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6日,星期一,晴時多雲

早晨5:30起床後我們向窗外遠眺,遊輪已進入溫哥華美麗的港口。

上午6:30我們來到船上12樓甲板上,眺望美麗的溫哥華市。我眼看著這艘遊輪慢慢進港,另一艘大型遊輪先我們進港,這時我們才看清楚,溫哥華高樓大廈節仳鄰次,給人一種富貴的感覺。

上午9:30我們下船進入溫哥華海關,由於二艘遊輪同時停泊碼頭,大批遊客便魚貫而下,因此海關偌大的大廳擠得水瀉不通。其實海關並沒有甚麼檢查,排隊等候的時間反而花了許多。

上午9:50出了海關,搭上遊覽車,很快抵達這遊輪碼頭附近的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與遊輪碼頭是連在一起的,這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加拿大廣場是86年世界博覽會代表加拿大的展覽場地。其地標為白色篷頂設計有如迎風張開的五帆,取義溫哥華是太平洋城市,與海結緣。

加拿大廣場分別由遊輪碼頭、五星級大酒店、購物商場和商業大樓所組成。

世界各地旅客要北上阿拉斯加或南下加勒比海都在此登船,故建築物內的餐廳、酒店都豪華高級。建築物內的會議廳及展覽中心(Vancouver Trade and Convention Centre)經常舉行大型展覽,尤以12月初聖誕工藝展銷及12月中的古董聖誕擺放展最為特色。據說,美國現任總統柯林頓曾到此參加過國際會議。在廣場旁有一處噴水池,噴水池上方插滿了除加拿大國旗外還有各省,各特區(亦稱領地)的省旗及特區旗,五花八門,非常耀眼。

目前加拿大共有10個省加上3大特區。

我們在岸邊參觀,到處都很乾淨。海面上除了大型遊輪外,各種各樣的商船,以及小型遊艇,不停地來回穿梭,是一個繁忙的港口。雖然各種船隻很多,並不覺得擁擠,因為有的是活動空間。

上午10:25我們離開加拿大廣場,我們準備參觀史丹利國家公園,途中我們經過溫哥華最熱鬧的市中心(Down town),也經過溫哥華的華埠。由於溫哥華建在一個半島上,因此到另一地區參觀時往往要經過大橋。我們途經Giogia Street,高樓林立,而這些摩天大樓與大樓中間有密封的天橋連結,不管暴風雪或豪雨彼此都可以相通。

史丹利國家公園就在溫哥華遊輪碼頭附近,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

一百多年前溫哥華曾發生過大火,將溫哥華市全部燒光,市民在苦悶中需要一座散散心的公園。當時加拿大總理史丹利,將現在這塊很大的土地撥給溫哥華市政府以便建設一座大型公園。為紀念這位總理,故稱史丹利公園。但這座公園的產權是印地安人的,加拿大政府祇是永久租借方式使用。

史丹利公園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因在市區最繁華的市中心地帶闢園植樹,成為一片綠樹林海。不過,可以說史丹利公園景色變化更勝中央公園。

目前進入史丹利公園要買票,主要是加拿大政府近年來在鬧窮,想辦法開源節流。入口旁有一處帆船停泊處,私人租一個帆船停泊的位置一個月租金要花3,000加幣,雖然貴,仍然有很多帆船停泊在碼頭。帆船碼頭對面為海軍基地,只有寥寥幾艘戰艦停泊在那裡,海軍基地的前身為早期印第安人天葬的地方。進入公園內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楓葉樹和針葉樹,左邊草坪上很多人在打板球。就在打板球附近的廣場上樹立8個圖騰柱(Totems),這8個印第安原住民紅杉圖騰柱就是史丹利公園的地標,有的原木素彫,有的滿佈彩繪,都是19世紀的遺物。圖騰柱有紀念柱、家族柱和墓碑柱等作用,柱頂的圖案為族中徽號,餘為酋長代號,族中流傳故事和傳說等。柱中各種動物和圖案等有意義,大熊、雷鳥、飛鷹等都是不同族人的守護神,烏鴉可預告敵人入侵,眼睛代表神靈,青蛙可保圖騰柱不會腐爛,端坐圖騰柱頂的人像多是酋長。

我們只參觀其中一部分已覺得這座公園實在很大。所以不管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愛到這有400多公頃,溫哥華最大方公園流連。我們因要趕往鮭魚養殖場參觀,遊史丹利公園暫告一段落,其實史丹利公園要參觀的地方還有水族館、動物園、水上樂園等等。

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經獅門大橋來到西溫哥華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Capilano Salmon Hatchery)。當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的海提走到北面,看到坐在礁石上的銅像「Girl in wetsuit」那是仿效丹麥美人魚雕像的另一個海之女兒呢!海之女兒正瞧著溫哥華北方,美麗的獅門橋和遠遠望不見盡頭的太平洋,表達了溫哥華對遼闊海洋的依戀。

我們來到史丹利公園最北端是喬治亞海峽,橫跨海峽上空是一座美麗而雄偉的獅門大橋,整座橋樑油漆成深綠色,橋的入口豎立了二尊銅雕獅子,是加拿大國內最長的吊橋,橋位很高,橋下可航行外洋海輪,這座吊橋的設計與監造者,乃是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總工程師史屈勞斯(John B. Strauss),於1939年竣工通車,因此其構造酷肖金門大橋。金門大橋漆成紅橙色,獅門大橋則為綠色,我們從橋上眺望海峽風光,旖旎而壯麗。

遺憾的是這座橋的油漆已脫落,露出的鋼架有部分己生鏽,現應再建造一座新橋,但目前加拿大政府連維修的錢都籌不出來,再過幾年勢必變成危橋。

加拿大是一個很有人道的國家,加拿大主張在國際事務中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加拿大是聯合國經費捐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7年加拿大對外援助經費高達30億加幣,所以加拿大不是真的窮,而是樂善好施,有捨己救人的精神。

過了獅門橋北上,西面即為西溫哥華,簡稱西溫。西溫和北溫一樣,是大溫地區各大城市中景緻最美的了。

西溫都是有錢人家的高級住宅區,不單房子大,連草坪花園所佔的面積也夠大,房子好像建在大花園或森林裡,當然沒有圍牆。不過自家周圍的花園草坪時時要整理,否則鄰居會提出嚴重抗議。我個人的感受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寬闊優雅的高級住宅區。只是住這樣美好的環境也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主人必須親自出馬整理和維護環境。

不久我們抵達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1977年已設立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不收門票,歡迎參觀。大溫地區有很多鮭魚孵養場,主要是因應加西重要資源之一鮭魚日漸減產而設的。

我們參觀的孵養場位在西溫,卡布蘭奴河旁。進門時可以看到許多英文、法文及日文的說明和圖解。這個孵養場是加拿大與日本技術合作,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有深厚的基礎,我們看完圖片和說明便來到卡布蘭奴河,水流充沛清澈,我們參觀的地方築有水壩,水壩下面有數不完的鮭魚準備跳躍過水壩,明知那水壩不能過,它們仍然集結在水壩下面的水池不願離去,它們心裡有數,除了水壩上面的河流直通到故鄉外別無他路,但眼看著鮭魚自身,日漸虛弱,來日無多,不得不採取第二方法,那就是水壩旁有一道人工階梯水道,有少數鮭魚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垂頭喪氣走完這一條水道,最後來到大水族箱,至此,再也無路可逃,那些在水族箱的鮭魚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完全失去原有的活力。當漁類專家來後精挑細選,成熟的鮭魚一條一條抓出來,取出魚卵及精子,人工孵化,再將魚苗放到保溫室的水池,細心養殖一段時間後再放生。被宰的鮭魚,做狗食罐頭,在孵化場的魚類專家能輕易分出鮭魚的種類,連魚苗也能分辨出來。所以在孵化場不會有雜種鮭魚出現。

