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有2種,一種為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U);另一種為速效性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為GlinideSU的其作用機轉是與胰臟的β細胞表面的SU受體給合,促進胰島素分泌。在GlinideSU受體給合的情形較弱,作用時間較短。但SU受體給合,結合能力較強,結合時間較長。

   上述兩種藥物,通常使用於Ⅱ型糖尿病,因為Ⅱ型糖尿病的病患,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比較差,以及胰島素有阻抗性的特徵。因此對胰島素分泌比較差,而且使用飲食療法及運動療法,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的病患就是其適應症。雖然此兩種製劑對肥胖的糖尿病患也可使用,但是日本的糖尿病患,不像歐美,肥胖的並不多,而且胰島素阻抗性也不像歐美人那樣嚴重,此類日本的糖尿病患適合使用此兩種藥物。

   談到SU藥的作用機轉及其效用,近幾年曾做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其中的一種為UKPD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ay),將新發現的Ⅱ型糖尿病的病患5,000人,追蹤觀察20年。在這5,000名病患又分為強化療法,飲食療法為中心,平均追蹤。其結果(Endpoint) 強化療法的病患,比起原來治療的病患,有12%好轉。其它網膜症與腎病等的細血管病變有25%好轉。表示有意義的差別。但是心肌梗塞及大血管病變,在最初的10年並沒有甚麼變化。其後分為強化療法和一般療法兩組,再經過10年的追蹤觀察,心肌梗塞及死亡數,最初好好控制的病患,明顯的,有好的結果,這就稱為遺產效果(Legacy effect)。由此不難看出,SU藥口服製劑,是效果很好的藥物,如果早期能夠使用本劑,好好控制糖尿病,將會有好的結果。

   近幾年還有比較新的研究,稱為ADVANCE研究,使用的藥物有SU藥及Gliclazide徐放錠,研究的對象為糖尿病發病後已經過8年,然後追蹤觀察5年。結果小血管的病變有差別,但是大血管病變及死亡率並沒有差別。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糖尿病的病患,大血管病變的發生頻率及死亡率,日本觀察血糖值,較注意HbAIc的平均值,因血糖會因種種素而發生變動。加上近年血糖的

ADVANCE研究,如持續血糖監測(Monitor)稱為(CGM),將這種儀器固定在身上,將針刺進皮下,可把皮下的血糖值測定24小時,甚至 23日。這種測定法,可以瞭解到糖尿病的血糖值變化有多大。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血糖要經常保持穩定,不要經常變動,也就是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ACCORD的研究顯示,如果血糖值降得太低,死亡率會增加。

   另一種藥物,雖然不是促進胰島素的藥物,可以改善飯後的高血糖,為Alpha葡萄糖甘酶(alpha- glucosidase抑制劑。這是STOP-NIDDM的研究,其結果就是改善飯後高血糖,可以抑制境界型糖尿病轉變為糖尿病,同時可以抑制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促進胰島素分泌藥,可以把易變動的血糖值改善,這就有待其後的繼續研究來證實。DPP-4酶抑制劑SU藥合併使用,可使SU藥的劑量減少,以免發生血糖過低。

現在糖尿病的治療,就是要把SU藥與其它降血糖藥,好好配合使用的情形較多,作成每一位糖尿病量身定做(Tailor made)的治療時代已來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