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d二聚體D-dimer),不知甚麼原因,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即有血液凝固系被活化的病態,因而產生凝血酶(Thrombin),接著產生纖維蛋白(Fibrin),導致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 Congealing fibrinogenolysis system 活化,而產生纖維蛋白溶解酶(Plasmin)Plasmin溶解Fibrin所產生的最終產物為D-dimer
  談到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在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檢測FDP(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D-dimer有何不同,(FDP為纖維蛋白分化物)
FDP也好,D-dimer也好,都會促進上述疾病惡化的標記。如果要檢測DIC最優先檢測FDP,因為FDP升高最快。要注意FDPD-dimer會發生乖離的病態,即會發生不同的病態。也就是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不能形成纖維蛋白的血栓,反而造成過度活化的情形。例如前骨髓球白血病Myeloblastic leukemia without maturation),前列腺癌等,會引起FDP增加,而D-dime輕度增加,因此,兩者要同時檢測同一檢體,才能瞭解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的病理。
  凝固系被活化後,身體防禦系統方面,有溶解血栓的機構,會被活化。因為有這種情形,血栓才會被控制。但是有的病態,有感染症或嚴重敗血症,凝固系同樣被活化,但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被抑制,於是發生,持續溶血現象,導致缺血性器官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會分不清,FDPD-dime與血栓的關係,也就是不易把握血栓的量及病態,這時要檢測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 Fibrin monomer,即檢測凝固系 Coagulating system的分子標記。
  日本循環器學會,參考各種治療指針,測定D-dimer對血栓症的發病的預測,可靠性很高。但另一方面,國外的文獻,如果罹患DOAC,直接口服抗凝血藥物或Warfarin的維他命K阻礙藥比較,如果病患罹患心房顫動,檢測D-dimer的多寡與發生血栓有差別。如果要定期測定D-dimer,可能沒有多大意義。
  其次談到下肢表淺的靜脈瘤,也會產生異常值的問題。這種情況,多數為靜脈瓣功能異常,形成下肢的靜脈瘤,如果是深部靜脈血栓症(DVT),從阻塞的深部靜脈,發生側副血行路Collateral vein,發展成於表淺副血行路,形成表淺的靜脈瘤。這種靜脈瘤,檢測D-dimer,可能有意義。如果沒有症狀,檢測D-dimer可能沒有意義。 
  談到D-dimer的大小,與疾病的關係。如果會發生抑制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則視血栓的大小,也會多少產生D-dimer,例如肺栓塞症時,肺動脈的血栓塊,範圍很廣,或者DVT病患,血栓不大,但範圍很廣,發生全身性血栓,則D-dimer會產生高值。
  談到D-dimer值,超過1020μg/mL病例,做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生DVT的可能性會很高。除此之外,D-dimer值升高時,考慮到的疾病,還有那幾種。
如果D-dimer值在1020μg/mL病例,常見於靜脈血栓栓塞症病患。如果超過這個數值,要考慮到DVT肺動脈血栓栓塞症及DIC,在做鑑別診斷時,可能會發現,有兩種疾病合併在一起的情形,也有可能。
  談到血栓形成時,有小血管及血管,臨床上小血管形成血栓多見,因小血管形成血栓總量多,因此,檢測D-dimer,都會升高。
  抽血時也要注意,如果抽血後,血液沒有好好攬拌,或者抽血的量不夠多,很可能不會引起凝血反應。因而產生Fibrin,導致凝結纖維蛋白原溶解系統活化,則短時間內,Fibrin被分解,而不能檢出D-dimer。通常血液在血管中,就要條件夠,在數小時內就可產生D-dimer
  檢測D-dimer,要標準化,目前在日本還是有困難。因為每位病患,Fibrin被分解後,大小不一致,而在檢測方面,使用那種抗體檢測,其檢測數值會不同。也就是各廠商研發出來的單株抗體不同有關。因此,目前檢測D-dimer,要標準化,可能還有困難。
 
 
關鍵字:d二聚體D-dimer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d二聚體(D-dimer)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