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潰瘍性大腸炎還包括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CD),都是原因不明的大腸、小腸的炎症的疾病。其中潰瘍性大腸炎,在大腸的表面發生潰爛或有表淺的傷口。另一方面克隆氏症,在消化道任何部位都會發生較深的潰爛或傷口,這兩者是不同的。都是原因不明,不易根治的疾病,因此,日本的厚生勞動省,指定為「難病」,也就是不易治療的腸疾病。

   談到潰瘍性大腸炎的潰瘍發生在表淺,克隆氏症發生在較深部。目前詳細情形還不知道。現所知道的是,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大腸上皮細胞的分化、增殖、再生的異常為主的上皮的病理變化。克隆氏症形成較大潰瘍後,有許多細菌、病毒侵入,由於身體防禦機構的異常,在深部也發生炎症及潰瘍所致。

   日本罹患潰瘍性大腸炎的病患,於2012年統計,有146,000千人,比起前年增加16,000千人,在「難病」之中罹患最多的疾病。日本罹患克隆氏症的病患有36,000千人,在10年間增加1倍。

   談到治療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宜分開來討論,但也有共通的部分。從前一直在使用的氨基水楊酸(5-ASA) SASP 5-ASA Asacol),其它有類固醇,免疫調節製劑的ImuranLeukerin及最近10年推出的標靶藥物。自2002年開始對克隆氏症的治療使用Remicade,是一種抗TNFα(Tumor necorsis factor α抗體藥,是效果很好的藥,本劑於2010年開始使用於潰瘍性大腸炎。2010年推出,對克隆氏症第二種的TNFα藥物Humira。於2009年,對潰瘍性大腸炎嚴重病例,使用藥物Tacrolimus,本劑是很有效的藥物。

   談到治療指引,因為治療的藥物增加很多,病患增加很多,急需指引(Guideline。日本指引於2004年推出。克隆氏症的指引於2011年推出,同時於2013年推出英文版。日本消化器學會最新的指引,將於2014年推出。

   談到參考指引的問題,要改編指引,需要花一點時間,等改編好後有一部份已過時。尤其是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的治療,新的治療不斷推出,同時新的想法也不斷提出,因此有時參考治療指引,也會發生困難的情形。

   在治療本疾患時,如潰瘍性大腸炎的病患,有7成是輕度,一般的開業醫也會經常看到,總認為治療就是症狀改善。如治療腹瀉、血便、腹痛等減輕症狀後,就開始減少藥物的劑量,甚至停止用藥。目前認為這樣的治療是不夠的。現在的看法是一定要治療到粘膜治癒(Mucosal healing),一定要治療到潰瘍完全治癒後才能停藥,如此才能預防再發。

   談到日本的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的病患相當多,一般開業醫師治療到甚麼程度,就要轉到專科醫師。通常對潰瘍性大腸炎的治療使用氨基水楊酸(5-ASA)製劑及類固醇,並沒有好轉的治療效果,那就好早一點轉到專科醫師。如果是克隆氏症,因為要檢查小腸,一般的醫院或診所,有時有困難,因此還是早一點送到專科醫師。轉送到專科醫師的病患經治療後,病情好轉,治療方針及藥物已決定,可以再轉回到原來的開業醫處經續治療。如果是潰瘍性大腸炎,是以潛血反應為指標;克隆氏症則CRPC reactive protein的血液檢查為指標。但是送回開業醫後,如果開業醫要做內視鏡檢查,或小腸的檢查有時會有困難。因此每年要有1次轉回原來的專科醫師。尤其是克隆氏症,即使沒有症狀,還是有的病情會繼續進行。因此,有必要,將病患11次,轉回專科醫院檢查。其次平時還要做到大便的潛血反應及血液的CRP。如果上述兩種檢查,有惡化時,要注意。同時也可做為內視鏡粘膜治療的指標。上述兩種檢查,每3月做1次檢查,如有惡化,要與專科醫師互相研討,加強治療方針。

   談到預後,日本的預後,潰瘍性大腸炎,一般人的情形差不多,情形相當好,壽命也和普通人相似。要手術的病患,占所有病患的4.9%,並不是很多。但克隆氏症也不會縮短壽命,即使沒有嚴重的症狀,病情在進行,需要手術的病患占30~40%。做過第1次手術後,再做第2次手術的病患目前已減少很多。因此要做適當的治療,以減少病患再手術。

   談到罹患本疾患需要手術的病例,可能有下列情形:高齡者,再加上罹患Cytomegalovirus Clostridium difficile,另外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的病患。因此如果使用類固醇的病患,沒有明顯的效果,應轉診到專科醫師處治療,如此將來可避免手術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