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與歷史悠久文化宏博的中國相比,無疑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但是,在加拿大,乃至北美這塊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人類歷史淵源卻是較為悠久的,甚至與亞洲大陸和中國古代先民有著久遠的歷史聯繫。至於現代加拿大形成過程中有極重要作用的歐洲文明,自然也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文明,了解加拿大,應先了解它的歷史文化淵源。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北美的土著居民來自亞洲。科學家們研究了北美大陸的岩石、土壤、動物和植物的遺跡,發現大約在四萬年以前的加拿大竟像今日的南極和北極那樣,是一個冰雪世界,冰層竟厚達約3公里。一望無際的巨大冰川覆蓋了加拿大。在如此巨大的冰封世界中,絕大多數動植物都難以生存。此外,這個巨大的冰川世界是汲取了地球上大量的水而形成的。據估算,當時的海平面比如今的要低100公尺左右,這也就是說,今日沿海的海底在那時都是陸地。昔日陸地已成今日水下澤國。

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橫隔著一道僅寬約90公里的白令海峽,兩岸間最狹窄處只有35公里之遙。天氣晴朗之日,兩岸可以遙遙相望,不難想像,即使憑藉最簡陋原始的獨木舟或木筏之類的渡海工具,遠古先民們也極有可能渡海往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是憑著雙腿從亞洲大陸走到北美大陸去的,因為白令海峽只需抽走36.5米深的海水,便成為陸地,形成一道陸地橋。數萬年前厚冰覆蓋北美大陸,海平面遠比今日為低的時候,白令海峽並不存在,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直接相連。

兩萬多年前,遠古先民們陸陸續續從亞洲穿過這道陸地橋來到北美,成為北美的最早人類。他們可能或是跟蹤獵取動物,尋找食物而進入阿拉斯加,繼而深入北美大陸內地;或是為強敵擊敗,被迫逃亡,尋找新的安身之地而來到北美。

雖然那時北美處在冰川時期,但從阿拉斯加北部至馬更些河谷地帶,氣候可能較現在暖和一些,因為科學家們在此發現了大片森林遺跡,還有猛、山羊、馴鹿、象和牛等動物的遺骨。其中許多動物也是來自亞洲。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很古老的矛頭槍尖,說明遠古先民們曾經在此狩獵,說不定也有過彼此的廝殺戰鬥。

大約在一萬餘年前,巨大的冰川開始消融,向北消退。到了公元前約8500年時,大量融化的冰川水已使海平面上升了許多,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那道陸地橋漸漸沉沒在海水之下,形成了如今的白令海峽。不過從此時到公元前約三千年,沒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說明,還有大量的遠古先民從白令海峽渡海前來北美大陸。但是,融化消退的冰川不僅退讓出廣闊的陸地原野山川,還使氣候發生變化,變得較為溫暖濕潤,土地草木茂盛,動物繁多。

真可謂發生了滄桑巨變。來到北美的遠古先民們繁衍生息,人口增加,漁獵種植,並且步步向南推進,不知經過多少世代,終於又從北美洲大陸進入了南美洲大陸。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成為許多土著民族的總稱。而且逐漸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種部落,有的還成為很強大的部落,如曾經在中南美洲的瑪雅族。

歐洲人探索北美洲應該從1420年說起。最初向海外發展的是葡萄牙人,先發現馬得拉島(Maderia)並在上面定居。接著就是西班牙向海外發展。當時英國及法國因國內分裂,還不成氣候,尚未向海外發展。

哥倫布(Columbus),是義大利航海家,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著到中國皇帝的國書。哥倫布原先是要找一條通向亞洲的新路,以取代被土耳其人所控制的經地中海往東去的舊路。因此率船3艘,水手87人,越大西洋先後發現西印度群島(在古巴附近)與南美洲海岸。他誤以為所到達之地是印度 ,接著又錯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度人(Indian),即我們稱呼的「印第安人」,這個稱呼也就沿用至今。不過哥倫布想到中國來見中國人,卻遇見了印第安人,可能也不算錯得太遠。因為印第安人來自亞洲,是道道地地的蒙古人種。

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立浦二世(PhilipⅡ)愈來愈為伊麗莎白一世和他的政策所激怒。於是西班牙入侵英國,開戰後,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1604年,英國和西班牙正式簽署和約,而英國殖民和貿易的機會大增。

這個時候對於英國海外殖民的另一刺激是人口的成長和失業情形的日益嚴重。

另一個引起人們離開英國的原因是宗教上的衝突。清教徒尤其渴望對於國訂的教會做更大的淨化。因此有些持異議的清教徒乃開始想到離開英國,在一個沒有這種腐化的地方成立一個國家。

十六世紀初,部分英國人就向北美大西洋沿岸移民,最初移民後的工作就是開闢土地,耕種,防止印第安人偷襲。後來法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等歐洲人相繼移民北美。

到了十七世紀,殖民地不斷向內陸發展,而且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已確立,然後各殖民地間經常有磨擦,甚至互相殘殺。

當十六世紀初,英國人初抵現在的波士頓時看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把它記載下來。在英國人還沒有來到北美以前,北美印第安人並沒有文字記載其歷史。

當時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如下:冬天快到的時候河上滿佈天鵝、鵝、鴨和鶴,以致印第安人每天宴樂。另一種多產的野禽是火雞,幸運的是火雞不隨季節變化而移居,並且可以得到很多。

在各處,自然都提供了奇妙的恩惠。新沙比克灣和德拉威灣(Delaware Bay)中都有很多的鯡魚、鱸魚、鱒魚和鰻。新英格蘭的河流春天也有很多產卵的、鮭魚和鰻魚魚群。而海岸的水域繁殖有蚌和其他的介殼魚類。

