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飲酒是否會造成致癌因素,依據WHO 2007年的見解,含有酒精的飲料,可致舌癌、牙齦癌、咽頭癌、喉頭癌、食道癌,也就是口腔的癌症。其它還有發生原因不大清楚,可能也會引起大腸癌。在國外的研究己證實,飲酒與乳癌有關,但日本尚未證實此點。從前認為肝癌與飲酒有關,現還在評估中。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胃癌與胰臟癌可能與飲酒有關。但日本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不夠齊全,雖然有幾種研究,可能與飲酒有關,但在生活上,有吸菸的人,通常都會喜歡喝酒的情形多見,胃癌與胰臟癌是與吸菸的關係比較大,如此一來,由於飲酒引起的就不易確實證明。

   談到發生機轉,通常談到飲酒,一般人總認為,濃烈的酒直接喝下去,引起炎症而致癌,但並不是這樣。通常在研究中,並沒有因酒的種類不同,發生食道癌的情形就會不同。日本的研究認為,如果濃烈的酒(Stout wine直接喝下去Straight,可能會有一點危險。

   當酒精濃度很高的酒,經食道後,食道粘膜有製造乙醛(Acetaldehyde的酵素。雖然WHO認定,Acetaldehyde對人類有致癌性,其最大的根據是食道癌的研究。有分解乙醛脫氫酶(2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簡稱為ALDH2,因為分解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的作用較弱,但病患還是無節制的飲酒,這種病患占日本食道癌的70%。這種分解Acetaldehyde酵素較弱的人,年青時,飲酒就會臉紅,慢慢鍛鍊後,變成能喝酒,而導政食道癌。但是這種情形在歐美人士很少見到,這種情形在日本、中國及台灣變成食道癌的原因,結論是Acetaldehyde是致食道癌的主要物質。

   日本在1995年就發現這種現象,後來很多研究也證實此觀點,現在是公認的現象。

   在血液中Acetaldehyde經肝臟會被強有力的酵素分解,同時其它器官,除食道外,都同樣有酵素分解Acetaldehyde。為甚麼食道的分解Acetaldehyde酵素會變少的問題。同時分解酵素少的人,酒量也不可能太大,如此一來,飲酒後會有過多的Acetaldehyde累積。另一方面,唾液中的Acetaldehyde比起血液中的Acetaldehyde顯著過高,從細胞實驗,是基因受到傷害可見到高濃度的Acetaldehyde。發生咽喉癌、喉頭癌較多的原因,是因為唾液中的Acetaldehyde的濃度較高,其原因就是口腔中的細菌會利用乙醇(Ethanol製造Acetaldehyde。因此唾液中的 Ethanol與血液中的 Ethanol濃度是同一種濃度。當一個人喝到酒醉時,唾液中的Ethanol會被製造成大量的Acetaldehyde,於是把它吞下。

臨床上可以從基因的檢查發現,此人可能會發生食道癌的機率很高。但是還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超過40歲的人,2個問題:「喝一杯啤酒臉會不會發紅?」「剛開始喝1~2年啤酒,有沒有臉發紅?」,如果回答有,表示為臉潮紅(Frasher),也就是 Acetaldehyde的分解酵素較差。大約90%的準確度可瞭解到,對Acetaldehyde的分解酵素強或弱。因此如果有Frasher的病患酗酒又吸菸,那是最危險。

   食道癌的70%的病患與酒有關,也就是對Acetaldehyde的分解酵素較差,病患還繼續酗酒有關。通常談到Acetaldehyde的分解酵素較差的人,日本稱「下戶」,意思就是不會喝酒的人,占人口的10%以下,這種下戶,你請他喝酒,他也不會喝,這種人不會有酒害。

   談到基因分為「強」和「弱」,如果從父母各獲得1支的基因,為表現型,就是1支「弱」,另1支「強」,這一組稱為雜合突變(Heterozygous mutants,占人口的35%。也就是會多喝酒的人,在其中不是很多。飲日本酒3合的人,大約4人中有1人,有酒依賴性的人,在Heterozygous mutants中占15%。這種人通常進入社會工作後,因有較多的喝酒機會慢慢鍛鍊成「酒鬼」,這種人可說很危險,因為這種分解Acetaldehyde酵素不會被誘導,在經常喝酒中,慢慢變成作用會增強,臉也不會發紅,也就是產生抗藥性。

 

 

關鍵字:飲酒與食道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飲酒與食道癌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