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壁蝨咬傷(Tick bite)後的感染症,主要是談到會引起發熱合併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日本翻譯(重症熱性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本病毒於2011年始在中國分離。其實類似的病毒也在最近從美國分離出來,稱為Heartland virus,因為美國發現的本病毒和中國發現的不完全相似,因而另外稱為Heartland virus。現在的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技術相當進步,尤其是基因分析,使得要檢查新的病毒,變得很容易。如果能夠知道基因序列,就會容易診斷,同時也容易調查有多少病患罹患,流行病學的現況等。因此可以發現有基因序列類似病毒。目前日本分離的病毒和中國分離的病毒,基因序列並不是完全相同。日本何時開始有,可能是20~50年前就有,開始可能是同型病毒,以後演變成稍為不同。
目前日本罹患的病例有29名,其中有13名死亡。日本推測死亡率在0.1%,如此算來罹患病例數約有1萬人。而這種壁蝨也有野生的,這種野生可能會吸取野生動物的血。日本在每年4~11月,野外活動比較盛行,因此被野外壁蝨咬傷的病例比較多。但是野外壁蝨稱為蜱,又名蜱蟲、壁虱(Ixodidae),存在於那個地區還不十分清楚,一般人對被壁蝨咬傷的情況不大注意。但是如有中型動物存在的地方,如浣熊(Procyon lotor)或狸(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如果有野生動物,可能會有, 蜱(Ixodidae)。通常被蜱咬傷時,蜱的唾液腺會先分泌,有病毒和麻醉物質,因此被咬傷的人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時病毒已進入人體內。咬過後可能形成痂皮。通常蜱會待在矮竹叢葉子的前端,當人們經過時,有人體的體溫及二氧化碳的感應,可能會跳到人體皮膚上。
一般病毒進入人體後,主要症狀就是發燒、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臨床上要靠這些症狀加以診斷,同時SFTS也不是特異的診斷。如果感覺擬似本疾患,使用血液做病毒的檢查,但實際上臨床上目前都有困難。尤其本疾患除發熱以外,其它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蜱在人體吸血部位,是在不易被發現的部位,如頸部,耳朵背部、或腳指間,即使洗澡時,也容易疏忽。因此在發燒的病患,一定要檢查血液。而且蜱吸血的部位,往往是人們不太注意的部位。因此尋找被叮咬的部位,如同尋找瘡痂,此點要注意。
談到預防,如同防止昆蟲的叮咬,儘可能皮膚不要露在外面。蜱吸血要費一點時間,如果經野外郊遊,最好要活動身體,如此可以滅少感染,回到家換上衣服,同時泡一個熱水澡。如果發現被叮咬,要注意不要隨便拔除,雖然這是萊姆病(Lyme Disease)的處理情形,如果隨便拔除,罹患率可以增加20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被咬傷的部位,先局部麻醉後,皮膚切開後清洗乾淨,此點要特別注意。談到治療,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只有對症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