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日本胃癌危險度的檢查,日本自6年前稱為ABC健康檢查,檢查菌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通常簡稱為pylori,檢查有無Pylori菌及有無罹患胃炎作為胃癌危險度個體的判定,並不是發現癌症的檢查。

   日本在6年前,曾出版「胃癌危險度個體檢查」的參考書,A組是健康的胃粘膜,幾乎是胃癌發生近乎零。曾分為A組、B組、C組、D組共4組,危險度會隨之升高。自2013 2月,日本健保對Pylori菌感染的病患可以做除菌療法,已有超過100萬人做這種治療。

   B組是Pylori菌抗體(十),前胃蛋白酶(PepsinogenPG)(-),如果能夠除菌,就會轉變為A組,兩者均為(-),在這種情形下就會變成偽A組,但還是會發生問題。

   談到C組是由胃萎縮有明顯的一組,前胃蛋白酶陽性、Pylori菌抗體(十),則有500人中有一人會發生胃癌的危險組。

    談到D組,胃萎縮很嚴重,Pylori菌無法在上面生長,抗體價也相當低,Pylori菌抗體價值(十),其隔斷值Cut-off為(10)以下(-)的情形會比較多。因此有(-)(十)組,也就因而分為4組,從大型研究顯示,在80人中,可能有 1人會罹患胃癌。因此目前認為,只要胃有Pylori菌,就要除菌治療。對於B組、C組、D組這3組,一定要除菌,從前就已感染Pylori菌,但發生胃癌的情形,各各不同,一定要使用內視鏡追蹤觀察。具體的方法要與醫師諮詢。

  談到除菌與內視鏡檢查的重要性,其中C組與D組一定要推薦除菌,C組除菌後,(PG)還是會出現陽性。也就是除菌組(Eradication組:E組),較新的分類分為5組。說到罹患癌症的危險度是按BCD升高,但現在很難按這個順序區分。BCDE組,每一間隔,要使用影像檢查追蹤,然後有主治醫師加以診斷。如果能使用內視鏡追蹤觀察最好,如果做不到,可以使用X光追蹤觀察。綜合判斷,由負責除菌的醫師實施。

  這種構想是從肝癌的治療而來,先是檢查肝癌病毒,然後使用影像診斷,再請專科醫師診斷,然後使用干擾素治療。胃癌是證實有感染,如有感染除菌是最重要的第一次預防。如果年長的人,可能進入發癌的年齡,除了除菌以外,還要,加上影像診斷及主治醫師的檢查。

  如果是較年青,也就是40歲以下,如有Pylori菌感染,那就馬上要除菌,這也是第一次預防,有時這樣治療就算結束。但是上了年紀的人,因過去的感染,導致萎縮性胃炎,已很難恢復正常,因此為早期發現胃癌,要追蹤觀察,也就是做第二次預防。目前推薦使用內視鏡或X光追蹤觀察。

  談到預防胃癌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問診時,要問明,有無除菌。第二就是Pylori菌的抗體價。如果其隔斷值Cut-off)在,除菌後是高值組,要懷疑,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會很高。另外日本的醫學會也提出,PG值可以推測胃癌的發生,如果PGⅠ的值為30以下,會出現分化的型態,萎縮型胃癌多見的報告。另外PGⅡ為30以上時,發生未分化型的胃癌的發生率較高的報告。因此,要把PG絕對值記下來,可作為將來癌症分類的參考。目前還不能證明,其與胃癌的危險有關。

   在檢查時會出現偽陽性與偽陰性。談到偽陰性大部分為除菌後組。其它還要注意Pylori菌的抗體價及PG的報告。也有將PGⅠ與PGⅡ的比Ⅰ/Ⅱ),4.5比較好的報告。因醫院的報告,病例不多,多少會有出人。所以目前的研究為過渡時期,對主治醫師來說,要做定期檢查,所以病患要與主治醫師連繫。

   胃癌的發生,可能各地區都會有差別,如日本的北方和南方的發生率,可能會不一樣。如果Pylori菌陰性,PG陽性,同時PG陽性高值,一定要做追蹤檢查。其它B組、C組、D組都要追蹤檢查。除菌後,有時還要繼績測定PG,因為沒有充分的證據(Evidence),如果胃有萎縮,可歸於同一類。

   基本上,ABC健康檢查目的就是危險度的判定,但對降低醫療費用,減少有危險的病患,其意義可說很大。因為這種檢查是血液檢查,可以在特定的健康檢查,或者一般的健康檢查,都可加進本項目。目前在日本已引起很大的注意,這是罹患癌症危險度的檢查。這種檢查並不是要發現癌症的檢查,是一種可能罹患癌危險度的檢查。

 

關鍵字:胃癌危險度個體的判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胃癌危險度個體的判定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