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二次大戰初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城市。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新加坡就被日軍攻陷。當時日本全國(包括台彎)大大地慶祝一番,記得那天我們小學生舉行遊行,一面遊行,一面呼口號「新加坡攻落」。遊行結束後,每人發下二個大饅頭,並放假一天。那種情景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雖然在二次大戰時曾經聽聞新加坡的零星報導,那時我還小,尚不能完全瞭解日本如何攻打新加坡。1996617日,我以旅遊的心情來到新加坡,希望能找到日軍攻打新加坡的蛛絲馬跡,以及瞭解新加坡在彈丸之地如何創造奇蹟。

   馬來亞的歷史乃是一部強凌弱的歷史。當地土著居住於叢林中的玻里尼亞人(Polynesian),卻被來自蘇門答臘島上的巴鄰旁王國(Palembang)所驅逐,而巴國後來又被爪哇王國所推翻。因此這個國家在當時是三度易主。

   縱橫歐亞的葡萄牙國勢日盛,在取得麻六甲海峽的控制後遂成為馬來亞的第四個統治者。不久,荷蘭將葡萄牙取而代之。後來大英帝國登場擊敗了荷蘭。馬來亞又迎接了她的第五位主人,史丹福. 拉佛斯爵士(Sir Stanford Raffles)。

 1819129日,年輕有為的史丹. 拉佛斯爵士率領少數之兵力於此地登陸,並豎起英國的米字旗。26日,他又巧妙地運用外交手腕安撫了柔佛回教國王賴門(Lamon),且僅用了65萬元便獲得這塊土地的永久租借權。然後著手建立新加坡商港。那時候這地方是一個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的叢林,只有少數的蠻族村落散佈其中,人口總計只有150~160人。1824年全島正式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

 新加坡是英國人控制亞洲的樞紐,也是防衛印度的東方大門與防衛澳洲的地方門戶。她位於歐洲至東方海上航路的樞軸,由此北上可直通香港及上海,向東南方而行可達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寶藏。過去多年來,英國人僅藉著以新加坡為中心的這兩條交通大動脈便控制了太平洋。

 從拉佛斯發現新加坡起,不列顛的遠東侵略與統治長達120年之久。然而卻在70天之內受到日軍閃擊行動的致命打擊。

   二次大戰前美國就開始對日本禁售石油和廢鐵等,以遏阻日本繼續侵略。魯莽急的日軍少壯派軍官大肆鼓吹誓死與英美宣戰,然而日本海軍方面較為溫和,主張宜先和談。尤其是山本五十六,曾經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當過美國和英國的日本使館武官,對英、美頗為瞭解。他認為美國對日本禁售戰略物質的問題,宜先用外交手段解決,如果宣戰,日本只能和英、美拼一年,第二年就沒有多大的把握了。

   當時日軍少壯派軍官對於反對戰爭的政治人物都加以殺害。日本政府認為山本是相當優秀的海軍將領,深怕被殺害,派他任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司令,坐在旗艦內免遭意外。後來陸軍得勢導致了偷襲珍珠港。

   開戰初期,日本的石油存量只能維持一年。為了獲取更多石油,期能長期對抗英、美,日本把目標指向南洋,尤其是新加坡,除了交通要道外還有煉油廠和油庫。

   由於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後,日本聯合艦隊就可以縱橫南太平洋。

   1941124日,日軍在海南島的三亞港集結了二十艘運輸船,並特別從日本、上海及廣東事先挑選最精銳的部隊搭乘此二十艘運輸船航向馬來亞。其陸軍司令為山下奉文中將,由小澤中將率領南方艦隊護航。

 這時日本仍和美國交涉中,如果在12 7日美日和談能談成,山下和小澤就要飛回東京報到。結果和談不成,1941128日日軍同時偷襲珍珠港、登陸香港、菲律賓以及登陸馬來亞的北方門戶哥打峇魯(在馬來亞的東邊)。

