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憂鬱症(Depression)是病名,憂鬱狀態是一種症狀,兩者是完全不同。例如一個人罹患流行性感冒時的「發熱」就相當是憂鬱狀態,是一種症狀,而「流行性感冒」就相當是憂鬱症,是一種病名。

    目前憂鬱症的患者增加很多,例如有人遭到很大的衝擊,如親人過世,或公司有很大的改革,要限時執行,或事業上不順利,很多人會因而發生憂鬱狀態,或發生絕望感。如果最親密的愛人逝世,發生憂鬱狀態可能會持績1-2年,其間一直不能好好吃飯,甚至覺也睡不好,這段時間還沒有妨礙到健康的程度,但抱著寂寞的心情生活是為憂鬱狀態。

    但是變成憂鬱症的時候,則吃不下,吃甚麼都不好吃,甚麼東西都不想吃,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快就醒過來,或者不想睡,或者白天去買東西,到了百貨店不知道要買甚麼東西,這表示意志不集中,如果日常生活出現許多問題時可視為憂鬱症。又如錢包掉了,一般人都會憂鬱,或心情不好,幾天過去後就算了,但掉了錢包有的人可能2-3個月都睡不著,那就要考慮憂鬱症。兩者在臨床上要把它分得清楚有時也有困難。如果症狀明顯,對日常生活發生困難,是否憂鬱症,那就不管它,因為有症狀,生活發生困難,那就得治療。在這種情形下,有明顯的疾病就要用藥物治療,無明顯的疾病就不必用藥物治療,這種觀點並不恰當。

    如果一個每天熱心幹活的人被告知,得了絕症,最初是惶恐,一時頭腦空白,想要否認這個事實,也就是自己不會得癌症。但慢慢的就開始想要結束自己的事業,注意養生。當發現養生並沒有多大效果時,就開始憂鬱,經過憂鬱不想動的狀態後就能接受死亡。與此同樣情形,當自己最親愛的人死亡,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因親人的死亡發生惶恐,起初並不認為親人死亡的事實,好像親人還活著的感覺。逐漸的病患開始認為,為何這位親人先他而去,開始生氣,這就是生氣的階段。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後慢慢接受死亡的事實。在此情形之下,治療的基本原則就是改正病患不良的思考,如此就可防止自殺的危險及防止死亡。在輔導病患思考正常的期間,也就是恢復的這一段時間如何過正常的生活,不致於惡化,這就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從臨床的觀點來觀察憂鬱症、憂鬱狀態、抑憂鬱狀態都不要把它視為有差別,只要日常生活上有困難就要早期治療。

    目前主要的治療藥物為抗憂鬱藥物為主。最初在此情況下各種症狀會開始惡化,尤其是不安會出現,病患的心裡想著,以後就不能生活下去,向不好的方面去思考,也是負面的思考,是憂鬱的人所見到的「認知」的歪曲,這是憂鬱的一種症狀,如果出現這種症狀,則不安會越來越嚴重,會消耗精神,恢復就會變得困難。在此情形下,可以使用抗不安藥物,使一時或有限的時間改善不安,引導至恢復的途徑。在用藥的問題上即使使用低劑量,也會形成藥物的依賴性,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最好使用長效的藥物,一日服用一次或二次的藥物較妥當。使用抗憂鬱藥物是治療憂鬱最好的方法,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加上抗不安藥物,合併使用 1-2個月,當抗憂鬱效果出現時,不安也會隨著消失,這時再刪除抗不安藥。

    此類病患總是向不好的方向思考,即使做得很好還是認為做得不好,那就好提示病患,這方面要稍為思考,或重新思考,然後病患會慢慢瞭解,其實做的7-8成都不錯,才能注意到這些地方,開始想到:「原來能夠做好80%,只有 20%沒有做好」。病患瞭解這一點後心情會慢慢放輕鬆,而且還會想再去做做看,心情會開朗起來。如果,相反的,想到做不到,則恢復會變慢,情況會越來越遭,此時有人指點應該是好的。因憂鬱使人有如此的想法,並不是病患本身不好,而是憂鬱症使然,因此不加以改善就不行,病患本身並沒有是帶有憂鬱,要使病患有這種想法是很重要。如能克服這種困境,不要把它向不好的地方想,這一點很重要。總之,好好聽對方的談話內容,並能接收對方的談話,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心情能夠安定下來就會輕鬆。其次因見解不一樣,接收的情形也不一樣,則心情因而改善,如此認知的歪曲的事實改善,可以使得藥物不必使用那麼多。向患者暗示能治癒是重要之點,還是先要讓病患見到光明的一面,使病患有信心,此點在指導上是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