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B型肝炎在日本的流行病學,帶原者有11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
談到罹患B型肝炎的年齡層,自1986年日本實施母子感染的預防措施,很成功,因此,在此以前出生的,到了老年,可能會有越多的病患,成為帶原者。
據WHO的統計,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2~3億人。
目前因全球化的關係,從亞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另一種從歐洲傳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因為歐洲傳染,從來在日本未曾有的,容易轉變為慢性病毒,這就成為一個問題。另外一種來原就是,日本許多企業,向海外移走,同時日本勞工,跟隨公司走。因此,日本勞工被B肝感染的,還是有。
談到B肝感染的途徑,日本的感染途徑,多數為母子感染,當新生兒出生時,是在免疫耐受性(Immune tolerance) 的狀態出生,與病毒和平共存。當胸腺退化時的青春期開始發病,或者此前開始發病。如果是較短的病程,半年至1年的時間,肝炎就會消失,平均為2~3年才會消失。但最終有幾成,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這是問題所在。
談到診斷,測定B肝病毒表面蛋白的HBs抗原,是否有病毒存在。如果檢查陽性,進一步檢查病毒的含量,可做HBV-DNA測定,其次做B肝,有無活動性的檢查,可以測定ALT,如此就可以獲得診斷與開始治療。
談到日本人與歐美人B肝有何不同的問題,從歐美感染B肝為,基因型A,如果成人被感染,日本的統計資料顯示,有7.5%會轉變為慢性化。日本原來B肝為基因型C,雖然母子感染後,也會有轉變為慢性化,但如果成人被感染後也會轉變為慢性化,但僅有1%。但B肝基因型C為增殖力很強的病毒,因此,比較容易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
談到B肝最新檢查,即HBs抗原的篩檢,現可做到HBs抗原的定量測定。
HBs抗原的定量測定,具體的為100單位/Ml,如果檢測數值低於這個數值,就不會轉變為肝硬化及肝癌。也就是病毒的量越高,就越容易轉變其它疾病。
談到治療,如果抗原的定量測定,病毒的量很低,就不必治療。如果定量測定高的時候,有2種藥物可以選擇使用,第1種為核酸(Nucleic acid),核酸類似製劑(Nucleic acid analog)。
,第2種為干擾素(Interferon)製劑。
在這兩者之中,干擾素製劑,比起核酸類似製劑好,但是使用干擾素製劑治療,最後只有2%的病患,轉變為陰性,而核酸類似製劑僅有數%。因此,最好使用干擾素製劑為第一優先治療。
目前干擾素製劑的治療,做成注射用PEG化製劑,即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 ,可以每週注射1次,共注射,48次,也就是48週。注射完後要觀察其免疫反應,有的病患,注射完後,要等到2~3年始有免疫反應。也就是說,治療完後,還要追蹤觀察2~3年。
談到注射干擾素製劑的副作用,因為干擾素的產生,是當1個人罹患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時,會誘導產生蛋白,即干擾素。因此注射干擾素,有時也會出現,如流行性感冒的症狀,頭痛、發熱、消化道的症狀,也會有關節痛的症狀。干擾素有活化免疫反應的作用,潛伏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有時會表現出來。
核酸類似製劑與吾人身上的DNA構造很相似,當病毒代替DNA增殖時,核酸類似製劑,已進入體內,抑制DNA增殖的作用機轉。目前日本推出的核酸類似製劑有2種。Entecavir及 Tenofovir,1日服用1次,服用核酸類似製劑,多數不能停藥,一停藥後,病很快復發。就如同生活習慣病、高血壓、糖尿尿病要長期服藥。
HIV和B肝病毒有類似情形,都會進入細胞核增殖,使用抗病毒藥物,可說很難根治的疾病,這兩種疾病有類似。
談到核酸類似製劑這2種藥物的副作用,Tenofovir對腎臟有副作用,但就要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產生副作用,因此,這2種藥物,可說很少有副作用。
談到B肝的預防接種,全世界有180個國家以上,在做B肝的預防接種。日本因母子感染治療很成功,至今還沒有實施B肝的預防接種。但全世界發生全球化的問題及容易造成慢性化的問題,日本也決定,於2016年4月實施B肝的預防接種,也就是1歲以下嬰兒,接種B肝的預防接種3次。
談到使用免疫抑制劑,對B肝的影響。一旦罹患B型肝炎,即使治療後,病毒還是會有再活性化的現象,有血液增殖器官腫瘤,或做做骨髓移植,如果不注意,會發生很高的,有數十%的比例,發生再活化。例如使用於類風濕性治療的TNFα阻礙劑,有不到10%的病患;固態癌的病患,有2%會再活化。目前日本推出的指引(Guidline),參考並遵守,可使B肝不再惡化。如果不幸再惡化,就要開始使用核酸類似製劑治療。談到日本的指引,也有重點提示,參考重點提示也會有幫助。
關鍵字:B型肝炎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