如果讓鮭魚自然繁殖,一對鮭魚的繁殖率僅能有6隻鮭魚的存活率,但是用人工孵養,可以增加到50倍。

中午12:30我們再回到史丹利公園西側參觀,那裡一邊臨海,另一邊保留了原始森林面貌。路旁,靠海的部分有籬笆圍著,籬笆外雜草叢生,經常有浣熊出現。我們在那裡等了十幾分鐘,並沒有浣熊出現,倒是看到許多海鷗和加拿大國鳥,在海上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中午12:40我們來到重慶大飯店用餐,味道不錯,大家吃後都滿意。

今天是9月6日為加拿大的勞動節,很多公司行號都放假。

下午2:50我們來到溫哥華傳統市場,市場很乾淨,東西南北貨皆有,值得稱道的,每一樣商品都整理得乾淨,讓顧客看後就想買,尤其賣海鮮及肉類的攤子,都有透明玻璃蓋著,連魚肉的腥味都聞不到,而魚肉所滴出來的血水都有管子接去作污水處理,價錢很公道,所以來這裡買菜的不僅是太太小姐們,也有很多男人來買菜。

我們試探了水蜜桃的價錢,女老闆會講國語,態度和靄,她替我們選個水蜜桃,很大一個水蜜桃約台幣20元。我們買後坐在市場廣場的椅子上吃起來,汁多又甜,非常好吃,現在想起來當時應多買幾個才對。

市場靠近海邊,我們來到海邊,有很多海鷗及加拿大國鳥在岸邊散步,當遊客在岸邊吃點心時,它們會走近覓食,趕也趕不走,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接著我們來到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佔地頗廣,觸目都是店鋪,海味乾貨店、茶餐廳、藥材店,雜貨店為其中「主流」商店。唐人街有很多歷史建築物,由於施工精美,雕飾、磚飾有藝術性,已被列為歷史保護文物,只有維修不准拆卸。

漫步唐人街,新建築和舊文物並存,可感受到華裔的移民史不斷壯大更新。最後我們來到一處文化中心,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這是香港一位企業家樂捐興建。

近年華裔移民人數日增,溫哥華唐人街更是繁榮,成為北美僅次於三藩市的最大規模唐人街。遊歷過北美大城市的朋友都會承認,溫哥華華埠是其中最漂亮整齊的唐人街。

1871年卑詩省才正式加入加拿大自治聯盟,但早於1858年,華裔移民已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西岸。加拿大西岸佛拉塞河谷發現金礦,引來大批珠江三角洲的掘金者,是為第一次移民潮,到金礦開採殆盡,便轉做其他粗活。很多華工投入了太平洋鐵路由東至西的鋪路工程。1885年鐵路通車,華工又面臨失業的命運,也有不少華裔聚居在火車站附近人口眾多的地區,經營雜貨、洗衣、餐廳等行業。當年華裔飽受歧視,生活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裔子弟自動參軍報效國家。戰後加拿大聯邦政府才廢除歧視華裔的種種不平等法例,承認華裔移民的地位,賦與投票、參政等公民權。所以從早期華工血淚,中期殷實華商,到近期政壇新秀。如今年(1999)華裔人士伍冰枝榮獲委任加國總督。她7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曾經是出色的女主播,也是一位女強人。最近加國卑詩省省府所在地維多利亞市三年一度的大溫哥華地區市選活動,11月上旬展開連續18天的正式競選活動,今年由於多達14位候選人參與激烈角逐選舉,結果由現年38歲的華裔參選人劉志強高票當選。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華僑不分彼此,大家團結在一起,選票全部投給劉志強。由此可見現在的華裔族群在僑居落地生根,進而融入社會繁榮發展。

下午我們來到蓋士鎮,因為這裡經常淹水,又稱水街,現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為逛街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來到這裡大家都在成衣店選購加拿大製具有特色的衣服,送給親友或留著紀念,價錢便宜。稍後我們參觀在一處十字路旁的人行道上舉世僅有的蒸氣鐘(Steam Clock),蒸氣鐘是利用天然瓦斯燒開水,將蒸氣送到蒸氣鐘裡,為其動能,因此不時有白色蒸氣從時鐘上方噴出,好像蒸籠上的水蒸氣一樣,很奇特。

蓋士鎮設立於1867年,是溫哥華的發源地。蓋士鎮因一位酒店老板「蓋仙」賈大頓("Gassy" Jack Deighton)而得名。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在1971年時卑詩省政府將蓋士鎮劃為文化保留區(Heritage Area),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保存並繁榮。

下午4:00我們來到免稅店參觀,這時我們利用電話卡打長途電話回台灣家裡。在此地購買一張電話卡約300元台幣,一張電話卡可以通話4-5次,很方便。

下午5:00我們來到女皇公園(Queen Park),位於史丹利公園附近,同樣需購票才能進去參觀,如果是同一天參觀,只要購一張票,同時可以參觀史丹利公園及女皇公園。

當伊麗莎白女皇還是公主時曾來此參觀過,為紀念女皇,故稱為女皇公園。佔地5300公頃,座落於溫哥華市區人口密度頗高的地段,一個150公尺的小山坡上,是漂亮精美的花園。杜鵑花、鬱金香、洋水仙都是公園中最多樣的花木。花園到處開滿紫、白、紅、黃、橙等各色花卉,景色迷人,好像進入仙境。

園內高處有Henry Moore雕塑大師作品,主要作品為一群銅像,是在美景前準備照相,其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樣,如果你不仔細看還以為真人,栩栩如生,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最後我們來到圓頂建築物,為寶拉朵花草溫室(Bloodel Floral Conservatory)參觀,為直徑43米的圓頂建築物是溫哥華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將熱帶地區由叢林到沙漠各種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呈現在遊客眼前,種類約達500種。此外,還引進350種以上的熱帶鳥類,目前約有一百多隻,在園內自由飛翔。在此,可盡情欣賞一年四季的熱帶花卉。

下午6:30我們再到新世紀自助餐廳用晚餐。

晚7:50我們進入溫哥華國內線機場,我們搭乘CP996班機飛往卡加利,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同時鐘錶要撥快一小時,當飛機飛臨卡加利上空時我從空中鳥瞰,實在很美,燈火通明,一望無際。我最初以為卡加利和史凱威或克奇坎差不多大小的城市,沒有想到大得和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差不多大小,著實使我嚇一跳。

晚12:50我們住進Prince Royal Hotel,房間很大,有客廳,有二間起居室,還有廚房,儲藏室等,住一家人足足有餘,而我們只住了二個人。

卡加利是亞伯達(西與卑詩省,東與薩克其萬為鄰)之沙漠中的大都市,位於緩和丘陵地上的卡加利,西邊有洛磯山脈的險阻,也是進入加拿大洛磯山的玄關口,也是亞伯達省的第二大都市。

1875年以西北騎兵隊為基礎而建立起來,位於波河(Bow River)與Elbow河的交匯處,以飼育牛隻,栽培小麥漸漸地開拓起來。本世紀在市區南方的Turner Valley發現石油,卡加利一躍而成為現代化的市街,急速發展起來。為此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成為加拿大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於成長迅速,卡加利也無可避免地遭遇到世界其他城市所面臨之各種發展中的難題,但有一項例外,就是此地因無製造業和工業區,沒有空氣污染的顧慮,市中心群聚著摩天大樓,是銀行、投資公司及石油公司的所在地。

卡加利雖已因財富而飛黃騰達,但仍未忘本,每年7月都會舉辦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表演,卡加利牛仔競技大賽(Calgary Exhibition and Stampede),在為期10天的賽程中,除了觀賞精采的比賽,卡加利的居民還會穿載牛仔裝扮,享用免費的煎餅早餐,跳方塊舞熱鬧的遊行。

 

 

 

 

 

 

 

 

