感覺上,座位較寬,較舒服,也許台鐵要發展東部的觀光,將自強號列車重新改造,煥然一新。我們於下午1:00抵達花蓮。這時下了車站亮如打電話給「七星海民宿」,不久便來了一部車接我們到民宿,車程約20分鐘,我們於下午1:40至民宿。七星海民宿位於七星潭風景區內,是一棟三層樓房的現代建築。我們住在三樓,略為休息一下於下午3:00到海邊散步。

七星潭位於花蓮新城鄉東北角的海濱,此地海灘成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蔚藍,原本只是一處平靜的小漁村,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近年來在花蓮縣政府的規劃下,增添了賞景步道、海邊亭台、觀日月樓、賞星廣場等設施,遊客都能盡情徜徉於碧海藍天之中。賞景步道同時也可騎腳踏車,這個步道通到花蓮市區。從步道向海邊望去,七星潭的海灣如半月形,海闊天空,海水深藍,海上有幾隻漁船點綴其間,離岸邊不遠處還有定置漁網,設定置漁網,其上可以看到一串一串白色浮漂。可惜沒有看到有人戲水或游泳。來到這裡有很多事我都想瞭解,於是我會去請教附近的居民,或看七星潭的海報或網路,略有心得把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七星潭的地名最早出現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台灣輿圖」中,因為該地區有大小不等數口小湖泊。1936年,日本人在該地區興建「研海飛行場」,因此把湖泊填平而將七星潭地區的居民遷至今天的海灣一帶。昔日遷至海灣一帶的居民習慣自稱「七星潭人」,所以大家都稱此海灣為七星潭。另一傳說是該處海灣遼闊,少了光害,視線較為寬廣,觀看北斗七星時特別明亮而被命名之。

七星潭社區主要為「北埔村」和「大漢村」,人口將近1千人,有170幾戶;居民的組成有原住民、本省籍人士、外省籍退伍榮民等,族群呈現多元風貌。其本省居民大多為宜蘭漁民的後裔。

七星潭經常有黑潮流過,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海的流水深且急,如果下去游泳,很容易被黑潮帶走,一去不回。不僅如此,從事任何海域戲水活動均會發生危險。

但黑潮也有好處,帶來了各種游的魚類資源,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在日據時期,於1932年引進定置漁業的技術,這是日人發明的捕魚方法。定置魚網是一種長期將魚網固定在特定的沿岸海域,利用潮汐漲落方向與魚群不會後退特性,將魚網佈置成開閉的三角形,並將漏斗的網袋放置其中,因入口處窄小游路徑被遮斷,一旦進入就很難逃出。全盛時期花蓮曾擁有高達62座的定置漁場經營撈捕。這種作業方式固然可以把洄游魚類一網打盡,漁獲豐收,殊不知,海上的資原有限,如此一來,沒有留下繁殖後代的漁群,將來會捕不到魚。下午4時我們回到民宿,而老板娘告訴我們可以到附近的七星柴魚博物館參觀。我們按指示很快就走到柴魚博物館。20年前花蓮七星潭海域,因為豐盛的漁獲量,開始有柴魚乾製作業的興起。七星柴魚博物館是花蓮一座地方性的產業博物館。現址是由早期已停業的柴魚工廠整建而成。由於定置漁網的大量使用,加上沿海漁民的濫捕,漁獲量銳減,本柴魚工廠便於2001(民國90)關門大吉。也許吃過這苦頭,漁民和政府都有共識,現在不敢濫捕,漁獲量又慢慢回升。

現任館長余宗柏先生年輕時曾任職於此,柴魚工廠停業後,對於技藝的失傳和空間的荒置感到相當心疼,於是在2003年盛夏,邀回在魚產製作上的昔日好友林水土先生和陳傳枝先生親授技藝,是台灣第一座以柴魚製作產業為主題記錄的地方性的「七星柴魚博物館」的夢想因此付諸實行。