   由於哥打峇魯是英皇家的空軍基地,因此只有三艘運輸船在可打峇魯登陸。這是在馬來亞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之一,其中二艘運輸船被擊沈,傷亡慘重,但仍然被日軍強行登陸。日軍早就料到這件事,因此其餘十七艘船則在泰國的大年及宋卡登陸,這地方是靠近馬來亞的小城,其主力部隊十四艘在宋卡登陸,三艘在大年登陸,登陸時遭到泰軍的輕微抵抗,很快就被日軍消滅。這時泰國首相宣布不得與日本交戰,主要原因是泰國人希望完全獨立,脫離英國的影響也許要借重日本的力量來實現。因此日軍從泰國境內登陸繞道至馬來亞的西邊。英國人在馬來亞西邊修築了優良的柏油道路直達吉隆坡至柔佛。日軍使用腳踏車及汽車運輸混合部隊。雖然一路上遭到各種抵抗,但日軍慣用各種方法克服。例如橋樑被破壞時,日軍先頭部隊會扛著腳踏車涉水而過,再騎腳踏車追擊英軍,由於英軍撤出陣地時往往落而逃,來不及開車。等橋樑修復後,日軍卡車追上腳踏車車隊再把他們載上繼續前進。若遇英軍頑強抵抗,日軍利用夜間偷襲、迂迴包圍戰術或用小艇從海上側面攻擊。這樣的戰術使英軍招架不住,這與馬來亞的英軍平時沒有嚴格訓練有關。而且英軍退出後留下大批彈藥、汽油、卡車等,這又給日軍充份做為攻擊英軍之用。而且日軍作戰還有一特點,打過一場戰後都會讓軍隊略為休息,因此其戰鬥精神始終保持旺盛,如此戰鬥下來,在馬來亞東邊和西邊的日軍便在最南端的柔佛省會合。新加坡與柔佛省只有一水之隔,而柔佛海峽在漲潮時約1500米寬。

   英國人自詡新加坡乃是一座不破的要塞,需耗費千萬英磅以上,費時10年,於1935 2月完成。各式火炮近千門,彈藥的供應無限。這個不可能有海上正面攻陷的要塞,卻具有一嚴重的弱點,在柔佛省的後方防禦並不完整,這就是日軍從要塞後方攻下來的原因。到了柔佛省的日軍為了攻打新加坡將指揮所設在蘇丹王宮,因為那地點居高臨下,新加坡一覽無遺。唯一缺點就是目標太明顯,不過這是山下將軍決定,部下就沒有理由反對。

   當日軍開始攻打新加坡時不知英軍陣地的位置,因此先試射了幾發砲彈,結果發現在一棵大樟樹下英軍士兵從戰壕裏逃跑出來,那個樟樹約有三、四層樓高,給日軍一個指標,於是日軍集中火力砲轟那個樟樹附近。由於那個樟樹害死不少英軍,英軍就把它砍掉。後來這一帶做成飛機場,新加坡人為記念這棵樟樹,將飛機場稱為樟宜機場。

   日軍準備就緒後,從柔佛省強行登陸新加坡之前,在海峽準備了許多小艇,一隻小艇只能搭載8人。從夜晚開始不停地砲轟新加坡,直到英軍不能反擊,日軍乘坐小艇登陸,登陸後仍然受到英軍頑強的抵抗。後來的統計資料顯示,英軍在馬來亞和新加坡的兵力有8萬人,而日軍只有3萬人,但日軍勝利在望,士氣高昂,一直向前衝,終於把其中幾座要塞攻陷。這時日軍抓到英軍戰俘,送到指揮部問話。當問到英軍為何不攻打日軍指揮部?戰俘回答:「英軍一直在搜索日軍指揮部,但都向隱蔽處尋找,沒有想到日軍指揮部竟設在目標明顯的蘇丹皇宮」。

   不久日軍逼近水庫,水庫是英軍的命脈,有重兵駐守。新加坡的水源分二處,一處是新加坡自已提供,只能供應30%的用水,70%仰賴柔佛省供應,而柔佛省已被日軍占領,加上將近100萬的難民逃至新加坡,飲水便發生問題。當日軍逼近新加坡的水庫,爭奪戰便開始。互相砲轟的結果,水管斷裂,英軍的飲水便發生困難。

   在這緊要關頭日軍也發生嚴重的軍需補給問題。日軍偷襲珍珠港是要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便日軍的補給船可以暢通。這時美軍己在遠東採取潛艇戰術,將日軍的補給線切斷。因此攻到新加坡的日軍己剩下3天的彈藥存量,問題也迫在眉睫。於是日軍派飛機向英軍投下招降書,希望英軍投降,並保證英軍的生命安全。由於這個緣故,本來是互相砲轟,忽然英軍停止砲轟。有一部掛著英國米字旗和白旗的軍車,緩緩從英軍要塞駛出,向日軍陣地開過來。1942215日,英軍正式向日軍投降。

