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稱慢性副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為蓄膿症(日語稱法)。目前的慢性副鼻竇炎與從前的慢性副鼻竇炎在病理變化上稍為不同。目前的情形是,從前的蓄膿症中性球增加的情形在減少,但是嗜伊紅球增加的慢性副鼻竇炎加上鼻息肉的在增加。實際上有嗜伊紅球增加的慢性副鼻竇炎,有一半以上為罹患氣喘的病患,而其增加的程度約有數10%,導致副鼻竇受其影響,有炎症,鼻粘膜肥厚,形成息肉,並不像從前的產生鼻膿。

  基本上與小兒氣喘是異位性(Atopy型)氣喘的關係較少,與IgE並沒有密切關係,而是成人發病嗜伊紅球增加的慢性副鼻竇炎的關係比較大。發生年齡在3050歲之間,也就是成人發病的氣喘而引起副鼻竇炎的病例非常多。

    目前在小兒氣喘方面,會有小兒過敏性鼻炎,這時如果再罹患感冒就會產生黃色的鼻膿,這是急性副鼻竇炎。對此類疾病小兒科醫師可以好好治療,不會拖到慢性,甚至轉變為成人的疾病,如果有,現在已少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日本環境衛生好,如罹患疾病可獲得妥善的治療。

    談到容易合併氣喘同時有嗜伊紅球增加,可能與氣管壁細胞表面的纖毛有關。剛才提到的鼻腔裡的息肉,因為下氣道有組織重塑(Remodeling)的基底膜,慢性發炎可以導致粘膜本身發生肥厚,也就是氣管粘膜的過度增生合併有嗜伊紅球增加。此會形成粘膜的斑塊(Plaque)造成氣管阻塞,導致氣喘死亡的原因。

    最近發現氣喘與慢性副鼻竇炎容易合併在一起,其原因有二種,一種原因是罹患氣喘已夠痛苦,不願再去找耳鼻喉科醫師看慢性副鼻竇炎。另一種原因是最近治療氣喘多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的噴霧用類固醇,容易控制氣喘,發生慢性副鼻竇炎的情形反而減少。檢查鼻腔的時候,常會發現有嗅覺障礙及鼻塞,這個不僅是小兒常見的過敏性鼻炎,而且是成人的慢性副鼻竇炎較多見的病態。

    所謂的氣喘的病理變化,當抗原經過上呼氣道及下呼氣道,鼻粘膜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在上呼氣道慢性副鼻竇炎以鼻塞為主要症狀,其特徵為嗅覺障礙、鼻塞,對香味的感覺非常遲鈍,這個原因可能是嗜伊紅球直接影響嗅覺神經有關。在下呼吸道,氣管發生過敏而引起氣喘,其中多數由嗜伊紅球直接與神經接觸有關。經口服或噴霧用類固醇治療後,局部的游走細胞會減少,故一時症狀會好轉。

    但有的病患對治療的反應並不是很好,同時合併有慢性副鼻竇炎,有嗜伊紅球增加的病例,其特徵為氣喘合併有慢性副鼻竇炎,同時對阿斯匹靈也會發生氣喘及嗅覺障礙。

    談到治療,須要把過敏與感染分清楚,檢查病患時,把病歷問清楚外,對副鼻竇炎要照一張X光片,如果有明顯的陰影,還得分清楚是由中性球引起或嗜伊紅球引起,有時也很難分辨出。如果沒有合併氣喘,而由中性球增多的細菌性感染引起的副鼻竇炎,通常使用抗菌藥物的治療。如果無效,可改用Macrolide系抗生素長期的低劑量療法,這種治療維持3-6個月,再看看是否改善症狀,如果沒有改善症狀,再進一步治療。談到有感染的副鼻竇炎最初使用的抗生素有AMPC,其次使用的抗生素有第二代或第三代的Cephalosporins系的抗生素,除此之外Neuquinolone也可使用。其次談到過敏症的治療,此類病患對抗生素並不會發生效果,在國外的實証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顯示可以使用抗Leukotriene藥物,或者口服類固醇,然後觀察鼻腔內的息肉有沒有縮小,如無效再使用其它的治療。

    談到噴霧用類固醇在國外的實証醫學對嗜伊紅球增加的慢性副鼻竇炎有效,如果能好好使用效果應當不錯。對局部投予類固醇,或一時的口服類固醇,對長期的嗅覺障礙的治療也會發生效果。

    手術治療已很少使用Coldwell-Luc法(上頷竇切除術),目前的手術是使用內視鏡,從鼻腔內進去的手術方法,當然這種治療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一點技術,現已成為標準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嗜伊紅球增加的慢性副鼻竇炎,使用這種治療,其後再用藥物控制,有時還是很難根治,因為過敏,有時會再發。但起碼可以做到鼻腔的通氣非常好,副鼻竇也開放,保持到這種地步也很重要,而這種病例,國際上普遍認為有增無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