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居族(指處於不上學或不上班,過著自我封閉生活的人),英文則稱為Hikikomori Acute social withdrawal,引キコモリ拒學症(School refusal)。拒學症按日本的「文部科學省」定義為:有心理、情緒、身體或社會的因素,不能到校上學,指的是學齡兒童,這種情形可能與繭居族有連帶關係。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如同住入精神醫院的兒童,有拒學症,此類兒童一旦長到成人後,有10%會轉變為繭居族。不單是拒學,即使走入社會後,又會再度變成繭居族,到了成人後還有變成繭居族。在這方面可視為個別的不同,但也有重複的情形,可能個人觀察所見的觀點不同有關。繭居族的心態持續停留在家庭,而不能參加社會工作,其表現的面比較廣。

    談到日本這方面的統計資料顯示,有繭居族的成年人約有1%,按此推算,小兒罹患繭居族約有30萬人。推算這種數字確實有困難,即使到了成人,有的還不能確定是否繭居族。

    談到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有困難,首先要瞭解為何會發生繭居族,然後才能談到如何治療。繭居族每一個人的情形都會稍為不同,可分為許多次原來討論。最主要的就是精神障礙,但並非所有繭居族都有單純精神障礙,可能有精神障礙及發育障礙,目前已瞭解這種情形,並如何治療。其它還有環境的因素與家屬的關係及生活上壓力的關係,都可能累積在一起。而此類病患在精神方面的生長過程中,曾走出社會,但並不能適應,還有心理方面的問題,要考慮此等因素來加以治療。

    實際臨床上繭居族,最初是由家屬提出,因此應要做一次家庭訪問,瞭解病患,但這不是容易做到。按日本的精神保健福祉中心的報告,在精神障礙有1/3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及憂鬱症,情緒方面有問題的病患。1/3為發育障礙,例如抱括Asperger syndrome自閉症系列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其實有精神發育遲滯,很難適應社會環境。其餘1/3為,比上述情形更嚴重的適應障礙,也就是個人性格(Personality)的問題。雖然本病並不是全部有精神障礙,但大致可以這樣分類。本病有的並沒有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如果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有憂鬱症,那就要積極藥物治療。通常對其發生的誘因並不十分清楚。因此要找出原因或誘因,不如把病患從繭居族如何使其多少恢復正常。家屬不要和病患的行為一致,與病患保持距離,但要有愛心與熱情去照顧繭居族,這是很重要的。繭居族通常與家屬很少講話,因此可以煮些他喜歡吃的菜餚,並告訴他:「其實我們也很關心你」,使他感覺心裡有一股溫暖,最後他就會喜歡開口說話。總之有了這種病患家屬要覺悟,需「長期戰」。

   因此日本在這方面成立繭居族區域支援中心,同時有區域網路亙相支援,因此如有病患可以到中心諮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