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因有躁有鬱,因此躁鬱症又被稱為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從前雙相情感障礙指的是有躁有鬱的精神疾病,但現在指的是不包括鬱的精神病稱為雙相情感障礙。

    在日本憂鬱症的病患較多,同時躁鬱症的病患也不少。據日本統計100人之中有 1人是有躁鬱症,其發生率與「統合失調症」的發生率差下多,可說是日本精神病的二大疾病。

    日本的雙相障礙之中有嚴重的狂躁(Severe mania)稱為Ⅰ型,輕躁(Hypomania)稱為Ⅱ型。Ⅱ型的病患為精神高昂,但不會對週遭的人增加麻煩。Ⅰ型的發生率並沒有男女的差別,但Ⅱ型女性較多見。

    在歐美,尤其是美國最近診斷出雙相障礙的病患非常多,統計方面顯示有5%。在日本可能診斷時疏忽沒有被診斷出來,統計數字沒有那麼多。實際上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多數到內科門診,因此首先要把憂鬱症從雙相障礙除掉,則憂鬱症的病患的比例就不會那麼多。在有大的憂鬱症的症狀,而沒有躁症或輕躁症的情況下始能診斷為憂鬱症。因此,如果有憂鬱症而有雙相障礙,抑或是單純的憂鬱症,有時在門診是很難區分。因此在門診時,如果病患有躁症或輕躁症,對病患並未發生生活上的困難,這時應當向病患提出下列問題:你的事業何時做到人生的巔峰?或者曾經有過拼命工作因而沒有睡好覺?如此才有辦法把真相問出來。

    一般躁症的患者多不願到醫院看診,因為病患本身自認為並沒有甚麼不對的地方,但週遭的人却被整得受不了,因此好意勸病患就醫。但病患自認為我現在情況很好,為甚麼要就醫?反而顯得不高興。因此對此類病患來門診時要好好聽取病歷,這才是重要。

    如果要從憂鬱症的症狀來分辨Ⅰ型或Ⅱ型,或者嚴重的憂鬱症有時很難。但治療的反應不同,如果是憂鬱症的患者使用抗憂鬱藥物,則對憂鬱患者有效,但是對雙相障礙的患者服用抗憂鬱藥物後顯得懶洋洋的樣子,有時還出現想死的念頭,因此出現負面的反應較為多見。因此如果病患服用抗憂鬱藥物時,如果沒有得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有惡化的情形發生,那就要重新考慮。一般來說在躁症時自殺的情形並不多見;但是如果有躁症加上憂鬱症時,那麼自殺的發生率就會升高。

    在臨床上Ⅰ型是從前指的是躁憂鬱症;Ⅱ型從前指的是有憂鬱症同時有輕躁症,如果曾有一次輕躁症,則憂鬱症很容易反覆發作。談到Ⅰ型與Ⅱ型的治療不要僅對發病時治療,還要加上預防治療,就是治療的方法頗為不同。

    雙相障礙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如果要做到持續治療,必須從心理及社會方面著手。心理及社會的治療主要是心理教育,即要做到家屬教育,而家屬療法也有效,其它生活要有規律,如果決定了有規律的生活應保持下去才是重要。同時要告知病患如果工作到天亮,很可能引起嚴重的躁症。在藥物治療方面第一個選擇就是鋰鹽(Lithium),是在精神科最先出現的治療藥物,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但本劑有一缺點,就是服用時很容易中毒,副作用也多,很不好使用的藥物。本劑對躁症和憂鬱症都有效,還有預防的效果及防止自殺的效果。其副作用有手會顫抖、認知障礙等,通常病患會要求降低劑量。但據臨床經驗,要保持有效血中濃度是在0.4-1.0 Mm,而這種有效劑量手就會發抖,醫師要把它降低劑量很困難,因此有的病患會自動停藥。

    其它可選用的藥物還有Ouetiapine,對躁症和憂鬱症都有效,但未獲得公認是對本病的適應症藥物。對本病適應症的藥物還有Valproic acid Carbemazopine等藥物。

    在不嚴重的躁症,一般情形是大腦都很清楚,但嚴重時會發生混亂,在沒有混亂之前,要與之理論,很難勝過。如果是「統合失調症」的病患可以聽到聲音,病患會告知妄想的事情,與事實不同的情形易於瞭解;但躁症者常常不停的講述異常的很嚴重的事情,等於造成週遭的人疲勞轟炸。如果上級對部下說你有病了,要去看醫生。病患不但不聽,反而會說:「你想干擾我嗎?」或者「你侵犯人權」,因此要送病患去治療有時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其家屬的影響可能較大。

    最後談到本病的最新研究發展,本病有一部份與遺傳有關,將本病的遺傳基因植入老鼠後老鼠的運動量會增加,而這種不正常的腦波可以使用鋰鹽加以改善。這個實驗最主要是在觀察大腦的病理變化。目前從影像研究發現雙相障礙的病變發生在大腦邊緣,有一部份可能還要用顯微鏡觀察,才能進一步瞭解。

    因為罹患本病很少因而死亡,故要研究大腦會有困難,現在的研究是從DNA著手。如果能夠得到足夠的大腦來研究是最好的。目前的DNA研究發現本病有危險因子存在,但是有危險因子存在還不一定發病,而發病的原因與大腦有關。如果能夠瞭解大腦的不正常會造成何種徑路,與危險基因連結而發病,此點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