1999年9月6日,星期一,晴時多雲

早晨5:30起床後我們向窗外遠眺,遊輪已進入溫哥華美麗的港口。

上午6:30我們來到船上12樓甲板上,眺望美麗的溫哥華市。我眼看著這艘遊輪慢慢進港,另一艘大型遊輪先我們進港,這時我們才看清楚,溫哥華高樓大廈節仳鄰次,給人一種富貴的感覺。

上午9:30我們下船進入溫哥華海關,由於二艘遊輪同時停泊碼頭,大批遊客便魚貫而下,因此海關偌大的大廳擠得水瀉不通。其實海關並沒有甚麼檢查,排隊等候的時間反而花了許多。

上午9:50出了海關,搭上遊覽車,很快抵達這遊輪碼頭附近的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與遊輪碼頭是連在一起的,這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加拿大廣場是86年世界博覽會代表加拿大的展覽場地。其地標為白色篷頂設計有如迎風張開的五帆,取義溫哥華是太平洋城市,與海結緣。

加拿大廣場分別由遊輪碼頭、五星級大酒店、購物商場和商業大樓所組成。

世界各地旅客要北上阿拉斯加或南下加勒比海都在此登船,故建築物內的餐廳、酒店都豪華高級。建築物內的會議廳及展覽中心(Vancouver Trade and Convention Centre)經常舉行大型展覽,尤以12月初聖誕工藝展銷及12月中的古董聖誕擺放展最為特色。據說,美國現任總統柯林頓曾到此參加過國際會議。在廣場旁有一處噴水池,噴水池上方插滿了除加拿大國旗外還有各省,各特區(亦稱領地)的省旗及特區旗,五花八門,非常耀眼。

目前加拿大共有10個省加上3大特區。

我們在岸邊參觀,到處都很乾淨。海面上除了大型遊輪外,各種各樣的商船,以及小型遊艇,不停地來回穿梭,是一個繁忙的港口。雖然各種船隻很多,並不覺得擁擠,因為有的是活動空間。

上午10:25我們離開加拿大廣場,我們準備參觀史丹利國家公園,途中我們經過溫哥華最熱鬧的市中心(Down town),也經過溫哥華的華埠。由於溫哥華建在一個半島上,因此到另一地區參觀時往往要經過大橋。我們途經Giogia Street,高樓林立,而這些摩天大樓與大樓中間有密封的天橋連結,不管暴風雪或豪雨彼此都可以相通。

史丹利國家公園就在溫哥華遊輪碼頭附近,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

一百多年前溫哥華曾發生過大火,將溫哥華市全部燒光,市民在苦悶中需要一座散散心的公園。當時加拿大總理史丹利,將現在這塊很大的土地撥給溫哥華市政府以便建設一座大型公園。為紀念這位總理,故稱史丹利公園。但這座公園的產權是印地安人的,加拿大政府祇是永久租借方式使用。

史丹利公園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因在市區最繁華的市中心地帶闢園植樹,成為一片綠樹林海。不過,可以說史丹利公園景色變化更勝中央公園。

目前進入史丹利公園要買票,主要是加拿大政府近年來在鬧窮,想辦法開源節流。入口旁有一處帆船停泊處,私人租一個帆船停泊的位置一個月租金要花3,000加幣,雖然貴,仍然有很多帆船停泊在碼頭。帆船碼頭對面為海軍基地,只有寥寥幾艘戰艦停泊在那裡,海軍基地的前身為早期印第安人天葬的地方。進入公園內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楓葉樹和針葉樹,左邊草坪上很多人在打板球。就在打板球附近的廣場上樹立8個圖騰柱(Totems),這8個印第安原住民紅杉圖騰柱就是史丹利公園的地標,有的原木素彫,有的滿佈彩繪,都是19世紀的遺物。圖騰柱有紀念柱、家族柱和墓碑柱等作用,柱頂的圖案為族中徽號,餘為酋長代號,族中流傳故事和傳說等。柱中各種動物和圖案等有意義,大熊、雷鳥、飛鷹等都是不同族人的守護神,烏鴉可預告敵人入侵,眼睛代表神靈,青蛙可保圖騰柱不會腐爛,端坐圖騰柱頂的人像多是酋長。

我們只參觀其中一部分已覺得這座公園實在很大。所以不管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愛到這有400多公頃,溫哥華最大方公園流連。我們因要趕往鮭魚養殖場參觀,遊史丹利公園暫告一段落,其實史丹利公園要參觀的地方還有水族館、動物園、水上樂園等等。

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經獅門大橋來到西溫哥華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Capilano Salmon Hatchery)。當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的海提走到北面,看到坐在礁石上的銅像「Girl in wetsuit」那是仿效丹麥美人魚雕像的另一個海之女兒呢!海之女兒正瞧著溫哥華北方,美麗的獅門橋和遠遠望不見盡頭的太平洋,表達了溫哥華對遼闊海洋的依戀。

我們來到史丹利公園最北端是喬治亞海峽,橫跨海峽上空是一座美麗而雄偉的獅門大橋,整座橋樑油漆成深綠色,橋的入口豎立了二尊銅雕獅子,是加拿大國內最長的吊橋,橋位很高,橋下可航行外洋海輪,這座吊橋的設計與監造者,乃是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總工程師史屈勞斯(John B. Strauss),於1939年竣工通車,因此其構造酷肖金門大橋。金門大橋漆成紅橙色,獅門大橋則為綠色,我們從橋上眺望海峽風光,旖旎而壯麗。

遺憾的是這座橋的油漆已脫落,露出的鋼架有部分己生鏽,現應再建造一座新橋,但目前加拿大政府連維修的錢都籌不出來,再過幾年勢必變成危橋。

加拿大是一個很有人道的國家,加拿大主張在國際事務中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加拿大是聯合國經費捐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7年加拿大對外援助經費高達30億加幣,所以加拿大不是真的窮,而是樂善好施,有捨己救人的精神。

過了獅門橋北上,西面即為西溫哥華,簡稱西溫。西溫和北溫一樣,是大溫地區各大城市中景緻最美的了。

西溫都是有錢人家的高級住宅區,不單房子大,連草坪花園所佔的面積也夠大,房子好像建在大花園或森林裡,當然沒有圍牆。不過自家周圍的花園草坪時時要整理,否則鄰居會提出嚴重抗議。我個人的感受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寬闊優雅的高級住宅區。只是住這樣美好的環境也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主人必須親自出馬整理和維護環境。

不久我們抵達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1977年已設立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不收門票,歡迎參觀。大溫地區有很多鮭魚孵養場,主要是因應加西重要資源之一鮭魚日漸減產而設的。

我們參觀的孵養場位在西溫,卡布蘭奴河旁。進門時可以看到許多英文、法文及日文的說明和圖解。這個孵養場是加拿大與日本技術合作,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有深厚的基礎,我們看完圖片和說明便來到卡布蘭奴河,水流充沛清澈,我們參觀的地方築有水壩,水壩下面有數不完的鮭魚準備跳躍過水壩,明知那水壩不能過,它們仍然集結在水壩下面的水池不願離去,它們心裡有數,除了水壩上面的河流直通到故鄉外別無他路,但眼看著鮭魚自身,日漸虛弱,來日無多,不得不採取第二方法,那就是水壩旁有一道人工階梯水道,有少數鮭魚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垂頭喪氣走完這一條水道,最後來到大水族箱,至此,再也無路可逃,那些在水族箱的鮭魚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完全失去原有的活力。當漁類專家來後精挑細選,成熟的鮭魚一條一條抓出來,取出魚卵及精子,人工孵化,再將魚苗放到保溫室的水池,細心養殖一段時間後再放生。被宰的鮭魚,做狗食罐頭,在孵化場的魚類專家能輕易分出鮭魚的種類,連魚苗也能分辨出來。所以在孵化場不會有雜種鮭魚出現。