   值得一提的就是日軍將近70天的戰鬥中,除了傷亡外並沒有人罹患虐疾。主要原因是日軍每人發下一頂蚊帳,當時馬來亞蚊子很多,不掛蚊帳根本無法睡覺。

英軍投降後,日軍進城時發現城市、油庫及飛機場均沒有破壞,就問英軍戰俘,為甚麼不破壞?英軍戰俘回答:「因為我們還要回來,我們也許被打敗99次,但在最後一次我們會屹立不倒的,我們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三年半之後,日軍所建立的馬來西亞政府便曲終落幕了。

   由於日本是單一民族所組成的國家,上下團結一致,加上日本在二次大戰前已有紮實的工業基礎,民族性又刻苦耐勞,因此戰敗後的日本很快地從廢墟中爬起來,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二次大戰結束後,許多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馬來西亞也不例外。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而獨立成立聯邦國家,新加坡旋即加入聯邦。但當時馬來人本身信仰回教與華人風俗不同;一方面又怕失去英國支持後的新加坡難再繁華,且島上密集的人口勢將牽累馬來西亞本國的人口平衡與經濟發展。再加上種族、宗教等因素,遂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以彈丸之地,不得已於1965年李光耀含淚宣獨立宣言。兩國歷史遂從此分家。

英國人殖民統治新加坡120年,當初英國人就擬定計劃將新加坡發展為商港。因此英國人離開新加坡時,新加坡已有現代都市的雛形。加上長期的英國式教育和管理,所以凡是到過新加坡的人不難發現,雖然是華人交談用英語、舉止較斯文、工作講究效率、注重衛生等,給人一種西化華人的感覺。

   李光耀總理是人民行動黨的黨員,國家的政策該黨都能雷厲風行,人民奉公守法,因此每一種政策都能貫徹始終。據研究亞洲最廉潔的政府依序為新加坡、日本、香港等。

   新加坡是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及其他種族所組成的國家。因此李光耀和政府都一致認為,每一種族都有其燦爛的幾千年祖國文化和語言。如此下來,每一種族有了自己的根,反而不會迷失方向,心情安定,大家更能和平相處。有趣的是新加坡國語為馬來語,要學的第一外國語為英語。李光耀總理為華人,曾經留學英國,英語說得很溜,就是不會講華語。請人來補習一番後,李光耀總理每次向全國演講時要用四種語言,華語、英語、馬來語及印度語,這就是新加坡成功的第一步。

   新加坡的華人佔76%,而華人的觀念就是安居樂業,換句話說,住者有其屋才能安定下來為國家效命。有鑑於此,新加坡政府大量興建公寓,他們稱為組屋。

   當個人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政府有一強迫儲蓄的規定:一般雇員須儲蓄16.5%的薪水,雇主則須代付20.5%,這筆鉅款由政府收來用作國家發展。政府還是會付點利息,但比郵局的儲蓄存款還要低很多。除非是退休或永離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的存款不可提出,僅有一部份的錢被用來購買政府建造的國民住宅。目前新加坡有75%的人民住在國民住宅,很多已全歸國民自有,或是正在分期付款期間。這是政府所推行「人人有住屋」的政策。

   新加坡為歐亞交通中樞,也是自由港,每3分鐘有一艘商船進出,為亞洲最繁忙的港口,帶動了新加坡的商業、工業及金融業的發展,因而高樓大廈林立。

新加坡勇於學習外國長處。雖然日本曾經侵略新加坡,但新加坡政府要規劃現代化工業區時曾邀請日本協助。日本欣然答應,並全力以赴。後來証明新加坡的工業產品達到世界水準,極具競爭力。由於這個緣故,新加坡政府曾經鼓勵人民應多向現代化的日本學習。

   新加坡可以說無任何天然資源,需靠觀光收入。為了促使寒帶地區的觀光客來到近赤道的新加坡,不致於太悶熱而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廣種植樹木和花草,從1970~1994年共種植80萬株,耗資7億新幣(新幣 1元等於台幣20元)。這個措施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的花園城市,也成為觀光中心。據統計,1995年來新加坡的觀光客有714萬,而新加坡的人口僅有200多萬,還不到觀光客的一半。由此可見,新加坡靠觀光事業就可以維持生活了。  

由上面種種因素,新加坡在短短30幾年創造了奇蹟,而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新加坡獨立時,有人建議單是獅子還是不能完全代表新加坡。當初華人來到新加坡是以捕魚為生,生活極為辛苦,希望後代子孫千萬不要忘記祖先來到新加坡捕魚的辛苦,因此獅頭後面再加魚尾,獅頭魚尾成為今日新加坡的象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