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炎症性腸疾病的糞便移植法,炎症性腸疾病有許多種,能做糞便移植法為潰瘍性大腸炎。病患要先登記(Entry),其中為輕度和中度的潰瘍性大腸炎做糞便移植。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 CD)為嚴重腸炎,不易治療,因此,不再本研究範圍內。

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都是原因不明的疾病,所有治療都是對症治療。雖然現有生物學製劑可以治療,因此,想到糞便移植法,是否能根治。本次臨床試驗,不使用生物學製劑,也不使用抗免疫療法,而是一種簡易治療方法。

這種觀念的來源是從難治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後,發生難治性下痢及 難治性感染症。而對這種疾病的治療,糞便移植法很成功,因此,開始試這方面的治療。

談到潰瘍性大腸炎腸內菌叢(intestinal flora多樣性低下,即生態失調(Dysbiosis) ,也許生態失調就是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原因。

腸道菌叢在新生兒出生時,從母體的陰道傳入細菌,然後在腸道生存。會隨著飲食的影響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不能配合,使得日本潰瘍性大腸炎的病患已超過20人,年青人發生,老年人也發生。其發生原因,可能與環境衛生、飲食及其它原因有關。也就是社會環境與腸內環境不能配合,也可說一種過敏反應。

談到那種人被選為提供者(Donor ,先談健康的定義,實在很困難。不過在篩選提供者(Donor 要做3種檢查:

1.血液檢查

2.糞便培養

3.大腸內視檢查
    健康的定義,例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脂質異常,或有其它疾病,不能選為提供者(Donor ),血液檢查及糞便培養有異常時,也不能選為提供者(Donor ),大腸內視檢查有息肉(Polyp)或腫瘤,也不能選為提供者(Donor )。

    談到提供者(Donor 如何處理 的問題。領受者(Recipient)要到提供者(Donor )家,領取24小時新鮮糞便,再送到醫院。醫院再將糞便溶解於生理食鹽水,200~300cc 溶解之,用紗布過濾,後製成糞便溶液。使用劑量為
150cc,當做內視鏡檢查前,服用腸道洗淨液後,將經過處理糞便150cc,送領受者(Recipient) ,可見這種治療花費不多,但很麻煩。

最初做糞便移植時,要2等親始能為提供者(Donor ),但這種情況下,找不到提供者(Donor ),後來改為16歲以上,願做提供者(Donor )即可。不久發現完全與領受者(Recipient)沒有關係,作為提供者(Donor ),成功率不高,最好是親戚、同事等,與領受者(Recipient)有關係的,成功率較高。
  目前的研究,糞便移植1次,觀察8週。登記(Entry的,有20位,現做了13位移植。移植後最重要的就是觀察糞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的安全性, 移植後有沒有出現安全問題。然後8週後,使用內視鏡檢查。本研究在前處置時並沒有服用抗生素,那樣做,如果移植有效,會分不清,抗生素有效,還是移植有效。
  FMT時,病患原來服用的藥物不必停藥。在13位移植中,有1位因服用的藥物有副作用而停藥,結果症狀有緩解,此點也是1種新發現
  FMT後要觀察1年半,才能看出移植結果。
    

 

關鍵字:炎症性腸疾病的糞便移植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炎症性腸疾病的糞便移植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