如果讓鮭魚自然繁殖,一對鮭魚的繁殖率僅能有6隻鮭魚的存活率,但是用人工孵養,可以增加到50倍。

中午12:30我們再回到史丹利公園西側參觀,那裡一邊臨海,另一邊保留了原始森林面貌。路旁,靠海的部分有籬笆圍著,籬笆外雜草叢生,經常有浣熊出現。我們在那裡等了十幾分鐘,並沒有浣熊出現,倒是看到許多海鷗和加拿大國鳥,在海上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中午12:40我們來到重慶大飯店用餐,味道不錯,大家吃後都滿意。

今天是9月6日為加拿大的勞動節,很多公司行號都放假。

下午2:50我們來到溫哥華傳統市場,市場很乾淨,東西南北貨皆有,值得稱道的,每一樣商品都整理得乾淨,讓顧客看後就想買,尤其賣海鮮及肉類的攤子,都有透明玻璃蓋著,連魚肉的腥味都聞不到,而魚肉所滴出來的血水都有管子接去作污水處理,價錢很公道,所以來這裡買菜的不僅是太太小姐們,也有很多男人來買菜。

我們試探了水蜜桃的價錢,女老闆會講國語,態度和靄,她替我們選個水蜜桃,很大一個水蜜桃約台幣20元。我們買後坐在市場廣場的椅子上吃起來,汁多又甜,非常好吃,現在想起來當時應多買幾個才對。

市場靠近海邊,我們來到海邊,有很多海鷗及加拿大國鳥在岸邊散步,當遊客在岸邊吃點心時,它們會走近覓食,趕也趕不走,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接著我們來到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佔地頗廣,觸目都是店鋪,海味乾貨店、茶餐廳、藥材店,雜貨店為其中「主流」商店。唐人街有很多歷史建築物,由於施工精美,雕飾、磚飾有藝術性,已被列為歷史保護文物,只有維修不准拆卸。

漫步唐人街,新建築和舊文物並存,可感受到華裔的移民史不斷壯大更新。最後我們來到一處文化中心,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這是香港一位企業家樂捐興建。

近年華裔移民人數日增,溫哥華唐人街更是繁榮,成為北美僅次於三藩市的最大規模唐人街。遊歷過北美大城市的朋友都會承認,溫哥華華埠是其中最漂亮整齊的唐人街。

1871年卑詩省才正式加入加拿大自治聯盟,但早於1858年,華裔移民已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西岸。加拿大西岸佛拉塞河谷發現金礦,引來大批珠江三角洲的掘金者,是為第一次移民潮,到金礦開採殆盡,便轉做其他粗活。很多華工投入了太平洋鐵路由東至西的鋪路工程。1885年鐵路通車,華工又面臨失業的命運,也有不少華裔聚居在火車站附近人口眾多的地區,經營雜貨、洗衣、餐廳等行業。當年華裔飽受歧視,生活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裔子弟自動參軍報效國家。戰後加拿大聯邦政府才廢除歧視華裔的種種不平等法例,承認華裔移民的地位,賦與投票、參政等公民權。所以從早期華工血淚,中期殷實華商,到近期政壇新秀。如今年(1999)華裔人士伍冰枝榮獲委任加國總督。她7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曾經是出色的女主播,也是一位女強人。最近加國卑詩省省府所在地維多利亞市三年一度的大溫哥華地區市選活動,11月上旬展開連續18天的正式競選活動,今年由於多達14位候選人參與激烈角逐選舉,結果由現年38歲的華裔參選人劉志強高票當選。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華僑不分彼此,大家團結在一起,選票全部投給劉志強。由此可見現在的華裔族群在僑居落地生根,進而融入社會繁榮發展。

下午我們來到蓋士鎮,因為這裡經常淹水,又稱水街,現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為逛街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來到這裡大家都在成衣店選購加拿大製具有特色的衣服,送給親友或留著紀念,價錢便宜。稍後我們參觀在一處十字路旁的人行道上舉世僅有的蒸氣鐘(Steam Clock),蒸氣鐘是利用天然瓦斯燒開水,將蒸氣送到蒸氣鐘裡,為其動能,因此不時有白色蒸氣從時鐘上方噴出,好像蒸籠上的水蒸氣一樣,很奇特。

蓋士鎮設立於1867年,是溫哥華的發源地。蓋士鎮因一位酒店老板「蓋仙」賈大頓("Gassy" Jack Deighton)而得名。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在1971年時卑詩省政府將蓋士鎮劃為文化保留區(Heritage Area),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保存並繁榮。

下午4:00我們來到免稅店參觀,這時我們利用電話卡打長途電話回台灣家裡。在此地購買一張電話卡約300元台幣,一張電話卡可以通話4-5次,很方便。

下午5:00我們來到女皇公園(Queen Park),位於史丹利公園附近,同樣需購票才能進去參觀,如果是同一天參觀,只要購一張票,同時可以參觀史丹利公園及女皇公園。

當伊麗莎白女皇還是公主時曾來此參觀過,為紀念女皇,故稱為女皇公園。佔地5300公頃,座落於溫哥華市區人口密度頗高的地段,一個150公尺的小山坡上,是漂亮精美的花園。杜鵑花、鬱金香、洋水仙都是公園中最多樣的花木。花園到處開滿紫、白、紅、黃、橙等各色花卉,景色迷人,好像進入仙境。

園內高處有Henry Moore雕塑大師作品,主要作品為一群銅像,是在美景前準備照相,其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樣,如果你不仔細看還以為真人,栩栩如生,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最後我們來到圓頂建築物,為寶拉朵花草溫室(Bloodel Floral Conservatory)參觀,為直徑43米的圓頂建築物是溫哥華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將熱帶地區由叢林到沙漠各種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呈現在遊客眼前,種類約達500種。此外,還引進350種以上的熱帶鳥類,目前約有一百多隻,在園內自由飛翔。在此,可盡情欣賞一年四季的熱帶花卉。

下午6:30我們再到新世紀自助餐廳用晚餐。

晚7:50我們進入溫哥華國內線機場,我們搭乘CP996班機飛往卡加利,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同時鐘錶要撥快一小時,當飛機飛臨卡加利上空時我從空中鳥瞰,實在很美,燈火通明,一望無際。我最初以為卡加利和史凱威或克奇坎差不多大小的城市,沒有想到大得和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差不多大小,著實使我嚇一跳。

晚12:50我們住進Prince Royal Hotel,房間很大,有客廳,有二間起居室,還有廚房,儲藏室等,住一家人足足有餘,而我們只住了二個人。

卡加利是亞伯達(西與卑詩省,東與薩克其萬為鄰)之沙漠中的大都市,位於緩和丘陵地上的卡加利,西邊有洛磯山脈的險阻,也是進入加拿大洛磯山的玄關口,也是亞伯達省的第二大都市。

1875年以西北騎兵隊為基礎而建立起來,位於波河(Bow River)與Elbow河的交匯處,以飼育牛隻,栽培小麥漸漸地開拓起來。本世紀在市區南方的Turner Valley發現石油,卡加利一躍而成為現代化的市街,急速發展起來。為此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成為加拿大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於成長迅速,卡加利也無可避免地遭遇到世界其他城市所面臨之各種發展中的難題,但有一項例外,就是此地因無製造業和工業區,沒有空氣污染的顧慮,市中心群聚著摩天大樓,是銀行、投資公司及石油公司的所在地。

卡加利雖已因財富而飛黃騰達,但仍未忘本,每年7月都會舉辦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表演,卡加利牛仔競技大賽(Calgary Exhibition and Stampede),在為期10天的賽程中,除了觀賞精采的比賽,卡加利的居民還會穿載牛仔裝扮,享用免費的煎餅早餐,跳方塊舞熱鬧的遊行。

 

1999年9月6日,星期一,晴時多雲

 

早晨5:30起床後我們向窗外遠眺,遊輪已進入溫哥華美麗的港口。

 