一般來說,北美洲東部的諸印第安民族,在與歐洲人接觸的時候,享有相當平衡和健康的飲食,歐洲人經常為他們勻稱的肢體和身體的靈敏感到訝異。因此當時的印第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資源的保護管理論者。由於他們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印第安人很少想到生產或累積過剩的食物以為重售之用。所以許多歐洲人譴責他們缺乏遠見和工作倫理觀。

同樣是印第安人,來到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就沒有像北美的印第安人那樣有口福了。因為中南美的飛禽走獸有限,捕了一段時間後數量上就不能維持生活。「塞翁失馬」,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了生存學會耕種,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並且常動腦筋,如何播種才能增加農產品。在這種情形下,越動腦筋,腦筋就越發達,終於產生了古文明。所以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在三世紀至九世紀已有文字記載其歷史,而且有富麗堂皇十三層樓高的廟宇建築,這就是瑪雅文明,可是瑪雅人卻在十世紀後在地球上消失,可能遭受強敵,瘟疫或天災等。

十六世紀前期,法國在一個雄心勃勃的君王法蘭西斯一世統治下強盛起來。法國人也夢想在新世界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殖民帝國,宣佈土地佔有權,尋找金銀財寶和發現通往東方的西北通道。1524年,法蘭西斯一世派出了一支由一名意大利人帶領的遠征隊前往北美洲,到了現在的佛羅里達和布雷頓角,並將他所見到的地方命名為「新法蘭西」。十年之後法蘭西斯一世又派出了一支對加拿大具有歷史意義的探險遠征隊,由一名剛毅的布列塔尼水手雅克.卡蒂埃率領。加拿大的成文歷史據認為也就是從卡蒂埃的旅行記開始的。

1661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雄心勃勃地謀求建立一個龐大的法蘭西大帝國,「太陽王」和他的大臣們把新法蘭西作為帝國的一個重要部分予以特別重視,要使新法蘭西殖民地能和英國、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一爭高低。新的殖民地政府由總督、主教和省長組成,較為強有力。同時,國王派去了一千餘名正規軍隊,於1666年與結盟的土著部落共同擊敗了易洛魁人中最強悍的莫霍克部落,迫其簽約求和,從而使法蘭西面對的威脅大為減弱。

十八世紀中葉,新法蘭西人民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他們比法國本土上的人更為自由獨立,對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挑戰作出了堅定的回答,一個新的民族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形成。

新法蘭西自誕生就伴隨著槍聲。易洛魁等部落在英國人支持下經常與法國殖民者發生戰事。不過,更重要的是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就是長期的敵對,彼此戰爭不休。英、法的對抗和戰爭也波及到加拿大。爭奪北美殖民地和商業利益,使英、法兩國在加拿大幾度刀兵相見。

荷蘭親眼看到這種情形,心想海闊天空,何不向航運發展?荷蘭在這一方面終於開創一遍新天地,至今航運事業蒸蒸日上,還向遊輪發展,所建造的遊輪不但越來越大,而且還越來越豪華。

不久,決定命運的戰爭來臨了,這就是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在北美的戰爭實際上在1754年即已開始。戰場主要是俄亥俄地區。在這裡,雙方的皮毛商人和殖民者經常發生衝突,法國宣佈俄亥俄流域屬於法國。幾年後,英國終於奪取了俄亥俄地區。決戰在1759年開始,英軍三路大舉進攻。其中一路有49艘戰艦,150條運輸艦載有9000名士兵,直抵魁北克城下。英軍司令是年輕的沃爾夫將軍。英軍砲火猛烈,幾乎將魁北克城炸為廢墟。但在3個月之中,法軍頑強堅守。眼看冬季將至,英軍將不戰自退。沃爾夫於9月13日凌晨從魁北克以西一處偷偷登陸,率軍5000人從背後襲擊魁北克,此處法軍防守薄弱。法軍守將蒙特卡爾姆匆忙率法軍和民兵出城反擊,混戰之中,沃爾夫和蒙特卡爾姆雙雙陣亡。但是英軍突襲取勝,魁北克失落了,因此注定了新法蘭西失敗的命運。蒙特利爾已成孤城於次年投降。「七年戰爭」結束後新法蘭西不復存在,歸屬英國。

1763年,英國頒佈了「皇室公告」實際上推行使加拿大「英國化」的政策。但魁北克法裔移民遠超過英裔移民,這種做法顯然行不通。

遂於1774年5月由議會通過了「魁北克法案」。魁北克法案表示加拿大可以一國兩制,即法國民法與英國刑法並行,英、法語同是官方語言等。這個法案安撫了法裔加拿大人,穩固了英國統治,是加拿大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第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最初希望勸服加拿大人站在自己一邊共同反對英國統治。然而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熱心加入美國戰爭,他們寧願容忍英國統治而不想反叛。於是美國人開始武力征服加拿大。1775年11月13日,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攻佔了防守薄弱的蒙特利爾。卡爾頓總督匆忙改裝為平民乘船逃經魁北克。蒙哥馬利又率軍直逼魁北克,並與另一支由緬因州趕來的美軍匯師,共有三千兵力。而魁北克僅有200餘名士兵,和1600名自願守衛者。蒙哥馬利揚言要在魁北克城內吃聖誕節晚餐。然而12月31日美軍的進攻慘敗,蒙哥馬利陣亡,另一位指揮官阿諾德受傷。被圍的魁北克堅持到次年5月得到英軍增援而獲救。精疲力盡又缺乏供應的美軍撤退回國。

 

 

