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胃炎分為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但急性胃炎,通常原因比較清楚,在短期間就能恢復,因此日本不大重視急性胃炎,通常談到胃炎指的是慢性胃炎。

   日本把慢性胃炎分為3種:1.組織學上的胃炎,使用內視鏡,取出胃粘膜的組織,以病理學檢查胃炎。2.使用內視鏡檢查,以內視鏡所看到的變化的「胃炎」。 3. 臨床上的胃炎如有臨床症狀,胃部可能消化不良,有一點漲漲的感覺,目前有人建議使用機能性消化不良(Dyspepsia)。

   在國外有Strickland的分類,主要分為A型胃炎及B型胃炎。A型胃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有抗胃壁細胞抗體,同時發生惡性貧血,此類病患在日本很少見。另一種為幽門桿菌感染的慢慢性胃炎為B型胃炎,日本人大部分為B型胃炎。

   另一種是於1990年於雪梨(Sydney開世界消化道學會,定出胃炎的分類。當時的分類是記載胃炎的所見,這種分類法,現在很少使用。

   其次談到木村.竹本分類法是內視鏡的分類法,從胃的,有萎縮至無萎縮有境界線。日本稱為腺境界,將腺境界的擴張分為Closed type(C)Open type(O)2種。Closed typeOpen type各有1~3,也就是C1~3,及O1~3,共有6種分類。萎縮最少的是C1,胃萎縮最嚴重的為O3,從C1進入O3表示胃的萎縮擴大,這表示胃癌的危險因子在擴大。

   Closed Open的不同點,就是至胃噴門部的萎縮,稱為Closed type,超過這個範圍為Open type。使用內視鏡觀察,這種情形會看得很清楚。

這個研究是日本的學者木村及竹本兩位,將內視鏡的萎縮與組織學的萎縮互相比較,然後做成分類。同時注意到,如果萎縮性胃炎擴大,發生胃癌的可能性就會越大,這是很了不起的分類。這種分類有人還不十分清楚,但歐文已用木村及竹本兩位的分類,了解的人可能會慢慢增加。簡單地說,從CO,數目字越多,轉變為胃癌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其次談到幽門桿菌與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蛋白酶原曾經是日本東邦大學醫學部名譽教授三木先生很久以前就研究的Pepsinogen法。PepsinogenPepsin的前驅體,也就是消化蛋白,主要是從胃的主細胞分泌的消化酵素,雖然量不多,不僅在胃裡,在血液裡也會出現。Pepsinogen分為Ⅰ及Ⅱ,如果胃的萎縮進行,Ⅰ被Ⅱ除去,即Ⅰ/Ⅱ的比率會下降。不使用內視鏡,檢查血液也知道胃萎縮的情形。如果Ⅰ/Ⅱ的比率會下降,很可能會轉變為胃癌。

因此將來評估,可使用內視鏡,木村及竹本兩位的方法,另一種是PepsinogenⅠ/Ⅱ的比率的方法。如果做健康檢查,全部要做內視鏡檢查,可能人手也會不足,而且有人還會怕做胃鏡檢查。如果血液有參考價值,做了PepsinogenⅠ/Ⅱ的比率較低的人再做內視鏡檢查。但是如此做,並沒有發現有胃癌的病患。因此,改為PepsinogenⅠ/Ⅱ的比率正常,沒有幽門桿菌感染,為A群;PepsinogenⅠ/Ⅱ的比率正常,有幽門桿菌感染為B群;PepsinogenⅠ/Ⅱ的比率較低,不管有無幽門桿菌感染,都為C群。分為ABC3組觀察胃癌的發生情形。A群幾乎不會出現胃癌。但是B群會出現少數胃癌,C群會出現很多胃癌。因此目前是使用ABC分類的健康檢查。先使用ABC分類,其後再使用胃鏡或胃的透視,以便早期發現早期的胃癌。

其次談到ABC的分類,其檢查的間隔,目前還沒有明顯的規定。C群的病患1年要檢查1次;B群可以2~3年檢查1次;A群檢查1次後可以隔幾年再檢查1次。

最後談到幽門桿菌去除細菌後會不會抑制胃癌的發生。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表示,去除幽門桿菌確實可以抑制胃癌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