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胰臟頭部的囊胞腺腫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囊胞好比一個袋子裝滿水的形態,在胰臟有各種的囊胞,目前最多見的是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在胰管內發生乳頭狀腫瘤,產生粘液,發生腫瘤性的病變,同時擴張胰臟的分支管,因而在超音波可以看到許多的囊胞。其發現的機率,如果使用超音波檢查,成人及老年人約有10%。其中可觀察到主胰管稍為擴張,胰頭部有囊胞性病變,這樣的變化要與其他病變鑑別的不多。這種情形多數為胰管內發生乳頭狀腫瘤,或者是慢性胰臟炎。
在門診病患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病患,尤其現在影像診斷發達的日本,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病患。剛開始日本也把它當著前期癌病變,切除後也沒有發現癌的病變,多數是良性或者是非腫瘤的情形多見。於是把這種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分為3種型態:1. 胰臟的主管擴張的型態,稱為主管型。2. 胰臟的分支管擴張的型態,稱為分支管型。3. 複合型,即胰臟的主管及分支管稍為擴張的情形。其中胰臟的主管擴張到1cm-1.5cm及複合型的病患,比較容易得癌症。胰臟的分支管擴張病患很少發生癌。如果按其大小的分類,胰主管型分為6mm、7mm及1cm,如果大於1cm,則惡性的情形比較多。如果是分支管型擴張,而以囊胞的大小來測量其大小,有時有困難。因此如果是囊胞比較大,或者有變大的情形,即使小的囊胞也要注意,有變癌症的可能。此類病患日本曾追蹤檢查10~20年,其大小有7~8成不變,即使變大的病患,擔心會有癌病變,因此用外科切除,結果都沒有發現癌病變。因此現在的看法是,不要把胰主管的大小來決定,有無癌症的變化,而是要觀察胰主管的管壁上有無隆起的結節,如有則可懷疑為癌。
本疾患是日本於1982年癌研究所的大橋先生首先發現其病態,然後向全世界發表。最初誤認為可能是日本的風土病,後來美國和中國也發現此類病患。日本發現得多,其原因可能是與影像診斷普及有關。但是把此類疾病都認為是良性也不妥。因為其中會有10%在囊胞旁或離囊胞不遠處發生浸潤性胰管癌,此點務必要向病患說明清楚。
如果本疾患的粘液阻塞胰管也會引起胰臟炎,因此有胰臟炎的病患也要考慮囊胞腺腫瘤。
本疾患的發生與喝酒的關係不大,但有1/4的病患與糖尿病有關,其原因不十分清楚,因此還是要注意飲食療法。如果懷疑有本疾患,那就要轉到外科手術,做手術還不需要做到淋巴腺廓清術等,只要做到小型手術即可。目前高齡者發生的情形比較多,而且有結節的病患也多,這種情形就做追蹤觀察,因為生長很慢(Slow growing)的關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