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高齡者高血壓的特徵,收縮壓會升高,舒張壓會下降,其結果脈壓差變大。因為大動脈硬化進行,使得形成收縮期高血壓的型態。導致血壓受器的反射低下,容易引起站立性低血壓的問題,這也是高齡者高血壓的型態。

因為,血壓受器的反射低下,而導致血壓的變動性很大,同時在末梢的動脈改造(Remodeling)等在進行,容易造成高血壓或者反射波變大,稍為刺激,血壓就容易變動,這就是高齡者的高血壓。

    談到測定血壓,門診測定的血壓,不如在家測定的血壓穩定,最好採用門診測定的血壓和在家測定的血壓的平均值,為表示病患的實際血壓。換句話說,注意血壓的變動,站立時姿勢變化的血壓,這就是高齡者高血壓的照護管理。

    談到高齡者高血壓的診斷,當血管硬化時,會有假性高血壓或者聽診時的

誤差(Gap)出現,因此最初量血壓時,用聽診外,還要用觸診量血壓。初診時如要變更藥物,還要隨時注意站立時的血壓及其合併症。

    上了年紀後,生活習慣病也會隨之增加,除高血壓,如糖尿病、脂質異常,或者合併有器官障礙,如慢性腎臟病、中風的病例也會隨之增加。此類病例合併有高血壓,要如何進一步詳細檢查,視病例有所不同。如果是初診,最好能夠做到心臟血管系統的檢查。

談到高血壓病患,其收縮期血壓,控制到115mmHg。如果超過這個血壓,越高就會發生越多危險,這種病例,不僅高齡者高血壓,一般人也應包括在內。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血壓太低,還是同樣有危險。

    高齡者的高血壓,高到甚麼程度開始治療,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可做為依據。從參考各種的研究數據,如果收縮壓高到150mmHg以上就要開始治療,如果病患有合併症,血壓在140-150mmHg,也就要開始治療。這種治療主要是生活習慣病的治療,藥物治療是其次,也就是說,生活習慣病要早一點治療。

如果超高80歲的高齡者,收縮壓超過160mmHg以上,有許多證據顯示,降壓後的效果會比較好。從HYVET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試驗顯示,不要認為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不必認真降血壓,其實,還是要好好控制血壓。

    如果高齡者能夠好好控制血壓,統計資料顯示,可以降低心臟衰竭、中風的發生,同時降低死亡率。

    日本曾做過J-BRAVE試驗,即使高齡者,超過80歲,最好能夠把血壓控制到15080mmHg以下。日本目前8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300萬,其中有一半罹患高血壓,而高齡者常合併有心房顫動、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因此控制血壓是很重要。如果不控制血壓,上述情形的發生會以高頻率發生,更要緊的是影響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QOL)和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如果病患的血壓高到170mmHg以上,不治療很快就會惡化。雖然目前並沒有正確的證據,但是要把血壓降到150mmHg以下可能是重要的一點。

    談到高齡者高血壓病患的用藥,通常使用得較多的有血管張力素II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 ARB )及長效的鈣拮抗劑,但是如果談到使用ARB、鈣拮抗劑、及小劑量的利尿劇,日本使用得最多的是鈣拮抗劑。ARB與鈣拮抗劑,在臨床上使用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對預後的改善,都有同等的效果。談到利尿劑如何使用,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引起脫水,固然要小心使用。但是從臨床經驗得知,如果使用ARB與鈣拮抗劑後血壓仍然不易降下來,可以加小劑量的利尿劑,不僅對血壓容易降下來,同時還可以改善預後。因此高齡者的高血壓的治療宜加小劑量的利尿劑,不僅容易降血壓,對預後也會較好。使用利尿劑時要注意,高齡者的脫水和電解質。

    但是高齡者使用上述3種降壓劑,血壓仍然降不下來。這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有沒有續發性的疾病,其次要注意病患服藥的順從性,高齡者常有服藥的順從性低下的情形發生,可能與失智機能低下有關,因此要追加病患的降血壓的劑量時,先要確認病患有沒有按時服藥,此點很重要。

    對高齡者的高血壓不僅要降低血壓,同時還要注意,病患的QOLADL,同時還要注意,失智機能的低下及防止老年人的跌倒,這些對高齡者老年人的管理同樣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