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青春期的運動障礙是在運動的時候,反覆運動所造成的障礙,主要原因是過度使用有關。另一方面在運動時,發生的外傷,要與運動障礙區別。但是,因一次的外力引起的運動外傷之中,也有運動障礙為誘因而發生的,因此要明確的劃出界線,有時有困難。
運動障礙的種類,如同運動的種類,有很多種,發生部位最多的就是肘關節。引起肘關節障礙的運動就是投擲球運動,其中運動比賽最多的就是棒球,要求骨科門診最多的就是棒球運動選手。不僅是棒球,凡是要投球運動而引起肘關節障礙的都稱為棒球肘。這不是一種疾病,包括有許多肘關節運動障礙。本文將討論骨端骺分離(Separation of the epiphysis)。
棒球肘還可分得更詳細,包括骨軟骨、韌帶、肌腱附著部位的障礙,視年齡及障礙部位,病態也會不同。發病時期,分為成長期發病的發育期型棒球肘及成人發病的成人型棒球肘。發育期型棒球肘的發生原因,有骨端骺的存在骨軟骨未成熟,在生長過程中,骨端骺及骨軟骨會受到障礙。另一方面成人型棒球肘,骨端骺閉鎖後的骨軟骨及肌腱附著部位發生障礙。
發生障礙的部分又分為內側型、外側型、後方型、前方型。內側型有上腕骨內側上下端骺分離骨折、內側上骺骨端分離、內側副韌帶損傷等。外側型有上腕骨小頭骨軟骨障礙的分離性骨軟骨炎、外側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s) 、外側滑膜膝障礙等。後方型有肘頭疲勞骨折、肘頭骨端骨端骺分離等。
談到骨端骺分離在發育期肘關節的2個部位,常常會發生。一種是在上腕骨內側上髁的骨端線。另一種是在肘頭的骨端線。
比較多見的就是內側的上髁骨端核,生下時X光看不出來,5~7歲會出現,到14~18歲會癒合。
在內側上髁有屈曲回內肌群,也就是把手關節或手指彎曲,前腕回內肌群起始,同時其基部,有內側副韌帶起始。
投擲球時屈曲回內肌會有強有力的收縮,其牽引力導致的疲勞現象內側上髁骨端線分離,這就是內側上髁骨端線分離。
內側上髁骨端線分離發生在12~14歲時,發生的情形比較多。這是因為骨端線閉鎖前,脆弱的關係。有時反覆投球動作時,慢慢發生,也有先出現鈍痛的前期症狀,再投一次球後就剝離的也有。
診斷並不難,要聽取病患發生肘關節痛的經過情形很重要。如果是內側上髁骨端線分離,在投球動作的準備期 (Cocking phase)的後期,至加速期,也就是腳提起後著地,釋放(Releases)的時間,會有疼痛,臨床上,有內側上髁前後面有壓痛。在單純X光影片,在發育期,不僅在患側,健側都要攝影,此點非常重要。通常棒球選手的生長期骨端線,投球那一側,會先閉鎖。因此,如果沒有投球那一側的骨端線已閉鎖,但投球那一側並沒有閉鎖或比健側的還要開大,那就要判斷為異常。
談到預後,只要治療得好,一般是良好。談到治療,沒有轉移,僅有局部壓痛,或者骨端線開大的差別,在2~3mm以內的輕病例,通常做4週的外固定,再加上3個月的禁止投球。
對治療有問題的是開大過大的病患。從前認為,如有1cm以上的轉移要手術的意見比較多,經驗上,如果開大3mm,保守療法就很難治癒,而且5mm以上的轉移例,長期追蹤觀察,一半以上不能癒合。目前認為內側上髁骨的癒合不全,會使得附著於內側副韌帶的機能不全,造成肘關節的不安定性的危險,因此,如果到了某一程度的開大,要手街整修固定。
幾mm以上要手術,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5mm以上轉移病例,要使用壓力攝影,如果有動搖,那就要手術。
如果是在疲勞狀態下,一次投球就發病的病例,通常會有顯著的外反動搖性,因此如果轉移在5mm以下,最好能夠手術。
其次談到肘頭骨端核,比起內側上髁骨端核出現得比較晚,8~10歲出現,13~17歲會癒合。在投球動作時,不僅肘關節內側的韌帶肌群,肘頭也會發生很大的壓力。曾經肘頭骨端分離,在投球加速期的上腕三頭肌的牽引力為原因。近年認為肘內側副韌帶的機能不全有關,是投球動作加速期的外反壓力,以及後續打姿(on the follow-through),後續打姿期肘過伸展壓力的結果所發生的。好發年齡,與上述的內側上髁骨端線離開同樣,或梢為遲一點,因此中學生發生比較多。
本疾患的症狀,是在投球動作的加速期至後續動作(on the follow-through),在肘關節後方發生疼痛。診斷就是,照兩側X光片,左右比較就容易診斷。典型肘頭骨端離開,X光片側面像的關節面,正面尺側會開大。
談到治療,如果輕度的骨端離開,那就要暫停打棒球,或者使用副木固定(Splinting)2個月。如果局部的症狀,主要是壓痛消失,影像上和健側同樣,離開不明顯時,可以允許投球。對肘關節的外反壓力過度時,也就是投球時使用手掌的力量,這個要改正過來,同時還要指導球釋放(Releases)的時間的減速運動,與後續動作(on the follow-through)動作要協調。如果沒有治癒傾向的病例,分開是高度,有異常的可動性,那就要手術。
談到馬上要手術的病例,其中由骨端分離,使用過多的急性發作病例,也就是投一次球就會發作的病例,與骨折病患同樣處理,發病後使用RICE處理(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是處理急性運動傷害的四大原則),也就是一般所說的RICE原則,其後轉介到專科醫師,做外固定的,適當的治療。多數骨分離的病患都會經過慢性的過程,如果在投球時有慢性的疼痛,繼續運動,為了運動使用RICE處理,反而會使患部惡化,不是很好的事,可能會摧毀年青有才華的人才。如果投球時出現疼痛,應早一點轉介到專科醫師治療。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