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日本心尖球囊症候群(Takotsubo Cardiomyopathy是最初在日本發現,然後向全世界提出報告。曾經在阪神、淡路大震災時病患有增加。但這次東日本大震災並沒有增加此類病患,僅有數例的報告,比日本醫界想像的還少,應該至少還有數百位才對,但並沒有這種情形發生。這種心尖球囊症候群,在美國心臟協會稱為壓力性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但是否壓力引起,有待商榷。因為東日本大震災並沒有增加很多病患。

   從心尖球囊症候群的病患,聽病患的發生經過,固然有很多是壓力為導火線,尤其是女子是與情緒的壓力,男子與身體的壓力有關。因此總是認為把本疾患與壓力有關。但是從眾多的病患研究,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病患的發生都與壓力有關。

   罹患本疾患,女性比男性多,尤其高齡的女性多見,女與男的比為71。這是甚麼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發生的病例多為停經後的女性,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但還沒有證實。在年青女性方面,還發生心因性的食慾不振。

   本疾患典型的病例,在心尖部,像氣球一樣膨脹,心基部發生錢包樣收縮,這種情形會繼續下去。典型的病例會發生胸痛,但也會發生呼吸衰竭病例,也有無症狀發作的病例。心電圖的經過情形,心室造影的結果和超音波的結果,都很相似,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恢復正常。

   其次談到心電圖的變化,ST升高會持續,有時要送進心導管檢查室時,病患的ST又恢復正常。與缺血性心臟病的ST升高比起心碎症候群的ST升高,時間比較長。另一種是鏡像變化,ST升高的反對側的誘導,會下降,但尖球囊症候群並沒有看到這種情形發生。可能是缺血性心臟病的ST升高的發生機轉,與尖球囊症候群的ST升高的機轉會不一樣。

   當發生心肌梗塞時,會升高Troponin CK (Creatine kinase) 心肌的逸脫酵素,都可能升高。例如「血清之逸脫酵素有(CRK,GOT,GPT,LDH)」。但是尖球囊症候群僅有微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心尖球囊症候群的心尖部,不動的關係。

   談到診斷,因為急性發作,有原因不明的,在左心室的心尖部位,像氣球一樣膨脹,左心室形成章魚罐形態(Takotsubo,這是日語,章魚罐)。心尖部有數週至1個月內會恢復正常。通常左心室會發生收縮異常,但有的也會發生右室收縮異常。

   大前年,北美及歐洲使用MRI做過大規模的研究,兩心室發生心尖球囊症候群有43%,發生頻率很高。本疾患發作時要做超音波,同時要做冠狀動脈造影,但是指引指出心臟幾乎停止的狀況下做導管造影,可能危險性比較高,最好能夠等到恢復期再做。

   其次談到心臟的基部在動,但心尖不動,其原因有一假說:基部與心尖對Catercholamin的感受性不一樣,但未能證明。另一個問題是,心臟有動的部位與不動的部位,而且不動的部位,在一個月後會恢復正常,其原因還是沒有辨法說明清楚。將心肌做生檢,發現心肌完好(Intact),相反的不完好可能就會發生心臟不跳動。有點像心肌靜止( Myocardial stunning ) ,等於氣絕心肌。本來是缺血後的心肌,一時的不動,定義為氣絕心肌,因此一定要證明有缺血心肌。最初發現本疾病的佐藤先生,認為冠狀動脈並沒有發生病變,很可能是三支冠狀動脈發生痙攣所致。但以後做各種試驗,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並沒有出現心尖球囊症候群。

  多數本疾患,經1個月後會自然治癒,因此多數病例預後良好。有5%的病患有肺水腫或超音波心臟有破裂,有致死的可能。其餘住院後仔細觀察,不作任何治療。

  心電圖也會正常化,但那要經過一段時間。最初心電圖的變化是ST波段升高,當ST波段恢復正常時,會發生深的T波的陰性化,QT波段的延長。這種變化要經過數年。也有極特殊病例,R波消失,變成波Q,這種病例可能會發生對應的心肌變化,預後也不好。

   談到本疾患的再發病例,雖然有,但是不是很多。從日本的最初發生情形來觀察,好似與壓力有關,後來發現,不全是壓力有關。而在國外命名為「壓力誘發型」,在這方面對誘發型還是要加以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