加拿大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與歷史悠久文化宏博的中國相比,無疑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但是,在加拿大,乃至北美這塊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人類歷史淵源卻是較為悠久的,甚至與亞洲大陸和中國古代先民有著久遠的歷史聯繫。至於現代加拿大形成過程中有極重要作用的歐洲文明,自然也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文明,了解加拿大,應先了解它的歷史文化淵源。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北美的土著居民來自亞洲。科學家們研究了北美大陸的岩石、土壤、動物和植物的遺跡,發現大約在四萬年以前的加拿大竟像今日的南極和北極那樣,是一個冰雪世界,冰層竟厚達約3公里。一望無際的巨大冰川覆蓋了加拿大。在如此巨大的冰封世界中,絕大多數動植物都難以生存。此外,這個巨大的冰川世界是汲取了地球上大量的水而形成的。據估算,當時的海平面比如今的要低100公尺左右,這也就是說,今日沿海的海底在那時都是陸地。昔日陸地已成今日水下澤國。

 

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橫隔著一道僅寬約90公里的白令海峽,兩岸間最狹窄處只有35公里之遙。天氣晴朗之日,兩岸可以遙遙相望,不難想像,即使憑藉最簡陋原始的獨木舟或木筏之類的渡海工具,遠古先民們也極有可能渡海往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是憑著雙腿從亞洲大陸走到北美大陸去的,因為白令海峽只需抽走36.5米深的海水,便成為陸地,形成一道陸地橋。數萬年前厚冰覆蓋北美大陸,海平面遠比今日為低的時候,白令海峽並不存在,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直接相連。

 

兩萬多年前,遠古先民們陸陸續續從亞洲穿過這道陸地橋來到北美,成為北美的最早人類。他們可能或是跟蹤獵取動物,尋找食物而進入阿拉斯加,繼而深入北美大陸內地;或是為強敵擊敗,被迫逃亡,尋找新的安身之地而來到北美。

 

雖然那時北美處在冰川時期,但從阿拉斯加北部至馬更些河谷地帶,氣候可能較現在暖和一些,因為科學家們在此發現了大片森林遺跡,還有猛、山羊、馴鹿、象和牛等動物的遺骨。其中許多動物也是來自亞洲。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很古老的矛頭槍尖,說明遠古先民們曾經在此狩獵,說不定也有過彼此的廝殺戰鬥。

 

大約在一萬餘年前,巨大的冰川開始消融,向北消退。到了公元前約8500年時,大量融化的冰川水已使海平面上升了許多,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那道陸地橋漸漸沉沒在海水之下,形成了如今的白令海峽。不過從此時到公元前約三千年,沒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說明,還有大量的遠古先民從白令海峽渡海前來北美大陸。但是,融化消退的冰川不僅退讓出廣闊的陸地原野山川,還使氣候發生變化,變得較為溫暖濕潤,土地草木茂盛,動物繁多。

 

真可謂發生了滄桑巨變。來到北美的遠古先民們繁衍生息,人口增加,漁獵種植,並且步步向南推進,不知經過多少世代,終於又從北美洲大陸進入了南美洲大陸。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成為許多土著民族的總稱。而且逐漸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種部落,有的還成為很強大的部落,如曾經在中南美洲的瑪雅族。

 

歐洲人探索北美洲應該從1420年說起。最初向海外發展的是葡萄牙人,先發現馬得拉島(Maderia)並在上面定居。接著就是西班牙向海外發展。當時英國及法國因國內分裂,還不成氣候,尚未向海外發展。

 

哥倫布(Columbus),是義大利航海家,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著到中國皇帝的國書。哥倫布原先是要找一條通向亞洲的新路,以取代被土耳其人所控制的經地中海往東去的舊路。因此率船3艘,水手87人,越大西洋先後發現西印度群島(在古巴附近)與南美洲海岸。他誤以為所到達之地是印度 ,接著又錯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度人(Indian),即我們稱呼的「印第安人」,這個稱呼也就沿用至今。不過哥倫布想到中國來見中國人,卻遇見了印第安人,可能也不算錯得太遠。因為印第安人來自亞洲,是道道地地的蒙古人種。

 

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立浦二世(PhilipⅡ)愈來愈為伊麗莎白一世和他的政策所激怒。於是西班牙入侵英國,開戰後,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1604年,英國和西班牙正式簽署和約,而英國殖民和貿易的機會大增。

 

這個時候對於英國海外殖民的另一刺激是人口的成長和失業情形的日益嚴重。

 

另一個引起人們離開英國的原因是宗教上的衝突。清教徒尤其渴望對於國訂的教會做更大的淨化。因此有些持異議的清教徒乃開始想到離開英國,在一個沒有這種腐化的地方成立一個國家。

 

十六世紀初,部分英國人就向北美大西洋沿岸移民,最初移民後的工作就是開闢土地,耕種,防止印第安人偷襲。後來法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等歐洲人相繼移民北美。

 

到了十七世紀,殖民地不斷向內陸發展,而且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已確立,然後各殖民地間經常有磨擦,甚至互相殘殺。

 

當十六世紀初,英國人初抵現在的波士頓時看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把它記載下來。在英國人還沒有來到北美以前,北美印第安人並沒有文字記載其歷史。

 

當時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如下:冬天快到的時候河上滿佈天鵝、鵝、鴨和鶴,以致印第安人每天宴樂。另一種多產的野禽是火雞,幸運的是火雞不隨季節變化而移居,並且可以得到很多。

 

在各處,自然都提供了奇妙的恩惠。新沙比克灣和德拉威灣(Delaware Bay)中都有很多的鯡魚、鱸魚、鱒魚和鰻。新英格蘭的河流春天也有很多產卵的、鮭魚和鰻魚魚群。而海岸的水域繁殖有蚌和其他的介殼魚類。

 