上午6:30我們來到船上12樓甲板上,眺望美麗的溫哥華市。我眼看著這艘遊輪慢慢進港,另一艘大型遊輪先我們進港,這時我們才看清楚,溫哥華高樓大廈節仳鄰次,給人一種富貴的感覺。

 

上午9:30我們下船進入溫哥華海關,由於二艘遊輪同時停泊碼頭,大批遊客便魚貫而下,因此海關偌大的大廳擠得水瀉不通。其實海關並沒有甚麼檢查,排隊等候的時間反而花了許多。

 

上午9:50出了海關,搭上遊覽車,很快抵達這遊輪碼頭附近的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與遊輪碼頭是連在一起的,這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加拿大廣場是86年世界博覽會代表加拿大的展覽場地。其地標為白色篷頂設計有如迎風張開的五帆,取義溫哥華是太平洋城市,與海結緣。

 

加拿大廣場分別由遊輪碼頭、五星級大酒店、購物商場和商業大樓所組成。

 

世界各地旅客要北上阿拉斯加或南下加勒比海都在此登船,故建築物內的餐廳、酒店都豪華高級。建築物內的會議廳及展覽中心(Vancouver Trade and Convention Centre)經常舉行大型展覽,尤以12月初聖誕工藝展銷及12月中的古董聖誕擺放展最為特色。據說,美國現任總統柯林頓曾到此參加過國際會議。在廣場旁有一處噴水池,噴水池上方插滿了除加拿大國旗外還有各省,各特區(亦稱領地)的省旗及特區旗,五花八門,非常耀眼。

 

目前加拿大共有10個省加上3大特區。

 

我們在岸邊參觀,到處都很乾淨。海面上除了大型遊輪外,各種各樣的商船,以及小型遊艇,不停地來回穿梭,是一個繁忙的港口。雖然各種船隻很多,並不覺得擁擠,因為有的是活動空間。

 

上午10:25我們離開加拿大廣場,我們準備參觀史丹利國家公園,途中我們經過溫哥華最熱鬧的市中心(Down town),也經過溫哥華的華埠。由於溫哥華建在一個半島上,因此到另一地區參觀時往往要經過大橋。我們途經Giogia Street,高樓林立,而這些摩天大樓與大樓中間有密封的天橋連結,不管暴風雪或豪雨彼此都可以相通。

 

史丹利國家公園就在溫哥華遊輪碼頭附近,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

 

一百多年前溫哥華曾發生過大火,將溫哥華市全部燒光,市民在苦悶中需要一座散散心的公園。當時加拿大總理史丹利,將現在這塊很大的土地撥給溫哥華市政府以便建設一座大型公園。為紀念這位總理,故稱史丹利公園。但這座公園的產權是印地安人的,加拿大政府祇是永久租借方式使用。

 

史丹利公園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因在市區最繁華的市中心地帶闢園植樹,成為一片綠樹林海。不過,可以說史丹利公園景色變化更勝中央公園。

 

目前進入史丹利公園要買票,主要是加拿大政府近年來在鬧窮,想辦法開源節流。入口旁有一處帆船停泊處,私人租一個帆船停泊的位置一個月租金要花3,000加幣,雖然貴,仍然有很多帆船停泊在碼頭。帆船碼頭對面為海軍基地,只有寥寥幾艘戰艦停泊在那裡,海軍基地的前身為早期印第安人天葬的地方。進入公園內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楓葉樹和針葉樹,左邊草坪上很多人在打板球。就在打板球附近的廣場上樹立8個圖騰柱(Totems),這8個印第安原住民紅杉圖騰柱就是史丹利公園的地標,有的原木素彫,有的滿佈彩繪,都是19世紀的遺物。圖騰柱有紀念柱、家族柱和墓碑柱等作用,柱頂的圖案為族中徽號,餘為酋長代號,族中流傳故事和傳說等。柱中各種動物和圖案等有意義,大熊、雷鳥、飛鷹等都是不同族人的守護神,烏鴉可預告敵人入侵,眼睛代表神靈,青蛙可保圖騰柱不會腐爛,端坐圖騰柱頂的人像多是酋長。

 

我們只參觀其中一部分已覺得這座公園實在很大。所以不管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愛到這有400多公頃,溫哥華最大方公園流連。我們因要趕往鮭魚養殖場參觀,遊史丹利公園暫告一段落,其實史丹利公園要參觀的地方還有水族館、動物園、水上樂園等等。

 

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經獅門大橋來到西溫哥華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Capilano Salmon Hatchery)。當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的海提走到北面,看到坐在礁石上的銅像「Girl in wetsuit」那是仿效丹麥美人魚雕像的另一個海之女兒呢!海之女兒正瞧著溫哥華北方,美麗的獅門橋和遠遠望不見盡頭的太平洋,表達了溫哥華對遼闊海洋的依戀。

 

我們來到史丹利公園最北端是喬治亞海峽,橫跨海峽上空是一座美麗而雄偉的獅門大橋,整座橋樑油漆成深綠色,橋的入口豎立了二尊銅雕獅子,是加拿大國內最長的吊橋,橋位很高,橋下可航行外洋海輪,這座吊橋的設計與監造者,乃是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總工程師史屈勞斯(John B. Strauss),於1939年竣工通車,因此其構造酷肖金門大橋。金門大橋漆成紅橙色,獅門大橋則為綠色,我們從橋上眺望海峽風光,旖旎而壯麗。

 

遺憾的是這座橋的油漆已脫落,露出的鋼架有部分己生鏽,現應再建造一座新橋,但目前加拿大政府連維修的錢都籌不出來,再過幾年勢必變成危橋。

 

加拿大是一個很有人道的國家,加拿大主張在國際事務中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加拿大是聯合國經費捐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7年加拿大對外援助經費高達30億加幣,所以加拿大不是真的窮,而是樂善好施,有捨己救人的精神。

 

過了獅門橋北上,西面即為西溫哥華,簡稱西溫。西溫和北溫一樣,是大溫地區各大城市中景緻最美的了。

 

西溫都是有錢人家的高級住宅區,不單房子大,連草坪花園所佔的面積也夠大,房子好像建在大花園或森林裡,當然沒有圍牆。不過自家周圍的花園草坪時時要整理,否則鄰居會提出嚴重抗議。我個人的感受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寬闊優雅的高級住宅區。只是住這樣美好的環境也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主人必須親自出馬整理和維護環境。

 

不久我們抵達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1977年已設立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不收門票,歡迎參觀。大溫地區有很多鮭魚孵養場,主要是因應加西重要資源之一鮭魚日漸減產而設的。

 

我們參觀的孵養場位在西溫,卡布蘭奴河旁。進門時可以看到許多英文、法文及日文的說明和圖解。這個孵養場是加拿大與日本技術合作,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有深厚的基礎,我們看完圖片和說明便來到卡布蘭奴河,水流充沛清澈,我們參觀的地方築有水壩,水壩下面有數不完的鮭魚準備跳躍過水壩,明知那水壩不能過,它們仍然集結在水壩下面的水池不願離去,它們心裡有數,除了水壩上面的河流直通到故鄉外別無他路,但眼看著鮭魚自身,日漸虛弱,來日無多,不得不採取第二方法,那就是水壩旁有一道人工階梯水道,有少數鮭魚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垂頭喪氣走完這一條水道,最後來到大水族箱,至此,再也無路可逃,那些在水族箱的鮭魚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完全失去原有的活力。當漁類專家來後精挑細選,成熟的鮭魚一條一條抓出來,取出魚卵及精子,人工孵化,再將魚苗放到保溫室的水池,細心養殖一段時間後再放生。被宰的鮭魚,做狗食罐頭,在孵化場的魚類專家能輕易分出鮭魚的種類,連魚苗也能分辨出來。所以在孵化場不會有雜種鮭魚出現。

 

如果讓鮭魚自然繁殖,一對鮭魚的繁殖率僅能有6隻鮭魚的存活率,但是用人工孵養,可以增加到50倍。

 

