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世界最引起注意的癌症,每年全世界有160萬人死於肺癌,佔癌症全部的18-19%,也是全世界的「第一號殺手」(Number one killer)。台灣每年死於肺癌的病患約有6千人。日本每年死於肺癌約有7萬人,佔全部死亡人數的18-19%。由於肺癌的發現比較晚,加上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

    其次談到肺癌與遺傳,到目前並沒有證實與家族有關,如果家族有人罹患肺癌,比起沒有罹患肺癌的發生率要高,因此不能說與遺傳一點關係也沒有。

其實不是癌症如此,所有癌症也有這種情形,目前被認為是一種基因,也就是DNA的異常。最近發現肺癌有特定的異常的基因被發現,由於致癌基因被發現,新的治療,就是分子標靶治療的藥物也已推出,對肺癌的治療有相當大的幫助。

    其次談到肺癌的分類,大的分類可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二種。如此分類的目的,是因小細胞癌如同血液系的腫瘤,抗癌劑與放射線療法較有效。非小細胞癌又分為扁平上皮癌、腺癌、大細胞癌。最近又從治療的反應性,分為扁平上皮型的非小細胞癌與非扁平上皮型的小細胞癌的分類多見。

    通常肺癌的診斷有「存在診斷」與「病期診斷」二種。存在診斷就是要檢查癌細胞和癌症,因此要喀痰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經皮穿刺的肺生檢。病期診斷就是診斷癌症進行到甚麼程度,以影像診斷為中心。影像診斷有胸部CT MRI 頭部MRICT,腹部CT,超音波,閃爍圖(Scintigram。其它補助診斷為腫瘤標記的檢查。從前對腫瘤標記的問題,用到篩檢並沒有意義,但是用到治療經過情形,腫瘤標記是有用。肺癌的治療也可用腫瘤標記觀察治療的效果。

    談到肺癌的治療有外科切除,抗癌藥物治療,放射線療法,有單獨或合併使用。最重要的是決定治療的方法,有4種的因素加以評估:1.肺癌的種類,也就是組織的型態。2.肺癌侵犯的程度,也就是臨床的病期。3.年齡。4.病患的身體狀況,這是肺癌特有的檢查,使用有關日常體能狀態(Performance Status; PS)加以評估,再使用上述4種作為綜合後加以判斷,作為治療的依據。通常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使用化學療法,或者化學療法與放射線療法合併為第一選擇,非小細胞肺癌腫瘤比較小,如沒有轉移,手術為第一選擇。

    其次談到基因異常的治療,指的是非小細胞肺癌,重要的是分子標靶藥物有效的關聯。尤其要發現上皮成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與基因突變的有無,都是很重要的。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簡寫為 EGFR-TKI,是一種分子標靶藥物,對於基因有突變異常的肺癌病患,約有6-8成,非常有效的報告。因此對非小細胞肺癌尋找有無基因突變,對治療的反應,對於其後選擇藥物的治療以及影響病患的預後,都有幫助。因此,在日本,只要是罹患非扁平上皮型的小細胞癌,在醫院檢查時,都會檢查有無EGFR的突變。檢體最好使用侵襲性獲得的組織或細胞,如果上述方法不能獲得檢體,使用喀痰或胸水,只要找到癌細胞就可提出進一步檢查EGFR的突變。

    日本人發現的EML4ALK基因,是一種強有力的發癌促進者( Promoter,在腺癌的5%可以發現。尤其年青人,進行非常快的肺腺癌,尤其年青女性的發生率很高。這時使用ALK抑制劑非常有效,目前正在做臨床實驗階段。基因的融合指的是EML4ALK。目前全世界已研發出ALK抑制劑,雖然日本也開始使用到臨床,但使用起來並不容易,可能以後慢慢會改善。

    EGFR突變在臨床上頗為有名,但是對於沒有基因突變的肺癌的治療目前已研發出治療藥物,最近用得比較多的抗癌劑中,有的對非扁平上皮細胞癌有效。但對扁平上皮細胞癌無效,也就是抗癌劑的有效性視肺癌的種類的不同而有差別。因此我們有需要認識非扁平型的小細胞肺癌。

    雖然有標靶治療,也有新的抗癌劑研發出來,但是肺癌的死亡病例仍然有增無減。因此對肺癌有危險性比較高的病患,如抽菸者、高齡者,或咳嗽、咳痰不止者,能夠照一張胸部X光,如果有問題可以使用CT進一步檢查,或者會診專科醫師,如此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