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椎間盤是有蛋白多醣(Proteoglycan)、膠原蛋白(Collagen)的基質(Matrix 所構成。經過椎間盤變性後轉變為脆弱,在神經進出的脊椎管發生,膨出、脫出或突出,壓迫神經,產生症狀。

   本疾患多發生於20~40歲,男性的發生率較多。

   談到發生原因,最近的研究,與遺傳有關,有多種基因被發現。

   在變性的椎間盤與神經接觸的部位,發生各種炎症,有TNFα、Interleukin的細胞激素(Cytokine)的表現,同時有巨噬細胞(Macrophage)的入侵。手術時,可以看到很多血管浸潤椎間盤疝氣及其內部,炎症很像燒傷。這種炎症除有壓迫以外,在急性期,炎症為主要原因。

   腰椎椎間盤疝氣(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的症狀,在安靜時,採用任何姿勢均會疼痛,因為不想動,就能靜下來,可說很痛苦的疾病。對疼痛的治療,通常使用NSAIDs,如果症狀太嚴重時,有時使用影像診斷或MRI找出神經根的確實位置,在透視下,穿刺神經根,將局部麻醉劑或類固醇打進去。

   談到椎間盤疝氣的治療,原則上是保守療法Conservative treatment),因為發病3個月後,多數病患會自然好轉。但有一部分的椎間盤疝氣會引起膀胱直腸障礙,有的慢慢形成,但也有進行性運動性的麻痺,在這種情形之下,不是使用保守療法,盡可能早日開刀治療。如果3個月的保守療法無效,視病患的意願和社會背景,在病患的同意下開刀治療。

   談到手術治療,主要是使用內視鏡或顯微手術,切開的傷口僅2公分,同時很少傷到肌肉,恢復快,通常住院2~3日,就可出院。

   談到出院後的復健,疝氣切除後,神經的症狀會改善,同時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也會改善。但手術後不能做向前彎曲,或腰部的旋轉,因為並沒有把椎間盤全部摘除,因此做上述動作,很可能本疾患會復發,要注意姿勢。

   談到使用藥物,溶解疝氣的方法,在美國及歐洲,曾經做過,效果也不錯,使用的藥物為Chymopapain,它是一種蛋白質分解酵素,而這種蛋白質非人類蛋白質,因此少數病患會引起過敏反應,日本並沒有引進使用。

   日本名古屋大學為中心研發的Chondriase正在做臨床試驗,比起內視鏡治療,有更低的侵襲性,不過,只能適用於膨脹型疝氣。

   最近的研究顯示,急性期的疼痛與炎症有關。剛才提到的椎間盤疝氣容易從脊椎管突出,越大越容易退縮,使用MRI顯影,增強效果比較高的疝氣,容易退縮。從動物試驗,炎症性細胞激素(Cytokine)在疝氣表現,其次是巨噬細胞為中心,在疝氣中入浸,再由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分解疝氣。目前日本正在使用MMPs做臨床試驗,曾做過試管試驗及動物試驗,都證明有效。目前使用於臨床,觀察病患,觀察其效果如何。。

   通常罹患本疾患的,多數為20~40歲的社會中堅分子,當急性發作時,要長期安靜住院治療,不如將MMPs直接打入疝氣,使疝氣變小,如此,可以節省病患和醫療人員的工作時間,一舉數得。

 

關鍵字:腰椎椎間盤疝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腰椎椎間盤疝氣。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