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腹直肌症候群(The rectus abdominis syndrome),診斷為腹直肌症候群是非常困難,最初的報案告是在1928年,已超過80年以上。通常是外傷後容易發生,如果沒有外傷引起的,也包括在內,日本每年只有10個病例的報告。如果發生在有基礎疾病的病患,以高齡者多見;如果發生在運動或者咳嗽引起的,因為腹直肌會受到壓力,年青人多見。發生在性的差別為7 : 3,女性多見,但其原因還是不十分清楚。

    其症狀是突然發生腹痛,從右側開始,然後局限在左側,視診時,有時可以看到腹直肌的皮下出血,但有的沒有。例如有一位病患,其發生部位多在靠近腹膜的部位,可能是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的破裂有關。病患有很強烈的腹膜刺激症狀,痛到不能走路。表面看起來像腹膜炎,但使用CT檢查後發現,在腹直肌有血腫。這位病患目前在洗腎,本來就有冠將狀動脈疾病,還在服用WarfarinAspirin,因為罹患感冒已有1週,同時有持續性咳嗽,有一次嚴重咳嗽後就開始腹部疼痛。由於本疾患有腹膜刺激症狀,有時會把它誤認為腹膜炎而開刀,始發現不是腹膜炎。目前的檢查有CT或超音波檢查,診斷應該不會太難。尤其是建構3次元的影像,腹膜與腹腔的器官可以看得更清楚,因此容易確定診斷。

    其次談到CT或超音波的詳細檢查情形,和一般的出血一樣,在腹直肌之中會有凸面鏡或紡錘狀的腫塊。最好能夠做MRI檢查,剛出血時,T1強調影像為高信號,T2強調影像也是高信號,隨著時間,T1影像轉變為低信號。

    通常出血的時候,因為是急性,很可能一次出血,肌鞘填滿後,自然就不再發生出血。但也有報告,出血會穿破至腹腔內,勢必要外科手術。實際上剖腹後,去除血腫,再引流,有這樣的報告,但不知甚麼原因,腹直肌症候群的病患,曾有腹部開過刀的病患比較多見。有時與腹壁瘢痕疝氣的鑑別診斷發生困難,目前日本的診所多有超音波檢查,因此超音波檢查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鑑別診斷也不會太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臨床症狀,腹部疼痛有右側移到左側,然後局限在左側。

    診斷本疾患,與有經驗與無經驗的醫師比較,如果有經驗的醫師,可以93%正確的診斷出來,如無經驗的醫師,只有5%獲得正確的診斷。

    談到預防,主要是咳嗽的時候不要用力大太,或用手帕,把嘴巴蓋住,然後咳嗽,就是不要給腹直肌太大的壓力。

本疾患的治療主要是安靜,因此住院,1~2週就可以,多數休息後會自己好起來,有少數病例要開刀,那是因為破裂,血液流到腹腔內或者病患痛得受不了,而開刀的也有。

有人想到腹直肌出血,可以用壓迫的方法止血,那是行不通,如此做病患會更痛苦。

雖然病患休息1~2週就可以,但醫師還是要花1個月的時間,追蹤觀察。

目前高齡者在增加,服用WarfarinAspirin的病患也會增加,如此,可能會造成肌肉的脆弱,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平時還要重視我們的腹直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