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小兒的感染性胃腸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有脫水的情況很嚴重,有沒有嘔吐,完全不能吃東西,腹瀉的水樣便很多,小便減少,而且口腔很乾燥,就可以發現脫水嚴重與否。如果脫水嚴重時,要送到能夠輸液的醫院治療。

   如果是細菌性的胃腸炎,可能會有腹痛、發熱、血便等的症狀比較明顯時,很有可能會發生各種的合併症,視感染的細菌,可能會發生菌血症,因此這種情形,要轉送到能夠住院治療的醫院治療。尤其是小兒一旦發生脫水會顯得很虛弱,全身狀況也是一種重要指標。通常是感染性胃腸炎如有血便,多數情形是由細菌引起的情形比較多。其嚴重度因程度的不同,尤其要注意的就是,腸道出血性大腸炎,其合併症有溶血性尿毒症的嚴重胃腸炎。本疾患可能會高燒,但也沒有高燒的病患。如果沒有發燒,但有腹痛及血便,還是要注意。

   在細菌性胃腸炎之中,最可怕的是腸道出血性大腸菌,檢出率最高的是腸道出血性大腸菌O-157抗原迅速診斷試劑套組(Kit),腸道出血性大腸菌所分泌的Verotoxin,可以直接從便便診斷出來的方法。如果是病毒性腸炎,可以`來檢查便中病毒抗原,如RotavirusNorovirusAdenovirus可以從便中病毒抗原,迅速診斷。如果是門診病患,能夠迅速診斷抗原,還是有診斷價值。如此可以預測預後及對感染的對策。其中尤其是Rotavirus,在小兒的感染性胃腸炎罹患最多。多數小兒在5歲以前會罹患的疾病。但是容易發生腹瀉、嘔吐而發生脫水,需要住院治療的情形比較多。在小兒病毒性疾患中,是最重要的一種疾病。

   通常在診所使用迅速診斷試劑套組(Kit),可使用病毒的,如RotavirusNorovirusAdenovirus就己足夠。

   談到藥物治療如果是病毒性胃腸炎,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對症療法就可以。如果病患的症狀不易分清是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同時嘔吐及腹瀉不十分嚴重時,可以使用對症療法治療。如果是懷疑有細菌性胃腸炎時,如有腹痛或粘液便,但症狀不十分嚴重時,單使用整腸劑,可以不使用抗菌藥。同時如果是細菌性的胃腸炎,避免使用,會抑制腸蠕動的止瀉藥物,因為會使症狀惡化。

   如果病患的的嘔吐和腹瀉嚴重時,就不能吃東西,但嘔吐是一時的,等到不嘔吐時,可以慢慢,一點點,補充口服電解質。通常小兒2~3天不吃東面應是沒有問題,此點可請母親放心。

   日本對Rotavirus的疫苗已研發出來,在日本已開始接種,這種疫苗注射的目的就是防止小兒感染Rotavirus後嚴重化,同時可以減少住院病患。通常出生6個月後就可以接種,有2種,接種2次的,也有接種3次的。因為接種後可能發生腸套疊(Intussusception),因此接種最好在,不易發生腸重疊的14週和6日之間完成。

   談到在家處理小兒的嘔吐物和大便的處理問題,因為都會有感染的病毒,因此處理的人,一定要帶口罩、帶手套,同時要穿上圍巾,處理時盡量不要手碰到污染物。凡是有接觸到的東西,都要使用漂白劑洗過。病患用過的餐具,就要洗過,就沒有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兒感染性胃腸炎 胃腸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