一般來說,北美洲東部的諸印第安民族,在與歐洲人接觸的時候,享有相當平衡和健康的飲食,歐洲人經常為他們勻稱的肢體和身體的靈敏感到訝異。因此當時的印第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資源的保護管理論者。由於他們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印第安人很少想到生產或累積過剩的食物以為重售之用。所以許多歐洲人譴責他們缺乏遠見和工作倫理觀。

 

同樣是印第安人,來到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就沒有像北美的印第安人那樣有口福了。因為中南美的飛禽走獸有限,捕了一段時間後數量上就不能維持生活。「塞翁失馬」,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了生存學會耕種,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並且常動腦筋,如何播種才能增加農產品。在這種情形下,越動腦筋,腦筋就越發達,終於產生了古文明。所以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在三世紀至九世紀已有文字記載其歷史,而且有富麗堂皇十三層樓高的廟宇建築,這就是瑪雅文明,可是瑪雅人卻在十世紀後在地球上消失,可能遭受強敵,瘟疫或天災等。

 

十六世紀前期,法國在一個雄心勃勃的君王法蘭西斯一世統治下強盛起來。法國人也夢想在新世界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殖民帝國,宣佈土地佔有權,尋找金銀財寶和發現通往東方的西北通道。1524年,法蘭西斯一世派出了一支由一名意大利人帶領的遠征隊前往北美洲,到了現在的佛羅里達和布雷頓角,並將他所見到的地方命名為「新法蘭西」。十年之後法蘭西斯一世又派出了一支對加拿大具有歷史意義的探險遠征隊,由一名剛毅的布列塔尼水手雅克.卡蒂埃率領。加拿大的成文歷史據認為也就是從卡蒂埃的旅行記開始的。

 

1661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雄心勃勃地謀求建立一個龐大的法蘭西大帝國,「太陽王」和他的大臣們把新法蘭西作為帝國的一個重要部分予以特別重視,要使新法蘭西殖民地能和英國、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一爭高低。新的殖民地政府由總督、主教和省長組成,較為強有力。同時,國王派去了一千餘名正規軍隊,於1666年與結盟的土著部落共同擊敗了易洛魁人中最強悍的莫霍克部落,迫其簽約求和,從而使法蘭西面對的威脅大為減弱。

 

十八世紀中葉,新法蘭西人民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他們比法國本土上的人更為自由獨立,對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挑戰作出了堅定的回答,一個新的民族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形成。

 

新法蘭西自誕生就伴隨著槍聲。易洛魁等部落在英國人支持下經常與法國殖民者發生戰事。不過,更重要的是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就是長期的敵對,彼此戰爭不休。英、法的對抗和戰爭也波及到加拿大。爭奪北美殖民地和商業利益,使英、法兩國在加拿大幾度刀兵相見。

 

荷蘭親眼看到這種情形,心想海闊天空,何不向航運發展?荷蘭在這一方面終於開創一遍新天地,至今航運事業蒸蒸日上,還向遊輪發展,所建造的遊輪不但越來越大,而且還越來越豪華。

 

不久,決定命運的戰爭來臨了,這就是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在北美的戰爭實際上在1754年即已開始。戰場主要是俄亥俄地區。在這裡,雙方的皮毛商人和殖民者經常發生衝突,法國宣佈俄亥俄流域屬於法國。幾年後,英國終於奪取了俄亥俄地區。決戰在1759年開始,英軍三路大舉進攻。其中一路有49艘戰艦,150條運輸艦載有9000名士兵,直抵魁北克城下。英軍司令是年輕的沃爾夫將軍。英軍砲火猛烈,幾乎將魁北克城炸為廢墟。但在3個月之中,法軍頑強堅守。眼看冬季將至,英軍將不戰自退。沃爾夫於9月13日凌晨從魁北克以西一處偷偷登陸,率軍5000人從背後襲擊魁北克,此處法軍防守薄弱。法軍守將蒙特卡爾姆匆忙率法軍和民兵出城反擊,混戰之中,沃爾夫和蒙特卡爾姆雙雙陣亡。但是英軍突襲取勝,魁北克失落了,因此注定了新法蘭西失敗的命運。蒙特利爾已成孤城於次年投降。「七年戰爭」結束後新法蘭西不復存在,歸屬英國。

 

1763年,英國頒佈了「皇室公告」實際上推行使加拿大「英國化」的政策。但魁北克法裔移民遠超過英裔移民,這種做法顯然行不通。

 

遂於1774年5月由議會通過了「魁北克法案」。魁北克法案表示加拿大可以一國兩制,即法國民法與英國刑法並行,英、法語同是官方語言等。這個法案安撫了法裔加拿大人,穩固了英國統治,是加拿大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第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最初希望勸服加拿大人站在自己一邊共同反對英國統治。然而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熱心加入美國戰爭,他們寧願容忍英國統治而不想反叛。於是美國人開始武力征服加拿大。1775年11月13日,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攻佔了防守薄弱的蒙特利爾。卡爾頓總督匆忙改裝為平民乘船逃經魁北克。蒙哥馬利又率軍直逼魁北克,並與另一支由緬因州趕來的美軍匯師,共有三千兵力。而魁北克僅有200餘名士兵,和1600名自願守衛者。蒙哥馬利揚言要在魁北克城內吃聖誕節晚餐。然而12月31日美軍的進攻慘敗,蒙哥馬利陣亡,另一位指揮官阿諾德受傷。被圍的魁北克堅持到次年5月得到英軍增援而獲救。精疲力盡又缺乏供應的美軍撤退回國。

 

 

 

 