中午12:30我們再回到史丹利公園西側參觀,那裡一邊臨海,另一邊保留了原始森林面貌。路旁,靠海的部分有籬笆圍著,籬笆外雜草叢生,經常有浣熊出現。我們在那裡等了十幾分鐘,並沒有浣熊出現,倒是看到許多海鷗和加拿大國鳥,在海上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中午12:40我們來到重慶大飯店用餐,味道不錯,大家吃後都滿意。

 

今天是9月6日為加拿大的勞動節,很多公司行號都放假。

 

下午2:50我們來到溫哥華傳統市場,市場很乾淨,東西南北貨皆有,值得稱道的,每一樣商品都整理得乾淨,讓顧客看後就想買,尤其賣海鮮及肉類的攤子,都有透明玻璃蓋著,連魚肉的腥味都聞不到,而魚肉所滴出來的血水都有管子接去作污水處理,價錢很公道,所以來這裡買菜的不僅是太太小姐們,也有很多男人來買菜。

 

我們試探了水蜜桃的價錢,女老闆會講國語,態度和靄,她替我們選個水蜜桃,很大一個水蜜桃約台幣20元。我們買後坐在市場廣場的椅子上吃起來,汁多又甜,非常好吃,現在想起來當時應多買幾個才對。

 

市場靠近海邊,我們來到海邊,有很多海鷗及加拿大國鳥在岸邊散步,當遊客在岸邊吃點心時,它們會走近覓食,趕也趕不走,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接著我們來到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佔地頗廣,觸目都是店鋪,海味乾貨店、茶餐廳、藥材店,雜貨店為其中「主流」商店。唐人街有很多歷史建築物,由於施工精美,雕飾、磚飾有藝術性,已被列為歷史保護文物,只有維修不准拆卸。

 

漫步唐人街,新建築和舊文物並存,可感受到華裔的移民史不斷壯大更新。最後我們來到一處文化中心,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這是香港一位企業家樂捐興建。

 

近年華裔移民人數日增,溫哥華唐人街更是繁榮,成為北美僅次於三藩市的最大規模唐人街。遊歷過北美大城市的朋友都會承認,溫哥華華埠是其中最漂亮整齊的唐人街。

 

1871年卑詩省才正式加入加拿大自治聯盟,但早於1858年,華裔移民已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西岸。加拿大西岸佛拉塞河谷發現金礦,引來大批珠江三角洲的掘金者,是為第一次移民潮,到金礦開採殆盡,便轉做其他粗活。很多華工投入了太平洋鐵路由東至西的鋪路工程。1885年鐵路通車,華工又面臨失業的命運,也有不少華裔聚居在火車站附近人口眾多的地區,經營雜貨、洗衣、餐廳等行業。當年華裔飽受歧視,生活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裔子弟自動參軍報效國家。戰後加拿大聯邦政府才廢除歧視華裔的種種不平等法例,承認華裔移民的地位,賦與投票、參政等公民權。所以從早期華工血淚,中期殷實華商,到近期政壇新秀。如今年(1999)華裔人士伍冰枝榮獲委任加國總督。她7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曾經是出色的女主播,也是一位女強人。最近加國卑詩省省府所在地維多利亞市三年一度的大溫哥華地區市選活動,11月上旬展開連續18天的正式競選活動,今年由於多達14位候選人參與激烈角逐選舉,結果由現年38歲的華裔參選人劉志強高票當選。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華僑不分彼此,大家團結在一起,選票全部投給劉志強。由此可見現在的華裔族群在僑居落地生根,進而融入社會繁榮發展。

 

下午我們來到蓋士鎮,因為這裡經常淹水,又稱水街,現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為逛街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來到這裡大家都在成衣店選購加拿大製具有特色的衣服,送給親友或留著紀念,價錢便宜。稍後我們參觀在一處十字路旁的人行道上舉世僅有的蒸氣鐘(Steam Clock),蒸氣鐘是利用天然瓦斯燒開水,將蒸氣送到蒸氣鐘裡,為其動能,因此不時有白色蒸氣從時鐘上方噴出,好像蒸籠上的水蒸氣一樣,很奇特。

 

蓋士鎮設立於1867年,是溫哥華的發源地。蓋士鎮因一位酒店老板「蓋仙」賈大頓("Gassy" Jack Deighton)而得名。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在1971年時卑詩省政府將蓋士鎮劃為文化保留區(Heritage Area),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保存並繁榮。

 

下午4:00我們來到免稅店參觀,這時我們利用電話卡打長途電話回台灣家裡。在此地購買一張電話卡約300元台幣,一張電話卡可以通話4-5次,很方便。

 

下午5:00我們來到女皇公園(Queen Park),位於史丹利公園附近,同樣需購票才能進去參觀,如果是同一天參觀,只要購一張票,同時可以參觀史丹利公園及女皇公園。

 

當伊麗莎白女皇還是公主時曾來此參觀過,為紀念女皇,故稱為女皇公園。佔地5300公頃,座落於溫哥華市區人口密度頗高的地段,一個150公尺的小山坡上,是漂亮精美的花園。杜鵑花、鬱金香、洋水仙都是公園中最多樣的花木。花園到處開滿紫、白、紅、黃、橙等各色花卉,景色迷人,好像進入仙境。

 

園內高處有Henry Moore雕塑大師作品,主要作品為一群銅像,是在美景前準備照相,其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樣,如果你不仔細看還以為真人,栩栩如生,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最後我們來到圓頂建築物,為寶拉朵花草溫室(Bloodel Floral Conservatory)參觀,為直徑43米的圓頂建築物是溫哥華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將熱帶地區由叢林到沙漠各種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呈現在遊客眼前,種類約達500種。此外,還引進350種以上的熱帶鳥類,目前約有一百多隻,在園內自由飛翔。在此,可盡情欣賞一年四季的熱帶花卉。

 

下午6:30我們再到新世紀自助餐廳用晚餐。

 

晚7:50我們進入溫哥華國內線機場,我們搭乘CP996班機飛往卡加利,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同時鐘錶要撥快一小時,當飛機飛臨卡加利上空時我從空中鳥瞰,實在很美,燈火通明,一望無際。我最初以為卡加利和史凱威或克奇坎差不多大小的城市,沒有想到大得和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差不多大小,著實使我嚇一跳。

 

晚12:50我們住進Prince Royal Hotel,房間很大,有客廳,有二間起居室,還有廚房,儲藏室等,住一家人足足有餘,而我們只住了二個人。

 

卡加利是亞伯達(西與卑詩省,東與薩克其萬為鄰)之沙漠中的大都市,位於緩和丘陵地上的卡加利,西邊有洛磯山脈的險阻,也是進入加拿大洛磯山的玄關口,也是亞伯達省的第二大都市。

 

1875年以西北騎兵隊為基礎而建立起來,位於波河(Bow River)與Elbow河的交匯處,以飼育牛隻,栽培小麥漸漸地開拓起來。本世紀在市區南方的Turner Valley發現石油,卡加利一躍而成為現代化的市街,急速發展起來。為此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成為加拿大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於成長迅速,卡加利也無可避免地遭遇到世界其他城市所面臨之各種發展中的難題,但有一項例外,就是此地因無製造業和工業區,沒有空氣污染的顧慮,市中心群聚著摩天大樓,是銀行、投資公司及石油公司的所在地。

 

卡加利雖已因財富而飛黃騰達,但仍未忘本,每年7月都會舉辦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表演,卡加利牛仔競技大賽(Calgary Exhibition and Stampede),在為期10天的賽程中,除了觀賞精采的比賽,卡加利的居民還會穿載牛仔裝扮,享用免費的煎餅早餐,跳方塊舞熱鬧的遊行。

 

 

 

 

 

 

 

 

 

 

 

 

 

 

 

 

