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的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病患在增加,因為CTComputed tomography)等儀器的精密度,超音波檢查及影像診斷的進步,加上預防醫學的推行及媒體的報導,某某政治人物,因主動脈剝離而去世。因此有許多中年日本人請求要做主動脈剝離的檢查。此等因素,可能是造成日本的主動脈剝離病患在增加。

   並不能說,有了高血壓就會發生動脈瘤或發生動脈剝離。從回顧性的

Retrospective )觀察,也就是追蹤過去病史,有動脈瘤的病患,同時有高血壓的占多數,而且其中動脈硬化是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這麼說,有了動脈硬化,就會容易發生動脈瘤,動脈硬化是一種危險因子。

   其次談到,使用影像診斷有動脈瘤,要如何照護病患的問題。在影像診斷中目前最好的是CT,最主要的是觀察腫瘤的直徑(瘤徑),又分為胸部和腹部的瘤徑,如果是胸部,不能超過6cm,如果是腹部,不能超過5cm為基準。但在胸部有學者分得更仔細,分為上行、弓部及下行,其中上行為5cm,其後及弓部、下行為6cm,通常還是以6cm為準。如果胸部的超過6cm就會容易破裂,可能會有10~15%的病患會破裂,因此不會大到8~9cm,因此追蹤觀察到6cm最好要開刀。

因此在5~6cm可能就有5~6%發生破裂,但超過6cm,可能會有超過一半的病患發生破裂。

   日本的指引,對5.5cm5cm的基準並沒有很明顯基準,有人認為5.5cm就會很危險,要做手術,有人認為要等一下再說。這時破裂並不是零,如果醫師告訴病患,可能在10人或20人中會有1人發生破裂,那就會有許多病患要求開刀。

   如果罹患主動脈瘤的病患,不到6cm,半年或1年要做CT的追蹤檢查。如果超過6cm,毫無疑問的要鼓勵病患開刀。如果是5.5cm時,再一次詳細檢查,如果是5.8cm~5.9cm,可視為6cm,還是要鼓勵開刀。如果向家屬說明這種情形,雖然不合乎標準基準,並不表示不破裂。如此一來有一半以上的病患會同意開刀。

   有的病患是高齡者,最會擔心開胸腔,換一個人工血管,總覺得有一種危險,有的病患要求另一種治療,那就是裝上支架的方法。這一方面,不管病患與家屬,知不知道,醫師有義務向病患與家屬說明清楚,其他醫療的方法。

   談到病患的血壓控制及生活指導,血壓必須要控制,同時生活方面不能有太多的壓力。如此告訴病患,有的病患,反而會升高血壓的也有。最好說,過普通的生活,不要想太多就可以。如果罹患動脈瘤的病患,沒有好好控制血壓,忽然間血壓升高,引起動脈瘤破裂的情形是會有。但是並沒有,因沒有控制血壓,就會引起動脈瘤的說法。如有動脈瘤的病患作後回顧性(Retrospective)觀察,血壓高的病患比較多見。
   總之,有高血壓病患,合併有動脈瘤者,務必要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