加拿大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與歷史悠久文化宏博的中國相比,無疑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但是,在加拿大,乃至北美這塊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人類歷史淵源卻是較為悠久的,甚至與亞洲大陸和中國古代先民有著久遠的歷史聯繫。至於現代加拿大形成過程中有極重要作用的歐洲文明,自然也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文明,了解加拿大,應先了解它的歷史文化淵源。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北美的土著居民來自亞洲。科學家們研究了北美大陸的岩石、土壤、動物和植物的遺跡,發現大約在四萬年以前的加拿大竟像今日的南極和北極那樣,是一個冰雪世界,冰層竟厚達約3公里。一望無際的巨大冰川覆蓋了加拿大。在如此巨大的冰封世界中,絕大多數動植物都難以生存。此外,這個巨大的冰川世界是汲取了地球上大量的水而形成的。據估算,當時的海平面比如今的要低100公尺左右,這也就是說,今日沿海的海底在那時都是陸地。昔日陸地已成今日水下澤國。

 

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橫隔著一道僅寬約90公里的白令海峽,兩岸間最狹窄處只有35公里之遙。天氣晴朗之日,兩岸可以遙遙相望,不難想像,即使憑藉最簡陋原始的獨木舟或木筏之類的渡海工具,遠古先民們也極有可能渡海往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是憑著雙腿從亞洲大陸走到北美大陸去的,因為白令海峽只需抽走36.5米深的海水,便成為陸地,形成一道陸地橋。數萬年前厚冰覆蓋北美大陸,海平面遠比今日為低的時候,白令海峽並不存在,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直接相連。

 

兩萬多年前,遠古先民們陸陸續續從亞洲穿過這道陸地橋來到北美,成為北美的最早人類。他們可能或是跟蹤獵取動物,尋找食物而進入阿拉斯加,繼而深入北美大陸內地;或是為強敵擊敗,被迫逃亡,尋找新的安身之地而來到北美。

 

雖然那時北美處在冰川時期,但從阿拉斯加北部至馬更些河谷地帶,氣候可能較現在暖和一些,因為科學家們在此發現了大片森林遺跡,還有猛、山羊、馴鹿、象和牛等動物的遺骨。其中許多動物也是來自亞洲。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很古老的矛頭槍尖,說明遠古先民們曾經在此狩獵,說不定也有過彼此的廝殺戰鬥。

 

大約在一萬餘年前,巨大的冰川開始消融,向北消退。到了公元前約8500年時,大量融化的冰川水已使海平面上升了許多,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那道陸地橋漸漸沉沒在海水之下,形成了如今的白令海峽。不過從此時到公元前約三千年,沒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說明,還有大量的遠古先民從白令海峽渡海前來北美大陸。但是,融化消退的冰川不僅退讓出廣闊的陸地原野山川,還使氣候發生變化,變得較為溫暖濕潤,土地草木茂盛,動物繁多。

 

真可謂發生了滄桑巨變。來到北美的遠古先民們繁衍生息,人口增加,漁獵種植,並且步步向南推進,不知經過多少世代,終於又從北美洲大陸進入了南美洲大陸。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成為許多土著民族的總稱。而且逐漸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種部落,有的還成為很強大的部落,如曾經在中南美洲的瑪雅族。

 

歐洲人探索北美洲應該從1420年說起。最初向海外發展的是葡萄牙人,先發現馬得拉島(Maderia)並在上面定居。接著就是西班牙向海外發展。當時英國及法國因國內分裂,還不成氣候,尚未向海外發展。

 

哥倫布(Columbus),是義大利航海家,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著到中國皇帝的國書。哥倫布原先是要找一條通向亞洲的新路,以取代被土耳其人所控制的經地中海往東去的舊路。因此率船3艘,水手87人,越大西洋先後發現西印度群島(在古巴附近)與南美洲海岸。他誤以為所到達之地是印度 ,接著又錯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度人(Indian),即我們稱呼的「印第安人」,這個稱呼也就沿用至今。不過哥倫布想到中國來見中國人,卻遇見了印第安人,可能也不算錯得太遠。因為印第安人來自亞洲,是道道地地的蒙古人種。

 

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立浦二世(PhilipⅡ)愈來愈為伊麗莎白一世和他的政策所激怒。於是西班牙入侵英國,開戰後,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1604年,英國和西班牙正式簽署和約,而英國殖民和貿易的機會大增。

 

這個時候對於英國海外殖民的另一刺激是人口的成長和失業情形的日益嚴重。

 

另一個引起人們離開英國的原因是宗教上的衝突。清教徒尤其渴望對於國訂的教會做更大的淨化。因此有些持異議的清教徒乃開始想到離開英國,在一個沒有這種腐化的地方成立一個國家。

 

十六世紀初,部分英國人就向北美大西洋沿岸移民,最初移民後的工作就是開闢土地,耕種,防止印第安人偷襲。後來法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等歐洲人相繼移民北美。

 

到了十七世紀,殖民地不斷向內陸發展,而且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已確立,然後各殖民地間經常有磨擦,甚至互相殘殺。

 

當十六世紀初,英國人初抵現在的波士頓時看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把它記載下來。在英國人還沒有來到北美以前,北美印第安人並沒有文字記載其歷史。

 

當時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如下:冬天快到的時候河上滿佈天鵝、鵝、鴨和鶴,以致印第安人每天宴樂。另一種多產的野禽是火雞,幸運的是火雞不隨季節變化而移居,並且可以得到很多。

 

在各處,自然都提供了奇妙的恩惠。新沙比克灣和德拉威灣(Delaware Bay)中都有很多的鯡魚、鱸魚、鱒魚和鰻。新英格蘭的河流春天也有很多產卵的、鮭魚和鰻魚魚群。而海岸的水域繁殖有蚌和其他的介殼魚類。

 