從外表看起來老舊房子,並不耀眼,但當你一踏進去後你會覺得不虛此行,尤其對海洋生態有興趣的人獲益良多。一進大門右側是參觀部門和販賣部,左側為小型食堂。我們先參觀一樓:對三大主題柴魚製程、定置漁業、海洋生態都有概略性展示和解說。最特殊就是樓面地板有一部份用鐵條組成,目的就是讓地下燻魚的柴煙容易擴散。在木板壁上有圖解,其中有一張圖解很有意思,那就是介紹曼波魚。曼波魚會隨柴魚來到七星潭,每當柴魚豐收,曼波魚的漁獲量也會增加。有趣的是曼波魚在台灣其它海域較少見。曼波魚正名為翻車魚,屬游魚類,其身體呈現灰褐色,橢圓扁平,腹側有細小斑點。由於尾鰭退化,因此背鰭與臂鰭呈高大的鐮刀狀。行動主要是靠背鰭與臂鰭左右擺動前進,非常緩慢,加上個性溫和,很像在跳曼波,故有曼波魚的美名。但在大海中往往有弱肉強食,優雅的曼波魚容易受到其它魚類的攻擊。

二樓是展示台灣和日本柴魚製作流程和衍生食品等。

三樓的海洋主題中介紹七星潭漁業生態,和週遭境觀和有趣的魚類小秘密。

其次我們參觀在一樓的「黑潮曼波」展售館,是從七星潭漁產開發出的特色產品。每一種產品在展售台前都會讓顧客品嘗,並供應免費柴魚味噌湯,我每一樣都試吃,感覺都很好吃。因此很少人吃而不買,空手離開「黑潮曼波」展售館。最後我們來到食堂:供應的種類不是很多,但麵飯冷飲都有,值得介紹的是「曼波魚九湯」和「わら燒打打喜」。曼波魚丸湯的魚丸吃起來較軟,也很鮮,據說很多人喜歡吃這種魚九;わら燒打打喜翻譯成中文為稻燒鰹魚生魚片,道地的日本料理,因由日人 淵剛親自製作,他的名字的日式唸法為「みぞ ぶち」,他是日本四國人。我親自看他製作過程:先把洗淨新鮮的鏗魚剖開,去骨和內臟,半片鏗魚放在稻草上燒烤,三分熟後切成塊狀,加上薑、洋蔥、蔥及特製醬料,吃起來有烤魚的味道,又有生魚片的味道,真的好吃。可是大家也許知道,在台灣,家庭主婦到菜市場買海鮮很少買鏗魚(俗稱炸彈魚),因為此類魚稍為不新鮮吃後就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因為「組織胺」含量過高。「黑潮曼波」展售館,也許可以改變人們對炸彈魚不十分良好的印象。

我們下午5:30 回到民宿,座在民宿門前的草坪上乘涼,老闆娘端出許多水果請我們。

我們本來想在七星潭吃晚餐,我問老闆娘此地有沒有素食餐館?她回答:沒有。因為內人是素食,我們叫了一部計程車,由司機介紹到了花蓮的有名的素食餐館。我們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附近的常春藤素食餐廳用晚餐。這家餐廳有幾個特點:進門有洗手台,飯前要洗手,進去後在餐桌前還要用酒精噴十指,然後用紙巾把手擦乾掙,才用餐。菜色種類很多,也許功夫到家,每一道菜都好吃,我不是吃素的,我還是吃得習慣,值得來這裡品嘗。我看到老外也來這裡吃素食,我看他(她)們大口大口的吃,實在過癮。晚餐後我們順便去拜訪花蓮的親戚,他因上了年紀行動不方便。奉勸各位上了年紀的人,即使行動不方便,不能老是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應該起來多走動,才能活得健康,活得快樂。

 

98(2009)77日,星期二,晴

    早晨4時起床,天還沒有亮,我們向海邊走過去,我們走到海岸的護道。據在那裡散步的人告訴我們左邊有很多燈亮的地方就是新城,再過去就是和平。從海岸的護道望過去視線良好,微風吹來感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半月形的海邊有人在鈞魚,還有許多情侶坐在海邊觀日出。所以這裡的早晨還算熱鬧。因為我對釣魚有興趣,因此我就跑過去看他們釣魚。他們用的是有捲線器的釣竿,用的是假餌,可說是做「無本生意」,因為他要把假餌拋遠一點,使用較大較重鉛錘。開始釣時把鉛錘拋到50公尺遠的海裏,然後右手轉動捲線器,把釣線慢慢拉回來,這時海面上會出現一條小浪花,這可能會引起魚兒的注意,追來吃假餌。魚兒上鉤時會用力拉釣竿,只要慢慢拉回來,準可以鈞到魚。那天我看到釣的魚都不大。我問釣魚郎,在七星潭的岸邊可以鈞到大魚嗎?他說可以,這要看季節,通常農曆6月份的傍晚可以釣到較多較大的魚。

