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Epstein-Barr Virus(EBV)與胃癌的關係,自1990年就已知道,癌細胞有EB病毒,後來的研究發現,有10~15%的胃癌有EB病毒感染。EB病毒最初是從Burkitt's lymphoma的細胞株發現的,其後不僅是淋巴腫,鼻腔的喉頭癌以及胃癌的一部分也會感染。但是EB病毒與胃癌的關係,很少感染淋巴球,而多數感染腫瘤細胞及癌細胞。

   談到EB病毒感染癌細胞的定義,就是使用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將普通的病理檢體染色,可以查出EB病毒的RNA,這就可確定診斷。

   目前的檢查方法就是比較花錢,EB病毒與胃癌的關係有淋巴球的浸潤較多,其特徵還有低分化的腺癌的病態比較多。參考這些特徵,最後使用原位雜交,做最後的診斷。有一部份並沒有低分化癌,而是中度分化癌的程度,在這種情形下,還是要染色才能確定診斷。

   通常低分化癌的情形比較多,從內視鏡觀察,如果進行的癌症,以Ⅲ型的形態出現的情形比較多見,而且外表較肥厚。如果是早期癌症,顯示Ⅱc型的輕度凹陷的變化多見。因此如果懷疑有EB病毒引起的胃癌,必要做上述檢查。

   剛才提到的EB病毒侵犯胃癌細胞,如有豐富淋巴球的浸潤,並沒有EB病毒,此點是其特別之處。

談到病毒引起胃癌的作用機轉,從被EB病毒感染的病患來觀察,有單一克隆(Clone)的增殖,這與致癌有密切關係。另外還有病毒的基因,也有幾種在表現,目前在研究與癌症的關係。自從進入2000年代後,進一步瞭解到EB病毒會造成胃癌的DNA甲基化作用(Methylation亢進的一群。同時有一部份EB病毒的基因表現後,也會造成甲基化作用亢進。這時引起注意的就是在抑癌基因有關的啓動子(Promoter)區域,發生甲基化作用後,會發生此等基因降低其表現。如果這時致癌基因發生作用就會開始發生癌症。

目前知道的就是EB病毒與癌症有關的就是甲基化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病毒基因表現時發生增殖,也會造成一種刺激作用,目前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有進展。

因為被EB病毒感染的人有許多,但發生癌症的病患並不多。在診斷EB病毒有關胃癌,最後使用的是原位雜交,可以確認病毒的存在。

其次談到血清方面的診斷,有報告,有一部分病毒抗體在升高,其抗體就是Capsid antigen Early antigen的抗體在升高。這種升高僅對病情的追蹤有幫助。

最後談到EB病毒感染有關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癌,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癌,好發於胃體的下部及中部,而且多的是腸型的組織型的分化。EB病毒感染有關胃癌的發生部位是從胃體上部至中部發生的多見,而組織型是低分化型的多見。也有一種假說:就是排他性的假說,EB病毒感染前,就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引起萎縮性胃炎,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感染EB病毒而發生胃癌。兩者的關係還要進一步研究。

雖然EB病毒感染後導致的胃癌是低分化型,比其它的胃癌的預後稍為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