一般來說,北美洲東部的諸印第安民族,在與歐洲人接觸的時候,享有相當平衡和健康的飲食,歐洲人經常為他們勻稱的肢體和身體的靈敏感到訝異。因此當時的印第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資源的保護管理論者。由於他們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印第安人很少想到生產或累積過剩的食物以為重售之用。所以許多歐洲人譴責他們缺乏遠見和工作倫理觀。

 

同樣是印第安人,來到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就沒有像北美的印第安人那樣有口福了。因為中南美的飛禽走獸有限,捕了一段時間後數量上就不能維持生活。「塞翁失馬」,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了生存學會耕種,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並且常動腦筋,如何播種才能增加農產品。在這種情形下,越動腦筋,腦筋就越發達,終於產生了古文明。所以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在三世紀至九世紀已有文字記載其歷史,而且有富麗堂皇十三層樓高的廟宇建築,這就是瑪雅文明,可是瑪雅人卻在十世紀後在地球上消失,可能遭受強敵,瘟疫或天災等。

 

十六世紀前期,法國在一個雄心勃勃的君王法蘭西斯一世統治下強盛起來。法國人也夢想在新世界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殖民帝國,宣佈土地佔有權,尋找金銀財寶和發現通往東方的西北通道。1524年,法蘭西斯一世派出了一支由一名意大利人帶領的遠征隊前往北美洲,到了現在的佛羅里達和布雷頓角,並將他所見到的地方命名為「新法蘭西」。十年之後法蘭西斯一世又派出了一支對加拿大具有歷史意義的探險遠征隊,由一名剛毅的布列塔尼水手雅克.卡蒂埃率領。加拿大的成文歷史據認為也就是從卡蒂埃的旅行記開始的。

 

1661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雄心勃勃地謀求建立一個龐大的法蘭西大帝國,「太陽王」和他的大臣們把新法蘭西作為帝國的一個重要部分予以特別重視,要使新法蘭西殖民地能和英國、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一爭高低。新的殖民地政府由總督、主教和省長組成,較為強有力。同時,國王派去了一千餘名正規軍隊,於1666年與結盟的土著部落共同擊敗了易洛魁人中最強悍的莫霍克部落,迫其簽約求和,從而使法蘭西面對的威脅大為減弱。

 

十八世紀中葉,新法蘭西人民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他們比法國本土上的人更為自由獨立,對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挑戰作出了堅定的回答,一個新的民族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形成。

 

新法蘭西自誕生就伴隨著槍聲。易洛魁等部落在英國人支持下經常與法國殖民者發生戰事。不過,更重要的是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就是長期的敵對,彼此戰爭不休。英、法的對抗和戰爭也波及到加拿大。爭奪北美殖民地和商業利益,使英、法兩國在加拿大幾度刀兵相見。

 

荷蘭親眼看到這種情形,心想海闊天空,何不向航運發展?荷蘭在這一方面終於開創一遍新天地,至今航運事業蒸蒸日上,還向遊輪發展,所建造的遊輪不但越來越大,而且還越來越豪華。

 

不久,決定命運的戰爭來臨了,這就是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在北美的戰爭實際上在1754年即已開始。戰場主要是俄亥俄地區。在這裡,雙方的皮毛商人和殖民者經常發生衝突,法國宣佈俄亥俄流域屬於法國。幾年後,英國終於奪取了俄亥俄地區。決戰在1759年開始,英軍三路大舉進攻。其中一路有49艘戰艦,150條運輸艦載有9000名士兵,直抵魁北克城下。英軍司令是年輕的沃爾夫將軍。英軍砲火猛烈,幾乎將魁北克城炸為廢墟。但在3個月之中,法軍頑強堅守。眼看冬季將至,英軍將不戰自退。沃爾夫於9月13日凌晨從魁北克以西一處偷偷登陸,率軍5000人從背後襲擊魁北克,此處法軍防守薄弱。法軍守將蒙特卡爾姆匆忙率法軍和民兵出城反擊,混戰之中,沃爾夫和蒙特卡爾姆雙雙陣亡。但是英軍突襲取勝,魁北克失落了,因此注定了新法蘭西失敗的命運。蒙特利爾已成孤城於次年投降。「七年戰爭」結束後新法蘭西不復存在,歸屬英國。

 

1763年,英國頒佈了「皇室公告」實際上推行使加拿大「英國化」的政策。但魁北克法裔移民遠超過英裔移民,這種做法顯然行不通。

 

遂於1774年5月由議會通過了「魁北克法案」。魁北克法案表示加拿大可以一國兩制,即法國民法與英國刑法並行,英、法語同是官方語言等。這個法案安撫了法裔加拿大人,穩固了英國統治,是加拿大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第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最初希望勸服加拿大人站在自己一邊共同反對英國統治。然而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熱心加入美國戰爭,他們寧願容忍英國統治而不想反叛。於是美國人開始武力征服加拿大。1775年11月13日,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攻佔了防守薄弱的蒙特利爾。卡爾頓總督匆忙改裝為平民乘船逃經魁北克。蒙哥馬利又率軍直逼魁北克,並與另一支由緬因州趕來的美軍匯師,共有三千兵力。而魁北克僅有200餘名士兵,和1600名自願守衛者。蒙哥馬利揚言要在魁北克城內吃聖誕節晚餐。然而12月31日美軍的進攻慘敗,蒙哥馬利陣亡,另一位指揮官阿諾德受傷。被圍的魁北克堅持到次年5月得到英軍增援而獲救。精疲力盡又缺乏供應的美軍撤退回國。

 

 

 

 

 

 

 

 

 

 

 

 

 

 

 

 

 

 