    上午5:30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陽,有人拿著相機猛拍這美麗的景色。當太陽出來時人群散了,釣魚的人紛紛收釣竿回家,剎那間海邊歸於平靜。

    上午7:30我們回到民宿吃早餐:有稀飯、饅頭、麵包和幾樣小菜,加上果汁和鮮奶,營養夠了。

    上午9:00我們向「金享」禧公司租了一 部小轎車出遊。由亮如開車,我們經「台九線」,於上午10:00左右抵達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我們參觀了太魯閣的風景相片和模型,並有專人講解,聽後略有心得。二、三百年前,太魯閣人自源居地濁水溪上游翻越中央山脈進入花蓮繁衍子孫,逐鹿於立霧溪、木瓜溪流一帶。太魯閣人長久以來即自稱為「Truku」,民國93 年1月通過正名案,「太魯閣族」成為台灣第十二個原住民族。布魯灣為昔日太魯閣族在立霧溪流域建立的部落之一。過去係在有兩個家族分別建立上、下布洛灣部落,直至民國3 年 (1914年)發生太魯閣事件之後日人為便於統治管理,誘迫太魯閣人遷居淺山或平地,於是布魯灣社眾大都遷移秀林鄉富世村、秀林村等地。

    關於太魯閣事件的導火線是1896年12月駐守新城的日軍分遣隊一名士兵欺辱玻士社的少女,引起太魯閣族人的憤慨,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策劃下,由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 那威和玻士社頭目率領名社壯丁,將13名日軍全數殲滅,史稱「新社事件」,也埋下了1914年「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1914年日軍進攻太魯閣,因太魯閣族擁有槍枝,故頑強抵抗,鏖戰二個月,太魯閣族糧盡彈絕,最後投降,結果雙方死傷慘重。

    上午11:00,我們來到砂卡溪谷(Shakadang River Valley)發源於二子山與曉星山,於太魯閣附近注入立霧溪,是立霧溪最東側的支流,全長16.65公里,步道4.5公里,往還約4小時。也許砂卡溪谷是太魯閣有名的風景區,我沒有進去因人太多,路又狹窄,只有從外面略為看了下,峽谷高聳雄偉,溪水清澈見底。為了不誤我們其它行程,我們只好離開,以後有機會再來。上午11:20我們經西拉岸隧道,然後來到布洛灣(Bruwan), 昔為太魯閣族部落所在,係太魯閣語,意指「回音」。海拔370公尺的布洛灣,年平均溫度21.5度。南依塔山,北臨立霧溪,生態資源豐富,綠意盎然的山林蘊育許多動植物,極適合從事自然觀察活動。當時快中午我們找到布洛灣餐廳,從外表餐廳的裝潢都是太魯閣族格式,給人一種自然原始的感覺,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賣麵。我們感覺可能累了,胃口不十分好,想要吃麵。於是我們來到三月村吃麵,有好幾家餐廳都客滿。

