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日本機器人手術,於2009年 11月開始,而美國是2000年前後開始,日本遲了些。日本使用機器人手術,2010年日本統計,有500病例,但是到了2016年,增加到1萬7,000病例,每年都在增加。
健保核准使用機器人手術的有限。2012年核准使用機器人手術於前列腺惡性腫瘤。2016年核准使用機器人手術於腎臟惡性腫瘤,尤其是腎臟部分切除。其餘的機器人手術,健保不付費。
至於消化道使用機器人手術,現在研究階段,由研究費支出,或者病患自願付費,屬於自由診療範圍。
美國不受健保限制,基本上在泌尿系統及婦產科,多數使用達文西(Da Vinci)機器人手術。例如,2004年美國做前列腺機器人手術,僅有10%,到了2015年,使用機器人手術,增加到80%,尤其是婦產科的惡性腫瘤,如子宮癌等80%以上使用機器人手術。
日本外科醫學會,已向健保提出申請,希望在2018年,核准使用機器人,做食道癌、胃癌及大腸癌手術。
從全世界的趨勢來觀察,使用機器人手術,每年都在增加10%。可見機器人手術,有增無減。
談到機器人手術的好處。
1. 機器人的關節,比醫師的多,機器人有7個關節域,較人關節靈活,可以深入骨盆手術,很易操作。
2. 有防止手震功能(Tremor filter)
3. 可觀察更深內部,為3D影像,同時可以放大觀察。
談到剖腹手術,即使機器人手術再進步,視情況,可能還用得到。就要好好訓練還是可以做到。使用模擬器(Imulator)訓練,2種機器人手術都要同時訓練。
病患有時要使用到剖腹手術的情況也是會有,如沒有辦法控制出血時,還是要做剖腹手術。內政部將規定,凡是要使用達文西(Da Vinci)機器人手術的醫院,要有處理緊急狀況發生時的處理機制。
機器人手術訓練,日本稱為Robot Console,如同醫師,要進入外科要練的模擬操舵處(Cockpit),其中有(用手)觸摸(Handle)、加速(Accel)及腳踏開關 (Foot pedals)。準備做機器人手術的外科醫師,可在模擬操舵處(Cockpit),如何穿針、打結及止血操作,還能計分。如此,能及格,就可獲得證明(Certification)。也就可做機器人手術。但實際操作時,還是要有經驗外科醫師,在旁指導。
通常1個人做外科手術,因為這種情況下,外科醫通常有3隻手,其中1隻手拿照相器。如果有2部Console,就2人做,那是用於教育用。
如果這種技術,很多外科醫師都能學,就會普遍化,對社會的貢獻必定很大。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使用機器人手術,醫療費用很高。因為一部機器人,要價3億日圓,還有其它消耗器材,自然比一般手術,貴很多。如果機器人的價錢能降下來,將來機器人手術可能會普及化。
如果外科醫師對病患的治療能夠選擇一般手術和機器人手術,會選擇那種的問題,自然會選擇機器人手術。還有機器人只能使用5~6年,新的機器人就會推出,現所用機器人為第3代。
現日本機器人手術,健保限於前列癌手術。
關鍵字:內視鏡下及機器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