加拿大作為一個現代國家,與歷史悠久文化宏博的中國相比,無疑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國家。但是,在加拿大,乃至北美這塊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人類歷史淵源卻是較為悠久的,甚至與亞洲大陸和中國古代先民有著久遠的歷史聯繫。至於現代加拿大形成過程中有極重要作用的歐洲文明,自然也是一個歷史久遠的文明,了解加拿大,應先了解它的歷史文化淵源。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北美的土著居民來自亞洲。科學家們研究了北美大陸的岩石、土壤、動物和植物的遺跡,發現大約在四萬年以前的加拿大竟像今日的南極和北極那樣,是一個冰雪世界,冰層竟厚達約3公里。一望無際的巨大冰川覆蓋了加拿大。在如此巨大的冰封世界中,絕大多數動植物都難以生存。此外,這個巨大的冰川世界是汲取了地球上大量的水而形成的。據估算,當時的海平面比如今的要低100公尺左右,這也就是說,今日沿海的海底在那時都是陸地。昔日陸地已成今日水下澤國。

在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橫隔著一道僅寬約90公里的白令海峽,兩岸間最狹窄處只有35公里之遙。天氣晴朗之日,兩岸可以遙遙相望,不難想像,即使憑藉最簡陋原始的獨木舟或木筏之類的渡海工具,遠古先民們也極有可能渡海往來。然而,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是憑著雙腿從亞洲大陸走到北美大陸去的,因為白令海峽只需抽走36.5米深的海水,便成為陸地,形成一道陸地橋。數萬年前厚冰覆蓋北美大陸,海平面遠比今日為低的時候,白令海峽並不存在,亞洲大陸與北美大陸直接相連。

兩萬多年前,遠古先民們陸陸續續從亞洲穿過這道陸地橋來到北美,成為北美的最早人類。他們可能或是跟蹤獵取動物,尋找食物而進入阿拉斯加,繼而深入北美大陸內地;或是為強敵擊敗,被迫逃亡,尋找新的安身之地而來到北美。

雖然那時北美處在冰川時期,但從阿拉斯加北部至馬更些河谷地帶,氣候可能較現在暖和一些,因為科學家們在此發現了大片森林遺跡,還有猛、山羊、馴鹿、象和牛等動物的遺骨。其中許多動物也是來自亞洲。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很古老的矛頭槍尖,說明遠古先民們曾經在此狩獵,說不定也有過彼此的廝殺戰鬥。

大約在一萬餘年前,巨大的冰川開始消融,向北消退。到了公元前約8500年時,大量融化的冰川水已使海平面上升了許多,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之間的那道陸地橋漸漸沉沒在海水之下,形成了如今的白令海峽。不過從此時到公元前約三千年,沒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說明,還有大量的遠古先民從白令海峽渡海前來北美大陸。但是,融化消退的冰川不僅退讓出廣闊的陸地原野山川,還使氣候發生變化,變得較為溫暖濕潤,土地草木茂盛,動物繁多。

真可謂發生了滄桑巨變。來到北美的遠古先民們繁衍生息,人口增加,漁獵種植,並且步步向南推進,不知經過多少世代,終於又從北美洲大陸進入了南美洲大陸。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成為許多土著民族的總稱。而且逐漸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種部落,有的還成為很強大的部落,如曾經在中南美洲的瑪雅族。

歐洲人探索北美洲應該從1420年說起。最初向海外發展的是葡萄牙人,先發現馬得拉島(Maderia)並在上面定居。接著就是西班牙向海外發展。當時英國及法國因國內分裂,還不成氣候,尚未向海外發展。

哥倫布(Columbus),是義大利航海家,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著到中國皇帝的國書。哥倫布原先是要找一條通向亞洲的新路,以取代被土耳其人所控制的經地中海往東去的舊路。因此率船3艘,水手87人,越大西洋先後發現西印度群島(在古巴附近)與南美洲海岸。他誤以為所到達之地是印度 ,接著又錯把當地土著居民稱為印度人(Indian),即我們稱呼的「印第安人」,這個稱呼也就沿用至今。不過哥倫布想到中國來見中國人,卻遇見了印第安人,可能也不算錯得太遠。因為印第安人來自亞洲,是道道地地的蒙古人種。

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立浦二世(PhilipⅡ)愈來愈為伊麗莎白一世和他的政策所激怒。於是西班牙入侵英國,開戰後,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1604年,英國和西班牙正式簽署和約,而英國殖民和貿易的機會大增。

這個時候對於英國海外殖民的另一刺激是人口的成長和失業情形的日益嚴重。

另一個引起人們離開英國的原因是宗教上的衝突。清教徒尤其渴望對於國訂的教會做更大的淨化。因此有些持異議的清教徒乃開始想到離開英國,在一個沒有這種腐化的地方成立一個國家。

十六世紀初,部分英國人就向北美大西洋沿岸移民,最初移民後的工作就是開闢土地,耕種,防止印第安人偷襲。後來法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等歐洲人相繼移民北美。

到了十七世紀,殖民地不斷向內陸發展,而且殖民地的勢力範圍已確立,然後各殖民地間經常有磨擦,甚至互相殘殺。

當十六世紀初,英國人初抵現在的波士頓時看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把它記載下來。在英國人還沒有來到北美以前,北美印第安人並沒有文字記載其歷史。

當時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形如下:冬天快到的時候河上滿佈天鵝、鵝、鴨和鶴,以致印第安人每天宴樂。另一種多產的野禽是火雞,幸運的是火雞不隨季節變化而移居,並且可以得到很多。

在各處,自然都提供了奇妙的恩惠。新沙比克灣和德拉威灣(Delaware Bay)中都有很多的鯡魚、鱸魚、鱒魚和鰻。新英格蘭的河流春天也有很多產卵的、鮭魚和鰻魚魚群。而海岸的水域繁殖有蚌和其他的介殼魚類。