1999年9月6日,星期一,晴時多雲

早晨5:30起床後我們向窗外遠眺,遊輪已進入溫哥華美麗的港口。

上午6:30我們來到船上12樓甲板上,眺望美麗的溫哥華市。我眼看著這艘遊輪慢慢進港,另一艘大型遊輪先我們進港,這時我們才看清楚,溫哥華高樓大廈節仳鄰次,給人一種富貴的感覺。

上午9:30我們下船進入溫哥華海關,由於二艘遊輪同時停泊碼頭,大批遊客便魚貫而下,因此海關偌大的大廳擠得水瀉不通。其實海關並沒有甚麼檢查,排隊等候的時間反而花了許多。

上午9:50出了海關,搭上遊覽車,很快抵達這遊輪碼頭附近的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與遊輪碼頭是連在一起的,這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加拿大廣場是86年世界博覽會代表加拿大的展覽場地。其地標為白色篷頂設計有如迎風張開的五帆,取義溫哥華是太平洋城市,與海結緣。

加拿大廣場分別由遊輪碼頭、五星級大酒店、購物商場和商業大樓所組成。

世界各地旅客要北上阿拉斯加或南下加勒比海都在此登船,故建築物內的餐廳、酒店都豪華高級。建築物內的會議廳及展覽中心(Vancouver Trade and Convention Centre)經常舉行大型展覽,尤以12月初聖誕工藝展銷及12月中的古董聖誕擺放展最為特色。據說,美國現任總統柯林頓曾到此參加過國際會議。在廣場旁有一處噴水池,噴水池上方插滿了除加拿大國旗外還有各省,各特區(亦稱領地)的省旗及特區旗,五花八門,非常耀眼。

目前加拿大共有10個省加上3大特區。

我們在岸邊參觀,到處都很乾淨。海面上除了大型遊輪外,各種各樣的商船,以及小型遊艇,不停地來回穿梭,是一個繁忙的港口。雖然各種船隻很多,並不覺得擁擠,因為有的是活動空間。

上午10:25我們離開加拿大廣場,我們準備參觀史丹利國家公園,途中我們經過溫哥華最熱鬧的市中心(Down town),也經過溫哥華的華埠。由於溫哥華建在一個半島上,因此到另一地區參觀時往往要經過大橋。我們途經Giogia Street,高樓林立,而這些摩天大樓與大樓中間有密封的天橋連結,不管暴風雪或豪雨彼此都可以相通。

史丹利國家公園就在溫哥華遊輪碼頭附近,也是一處突出的半島。

一百多年前溫哥華曾發生過大火,將溫哥華市全部燒光,市民在苦悶中需要一座散散心的公園。當時加拿大總理史丹利,將現在這塊很大的土地撥給溫哥華市政府以便建設一座大型公園。為紀念這位總理,故稱史丹利公園。但這座公園的產權是印地安人的,加拿大政府祇是永久租借方式使用。

史丹利公園有點像紐約的中央公園,因在市區最繁華的市中心地帶闢園植樹,成為一片綠樹林海。不過,可以說史丹利公園景色變化更勝中央公園。

目前進入史丹利公園要買票,主要是加拿大政府近年來在鬧窮,想辦法開源節流。入口旁有一處帆船停泊處,私人租一個帆船停泊的位置一個月租金要花3,000加幣,雖然貴,仍然有很多帆船停泊在碼頭。帆船碼頭對面為海軍基地,只有寥寥幾艘戰艦停泊在那裡,海軍基地的前身為早期印第安人天葬的地方。進入公園內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楓葉樹和針葉樹,左邊草坪上很多人在打板球。就在打板球附近的廣場上樹立8個圖騰柱(Totems),這8個印第安原住民紅杉圖騰柱就是史丹利公園的地標,有的原木素彫,有的滿佈彩繪,都是19世紀的遺物。圖騰柱有紀念柱、家族柱和墓碑柱等作用,柱頂的圖案為族中徽號,餘為酋長代號,族中流傳故事和傳說等。柱中各種動物和圖案等有意義,大熊、雷鳥、飛鷹等都是不同族人的守護神,烏鴉可預告敵人入侵,眼睛代表神靈,青蛙可保圖騰柱不會腐爛,端坐圖騰柱頂的人像多是酋長。

我們只參觀其中一部分已覺得這座公園實在很大。所以不管是遊客還是本地人,都愛到這有400多公頃,溫哥華最大方公園流連。我們因要趕往鮭魚養殖場參觀,遊史丹利公園暫告一段落,其實史丹利公園要參觀的地方還有水族館、動物園、水上樂園等等。

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經獅門大橋來到西溫哥華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Capilano Salmon Hatchery)。當我們從史丹利公園的海提走到北面,看到坐在礁石上的銅像「Girl in wetsuit」那是仿效丹麥美人魚雕像的另一個海之女兒呢!海之女兒正瞧著溫哥華北方,美麗的獅門橋和遠遠望不見盡頭的太平洋,表達了溫哥華對遼闊海洋的依戀。

我們來到史丹利公園最北端是喬治亞海峽,橫跨海峽上空是一座美麗而雄偉的獅門大橋,整座橋樑油漆成深綠色,橋的入口豎立了二尊銅雕獅子,是加拿大國內最長的吊橋,橋位很高,橋下可航行外洋海輪,這座吊橋的設計與監造者,乃是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總工程師史屈勞斯(John B. Strauss),於1939年竣工通車,因此其構造酷肖金門大橋。金門大橋漆成紅橙色,獅門大橋則為綠色,我們從橋上眺望海峽風光,旖旎而壯麗。

遺憾的是這座橋的油漆已脫落,露出的鋼架有部分己生鏽,現應再建造一座新橋,但目前加拿大政府連維修的錢都籌不出來,再過幾年勢必變成危橋。

加拿大是一個很有人道的國家,加拿大主張在國際事務中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加拿大是聯合國經費捐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7年加拿大對外援助經費高達30億加幣,所以加拿大不是真的窮,而是樂善好施,有捨己救人的精神。

過了獅門橋北上,西面即為西溫哥華,簡稱西溫。西溫和北溫一樣,是大溫地區各大城市中景緻最美的了。

西溫都是有錢人家的高級住宅區,不單房子大,連草坪花園所佔的面積也夠大,房子好像建在大花園或森林裡,當然沒有圍牆。不過自家周圍的花園草坪時時要整理,否則鄰居會提出嚴重抗議。我個人的感受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寬闊優雅的高級住宅區。只是住這樣美好的環境也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主人必須親自出馬整理和維護環境。

不久我們抵達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1977年已設立的卡布蘭奴鮭魚孵養場不收門票,歡迎參觀。大溫地區有很多鮭魚孵養場,主要是因應加西重要資源之一鮭魚日漸減產而設的。

我們參觀的孵養場位在西溫,卡布蘭奴河旁。進門時可以看到許多英文、法文及日文的說明和圖解。這個孵養場是加拿大與日本技術合作,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有深厚的基礎,我們看完圖片和說明便來到卡布蘭奴河,水流充沛清澈,我們參觀的地方築有水壩,水壩下面有數不完的鮭魚準備跳躍過水壩,明知那水壩不能過,它們仍然集結在水壩下面的水池不願離去,它們心裡有數,除了水壩上面的河流直通到故鄉外別無他路,但眼看著鮭魚自身,日漸虛弱,來日無多,不得不採取第二方法,那就是水壩旁有一道人工階梯水道,有少數鮭魚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垂頭喪氣走完這一條水道,最後來到大水族箱,至此,再也無路可逃,那些在水族箱的鮭魚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完全失去原有的活力。當漁類專家來後精挑細選,成熟的鮭魚一條一條抓出來,取出魚卵及精子,人工孵化,再將魚苗放到保溫室的水池,細心養殖一段時間後再放生。被宰的鮭魚,做狗食罐頭,在孵化場的魚類專家能輕易分出鮭魚的種類,連魚苗也能分辨出來。所以在孵化場不會有雜種鮭魚出現。

