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最近的研究發現,容易發生心臟血管障礙、慢性腎臟病(CKD),以及需要透析的末期腎臟衰竭的機率會很高。首先談到CKD的腎功能障礙是引起高尿酸血症,還是高尿酸血症引起CKD。當腎功能降低時,尿酸的排泄就會減少,於是發生高尿酸血症。另外從動物試驗得知,當有高尿酸血症時,會引起腎臟的血管障礙,而導致腎臟障礙。因此,高尿酸血症與腎臟障礙的關係,可說是原因,也是結果,如同雞和雞蛋的關係。

    日本曾在這方面做過實驗,從IgA腎症多數病例追蹤研究結果顯示,如果IgA腎症病患在腎功能正常時就有高尿酸血症,那麼腎功能就會很快不好。因此還是高尿酸血是主要的原因。

    談到CKD合併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的關係。從前對高血壓的病患做過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research)是指在同一時間對不同年齡段的對象進行研究, 結果確實容易發生高尿酸尿症。後來做過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是指在不同時間重複收集數據的研究,結果發現高尿酸血症越高,越容易發生高血壓。也就是說並不單是有高血壓就容易發生高尿酸血症,而是有了高尿酸血症也就容易發生高血壓。

    談到罹患高血壓的病患容易合併高尿酸血症的機轉為,有了高血壓後就會引起腎血管障礙,繼而發生腎血管的阻抗,腎血流量降低,導致尿酸的排泄低下,最後引起排泄低下型高尿酸血症合併高血壓。

    但是最近除CKD的觀念之外,還提出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觀念,例如由於胰島素阻抗性,使得腎臟的細尿管會促進尿酸與鈉的再吸收(Uric acid and Sodium Reabsorption).,因而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同時容易發生。由此點不難看出,原因與結果都有密切的關係。

    談到CKD的病患罹患高尿酸血症,對腎功能及心臟血管的影響。通常有了高尿酸血症後容易轉變為腎臟衰竭的末期病人,因此與CKD的預後有關。同時對心臟血管也有同樣的影響。

    談到高尿酸血症的治療,對這方面的治療,並沒有大規模的試驗,但小規模(pilot study)的研究報告則有。試驗顯示,降低高尿酸血症可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病,同時對腎臟的預後也會較好。例如年青的罹患肥胖及高尿酸血症,又有高血壓的患者,使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Allopurinol而可以同時降低血壓。從動物實驗顯示,將高尿酸血症的老鼠,降低尿酸後會改善高血壓及腎臟障礙。因此,如果能在這方面做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是會有價值的。

    從動物實驗顯示,罹患高尿酸血症時腎絲球體的輸入動脈會變成肥厚,同時會使得血管平滑肌的細胞數目增加,導致全身性的高血壓與腎絲球體的高血壓都有連帶關係,最後導致腎絲球體的硬化及間質的纖維化。

    談到CKD合併有高尿酸血症時,應使用尿酸合成阻礙藥或者使用促進尿酸排泄藥,這是臨床上,目前很困難的問題。在臨床上使用的Allopurinol,即使腎功能不良,還是會有效的藥物。但是本劑是從腎臟排泄,因此如果腎功能降低時會有蓄積性,不能使用較大劑量,同時使用於有腎障礙病例,副作用的頻率也會升高。如果有CKD,加上有高血壓及高尿酸血症,在這種情形下,尿酸排泄低下型比較多見,一般認為宜使用尿酸泄促進型較理想。但是尿酸泄促進藥,在腎功能低下時也會引起藥效的低下。因此兩種藥物使用起來都有問題,目前日本使用兩者合併的小劑量,以防止副作用的發生。日本醫界待推出,降低高尿酸血症的藥物不是從腎臟排泄,而是從肝臟排泄。

    目前已開發出2種新的尿酸生成抑制藥,不過還在實驗階段。這2種新藥,有一部份從腎臟排泄,另一部份從肝臟代謝,因此對腎機能低下病例,比起Allopurinol還好使用。

    與其說高尿酸血症單獨出現,不如說常與CKD、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併出現,因此治療時不僅要治療高尿酸血症,同時還要治療上述疾病,也就是要綜合性的治療。所以基本上要改善生活習慣病,在治療的藥物中,如ARB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也有尿酸排泄作用,在治療脂質代謝異常的藥物,也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將這些藥物適當的配合使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