一般來說,北美洲東部的諸印第安民族,在與歐洲人接觸的時候,享有相當平衡和健康的飲食,歐洲人經常為他們勻稱的肢體和身體的靈敏感到訝異。因此當時的印第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資源的保護管理論者。由於他們的食物來源非常豐富,印第安人很少想到生產或累積過剩的食物以為重售之用。所以許多歐洲人譴責他們缺乏遠見和工作倫理觀。

同樣是印第安人,來到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就沒有像北美的印第安人那樣有口福了。因為中南美的飛禽走獸有限,捕了一段時間後數量上就不能維持生活。「塞翁失馬」,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了生存學會耕種,養成了勤勞的習慣,並且常動腦筋,如何播種才能增加農產品。在這種情形下,越動腦筋,腦筋就越發達,終於產生了古文明。所以中南美的印第安人在三世紀至九世紀已有文字記載其歷史,而且有富麗堂皇十三層樓高的廟宇建築,這就是瑪雅文明,可是瑪雅人卻在十世紀後在地球上消失,可能遭受強敵,瘟疫或天災等。

十六世紀前期,法國在一個雄心勃勃的君王法蘭西斯一世統治下強盛起來。法國人也夢想在新世界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殖民帝國,宣佈土地佔有權,尋找金銀財寶和發現通往東方的西北通道。1524年,法蘭西斯一世派出了一支由一名意大利人帶領的遠征隊前往北美洲,到了現在的佛羅里達和布雷頓角,並將他所見到的地方命名為「新法蘭西」。十年之後法蘭西斯一世又派出了一支對加拿大具有歷史意義的探險遠征隊,由一名剛毅的布列塔尼水手雅克.卡蒂埃率領。加拿大的成文歷史據認為也就是從卡蒂埃的旅行記開始的。

1661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雄心勃勃地謀求建立一個龐大的法蘭西大帝國,「太陽王」和他的大臣們把新法蘭西作為帝國的一個重要部分予以特別重視,要使新法蘭西殖民地能和英國、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一爭高低。新的殖民地政府由總督、主教和省長組成,較為強有力。同時,國王派去了一千餘名正規軍隊,於1666年與結盟的土著部落共同擊敗了易洛魁人中最強悍的莫霍克部落,迫其簽約求和,從而使法蘭西面對的威脅大為減弱。

十八世紀中葉,新法蘭西人民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他們比法國本土上的人更為自由獨立,對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挑戰作出了堅定的回答,一個新的民族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形成。

新法蘭西自誕生就伴隨著槍聲。易洛魁等部落在英國人支持下經常與法國殖民者發生戰事。不過,更重要的是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就是長期的敵對,彼此戰爭不休。英、法的對抗和戰爭也波及到加拿大。爭奪北美殖民地和商業利益,使英、法兩國在加拿大幾度刀兵相見。

荷蘭親眼看到這種情形,心想海闊天空,何不向航運發展?荷蘭在這一方面終於開創一遍新天地,至今航運事業蒸蒸日上,還向遊輪發展,所建造的遊輪不但越來越大,而且還越來越豪華。

不久,決定命運的戰爭來臨了,這就是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在北美的戰爭實際上在1754年即已開始。戰場主要是俄亥俄地區。在這裡,雙方的皮毛商人和殖民者經常發生衝突,法國宣佈俄亥俄流域屬於法國。幾年後,英國終於奪取了俄亥俄地區。決戰在1759年開始,英軍三路大舉進攻。其中一路有49艘戰艦,150條運輸艦載有9000名士兵,直抵魁北克城下。英軍司令是年輕的沃爾夫將軍。英軍砲火猛烈,幾乎將魁北克城炸為廢墟。但在3個月之中,法軍頑強堅守。眼看冬季將至,英軍將不戰自退。沃爾夫於9月13日凌晨從魁北克以西一處偷偷登陸,率軍5000人從背後襲擊魁北克,此處法軍防守薄弱。法軍守將蒙特卡爾姆匆忙率法軍和民兵出城反擊,混戰之中,沃爾夫和蒙特卡爾姆雙雙陣亡。但是英軍突襲取勝,魁北克失落了,因此注定了新法蘭西失敗的命運。蒙特利爾已成孤城於次年投降。「七年戰爭」結束後新法蘭西不復存在,歸屬英國。

1763年,英國頒佈了「皇室公告」實際上推行使加拿大「英國化」的政策。但魁北克法裔移民遠超過英裔移民,這種做法顯然行不通。

遂於1774年5月由議會通過了「魁北克法案」。魁北克法案表示加拿大可以一國兩制,即法國民法與英國刑法並行,英、法語同是官方語言等。這個法案安撫了法裔加拿大人,穩固了英國統治,是加拿大歷史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第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最初希望勸服加拿大人站在自己一邊共同反對英國統治。然而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熱心加入美國戰爭,他們寧願容忍英國統治而不想反叛。於是美國人開始武力征服加拿大。1775年11月13日,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攻佔了防守薄弱的蒙特利爾。卡爾頓總督匆忙改裝為平民乘船逃經魁北克。蒙哥馬利又率軍直逼魁北克,並與另一支由緬因州趕來的美軍匯師,共有三千兵力。而魁北克僅有200餘名士兵,和1600名自願守衛者。蒙哥馬利揚言要在魁北克城內吃聖誕節晚餐。然而12月31日美軍的進攻慘敗,蒙哥馬利陣亡,另一位指揮官阿諾德受傷。被圍的魁北克堅持到次年5月得到英軍增援而獲救。精疲力盡又缺乏供應的美軍撤退回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