    飯後我們來到九曲洞,全長1220公尺。九曲洞的大理岩源自2 億5千萬年前在中國大陸東南淺海大陸棚上的生物礁岩。9千萬年前,左太平洋板塊與右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碰撞,這些厚層的生物礁岩深埋,變質成為大理石。大約在6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開始碰撞擠壓,使得大理石快速隆起,再加上立霧溪水向下侵蝕,成為九曲洞峽谷。由於河谷的曲折切割,使得峭壁深峽,彎曲多變,公路開鑿在山壁之間,曲折迂迴,彷彿有繞不完的彎路,因是取名九曲洞。藍天在山谷間只餘狹窄的天際,故又名「一線天」。我們參觀的時候遊客很多,因此我們先到天祥。我們從天祥出來後來經慈母橋再來到九曲洞。我們徒步從西口進入,從東口出來,長度1.9公里,單程40分鐘,我們看到了一處很特殊的景點,那就是「魚躍龍門」,因為此地的山谷是由大理石形成,而這些大理石經立霧溪支流科蘭溪侵蝕大理石而形成。另一方面很多燕子在峽谷上一面飛翔。我們離開九曲洞來到燕子口,為太魯閣峽谷的一段大理石峭壁,峭壁有許多小洞穴,是由河流與地下水長期侵蝕所造成的壺穴,因常有小雨燕,洋燕在峭壁間覓食或築巢,形成「百燕嗚谷」的奇景,而稱為燕子口。參觀燕子口後我們回程,順便來到機場附近的花蓮陸軍總醫院參觀,規模小,而且門可羅雀。其後我建議到東華大學參觀,東華大學位於花東縱谷平源上的花蓮縣壽豐鄉,佔地251公頃,全台第二大大學。從花蓮市中心至東華大學大概要花 1小時的車程。我們從馬路上就可看到東華大學優美的校園,東邊和西邊有各有翠綠的小山和高山,北邊和南邊有優美的田園風光,東華大學可以說處在自然優美的環境之中。來到花蓮不遊東華大學實在可惜。我們進去參觀,校園確實很大,綠意盎然,鳥語花香,已蓋好的有三棟大樓,準備要蓋的不知還有幾棟,再過幾年再去參觀就知道了。目前東華大學有,理工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原住民民族學院等。除了校本部還有花蓮美崙校區,即原來的花蓮師院,以及屏東校區。

    下午6:00我們回到花蓮市區,找到一家「戴記扁食」吃餛飩,食客眾多,想要找一個位置坐都困難,名不虛傳,花蓮的餛飩與其它地方的餛飩有些不一樣,首先是湯頭不油膩,餛飩裏的瘦肉鮮美,不放蔬菜,只撒芹菜花。除之外可能烹飪枝術也有獨到之處。

 

98(2009)78日,星期三,晴

    早晨5:00起床後便到海邊走走,然後到附近的「全家福」便利商店走進去參觀,賣得最多的是泡麵,種類繁多,大概來七星潭旅遊免不了要吃泡麵,因為24小時供應,出外旅遊難免玩過頭,吃泡麵省錢又省時,一舉兩得。在全家福旁有一家神廟為{鎮星宮},供奉「田都元帥」及「媽祖」等神明。這座廟是有來歷的。據說很早以前漁民在海上作業時撿到漂流的神明像,於是集中在一所小廟。漁民們感覺神明有保佑他們,使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逐發起全村的人蓋起大廟,每年定期大拜拜熱鬧一番。這時亮如開車來到,要重遊太魯閣。她的同學曾告訴她若要好好遊太魯閣,該提早2小時。上午7:10砂卡礑,那時候又沒有遊客,空氣清新,仰望可見峽谷之雄偉,俯見溪水與大理石的優美。砂卡礑的步道有4.5公里,往返要花4小時。因為步道開鑿於山壁間,寬度也只有1.5公尺左右,所以走路時還要注意斷崖。走進去後路兩旁種了很多山蘇,顯得更青翠,加上溪水與峽谷景緻十分迷人,太魯閣水石之美,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走到0.7公里的觀景平台休息。上午7:55我們至斯維奇部落,我們便走回頭路,一路上我們只碰到3位遊客。所以凡是要到觀光據點參觀,提早一點總沒有錯。其後我們參觀燕子口和九曲洞,由於遊客不多,可以仔細觀察、享受自然美景。當我們回到民宿已是上午11:00老闆娘見到我們熱情地招呼我們吃早餐,因為有很多房客睡到現在還沒有起床,早點剩很多,有句話說得好「早起的鳥有蟲吃」,我們便大快朵頤。

    下午1:00老闆娘用專車送我們到花蓮火車站,我們搭乘下午2:30的自強號列車離開花蓮。最後我有一點感想:民宿的設備不若大飯店豪華,但住民宿可感受到較多的人情味,而且房租也較便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