如果讓鮭魚自然繁殖,一對鮭魚的繁殖率僅能有6隻鮭魚的存活率,但是用人工孵養,可以增加到50倍。

中午12:30我們再回到史丹利公園西側參觀,那裡一邊臨海,另一邊保留了原始森林面貌。路旁,靠海的部分有籬笆圍著,籬笆外雜草叢生,經常有浣熊出現。我們在那裡等了十幾分鐘,並沒有浣熊出現,倒是看到許多海鷗和加拿大國鳥,在海上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中午12:40我們來到重慶大飯店用餐,味道不錯,大家吃後都滿意。

今天是9月6日為加拿大的勞動節,很多公司行號都放假。

下午2:50我們來到溫哥華傳統市場,市場很乾淨,東西南北貨皆有,值得稱道的,每一樣商品都整理得乾淨,讓顧客看後就想買,尤其賣海鮮及肉類的攤子,都有透明玻璃蓋著,連魚肉的腥味都聞不到,而魚肉所滴出來的血水都有管子接去作污水處理,價錢很公道,所以來這裡買菜的不僅是太太小姐們,也有很多男人來買菜。

我們試探了水蜜桃的價錢,女老闆會講國語,態度和靄,她替我們選個水蜜桃,很大一個水蜜桃約台幣20元。我們買後坐在市場廣場的椅子上吃起來,汁多又甜,非常好吃,現在想起來當時應多買幾個才對。

市場靠近海邊,我們來到海邊,有很多海鷗及加拿大國鳥在岸邊散步,當遊客在岸邊吃點心時,它們會走近覓食,趕也趕不走,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接著我們來到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佔地頗廣,觸目都是店鋪,海味乾貨店、茶餐廳、藥材店,雜貨店為其中「主流」商店。唐人街有很多歷史建築物,由於施工精美,雕飾、磚飾有藝術性,已被列為歷史保護文物,只有維修不准拆卸。

漫步唐人街,新建築和舊文物並存,可感受到華裔的移民史不斷壯大更新。最後我們來到一處文化中心,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這是香港一位企業家樂捐興建。

近年華裔移民人數日增,溫哥華唐人街更是繁榮,成為北美僅次於三藩市的最大規模唐人街。遊歷過北美大城市的朋友都會承認,溫哥華華埠是其中最漂亮整齊的唐人街。

1871年卑詩省才正式加入加拿大自治聯盟,但早於1858年,華裔移民已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西岸。加拿大西岸佛拉塞河谷發現金礦,引來大批珠江三角洲的掘金者,是為第一次移民潮,到金礦開採殆盡,便轉做其他粗活。很多華工投入了太平洋鐵路由東至西的鋪路工程。1885年鐵路通車,華工又面臨失業的命運,也有不少華裔聚居在火車站附近人口眾多的地區,經營雜貨、洗衣、餐廳等行業。當年華裔飽受歧視,生活艱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裔子弟自動參軍報效國家。戰後加拿大聯邦政府才廢除歧視華裔的種種不平等法例,承認華裔移民的地位,賦與投票、參政等公民權。所以從早期華工血淚,中期殷實華商,到近期政壇新秀。如今年(1999)華裔人士伍冰枝榮獲委任加國總督。她7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曾經是出色的女主播,也是一位女強人。最近加國卑詩省省府所在地維多利亞市三年一度的大溫哥華地區市選活動,11月上旬展開連續18天的正式競選活動,今年由於多達14位候選人參與激烈角逐選舉,結果由現年38歲的華裔參選人劉志強高票當選。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華僑不分彼此,大家團結在一起,選票全部投給劉志強。由此可見現在的華裔族群在僑居落地生根,進而融入社會繁榮發展。

下午我們來到蓋士鎮,因為這裡經常淹水,又稱水街,現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為逛街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來到這裡大家都在成衣店選購加拿大製具有特色的衣服,送給親友或留著紀念,價錢便宜。稍後我們參觀在一處十字路旁的人行道上舉世僅有的蒸氣鐘(Steam Clock),蒸氣鐘是利用天然瓦斯燒開水,將蒸氣送到蒸氣鐘裡,為其動能,因此不時有白色蒸氣從時鐘上方噴出,好像蒸籠上的水蒸氣一樣,很奇特。

蓋士鎮設立於1867年,是溫哥華的發源地。蓋士鎮因一位酒店老板「蓋仙」賈大頓("Gassy" Jack Deighton)而得名。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在1971年時卑詩省政府將蓋士鎮劃為文化保留區(Heritage Area),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保存並繁榮。

下午4:00我們來到免稅店參觀,這時我們利用電話卡打長途電話回台灣家裡。在此地購買一張電話卡約300元台幣,一張電話卡可以通話4-5次,很方便。

下午5:00我們來到女皇公園(Queen Park),位於史丹利公園附近,同樣需購票才能進去參觀,如果是同一天參觀,只要購一張票,同時可以參觀史丹利公園及女皇公園。

當伊麗莎白女皇還是公主時曾來此參觀過,為紀念女皇,故稱為女皇公園。佔地5300公頃,座落於溫哥華市區人口密度頗高的地段,一個150公尺的小山坡上,是漂亮精美的花園。杜鵑花、鬱金香、洋水仙都是公園中最多樣的花木。花園到處開滿紫、白、紅、黃、橙等各色花卉,景色迷人,好像進入仙境。

園內高處有Henry Moore雕塑大師作品,主要作品為一群銅像,是在美景前準備照相,其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樣,如果你不仔細看還以為真人,栩栩如生,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念。

最後我們來到圓頂建築物,為寶拉朵花草溫室(Bloodel Floral Conservatory)參觀,為直徑43米的圓頂建築物是溫哥華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將熱帶地區由叢林到沙漠各種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呈現在遊客眼前,種類約達500種。此外,還引進350種以上的熱帶鳥類,目前約有一百多隻,在園內自由飛翔。在此,可盡情欣賞一年四季的熱帶花卉。

下午6:30我們再到新世紀自助餐廳用晚餐。

晚7:50我們進入溫哥華國內線機場,我們搭乘CP996班機飛往卡加利,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同時鐘錶要撥快一小時,當飛機飛臨卡加利上空時我從空中鳥瞰,實在很美,燈火通明,一望無際。我最初以為卡加利和史凱威或克奇坎差不多大小的城市,沒有想到大得和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差不多大小,著實使我嚇一跳。

晚12:50我們住進Prince Royal Hotel,房間很大,有客廳,有二間起居室,還有廚房,儲藏室等,住一家人足足有餘,而我們只住了二個人。

卡加利是亞伯達(西與卑詩省,東與薩克其萬為鄰)之沙漠中的大都市,位於緩和丘陵地上的卡加利,西邊有洛磯山脈的險阻,也是進入加拿大洛磯山的玄關口,也是亞伯達省的第二大都市。

1875年以西北騎兵隊為基礎而建立起來,位於波河(Bow River)與Elbow河的交匯處,以飼育牛隻,栽培小麥漸漸地開拓起來。本世紀在市區南方的Turner Valley發現石油,卡加利一躍而成為現代化的市街,急速發展起來。為此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成為加拿大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於成長迅速,卡加利也無可避免地遭遇到世界其他城市所面臨之各種發展中的難題,但有一項例外,就是此地因無製造業和工業區,沒有空氣污染的顧慮,市中心群聚著摩天大樓,是銀行、投資公司及石油公司的所在地。

卡加利雖已因財富而飛黃騰達,但仍未忘本,每年7月都會舉辦世界最大規模的戶外表演,卡加利牛仔競技大賽(Calgary Exhibition and Stampede),在為期10天的賽程中,除了觀賞精采的比賽,卡加利的居民還會穿載牛仔裝扮,享用免費的煎餅早餐,跳方塊舞熱鬧的遊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