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內膜炎分為急性及亞急性,本文主要討論亞急性感染性內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本疾患,在臨床上要早期發現,那就得早期懷疑是很重要的。通常I.E病患有基礎疾病,加上某種原因,發生菌血症時,在瓣膜或心內膜,發生包括細菌性凝集。這種細菌性凝集稱為疣贅(Vegetation),這種菌塊剝離後形成栓塞症,破壞瓣膜等心臟衰竭,呈現多彩的臨床症狀。
    因此,如果有基礎疾病,如瓣膜症或先天性心臟病,約有80%會罹患本疾病,其餘20%為沒有基礎疾病,罹患本疾病。也可以說沒有心臟病或瓣膜症,也不能否定I.E。基本上如有瓣膜症等心臟病,要強度懷疑,這是一個重點。
    現在有許多老人做置換人工心臟瓣膜手術,為本病的高危險群病患。另外過去曾罹患本病的病患,及留置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catheter以及血液透析病患為本病的高危險群。有研究報告指出罹患移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的病患,如果發生不明熱,很可能罹患本疾病。可能移位性皮膚炎,皮膚很癢,因而搔破皮,細菌入侵,發生菌血症,而導致I.E
    本病的誘因為菌血症,而引起菌血症,多數為小手術,如牙齒的治療,鼻喉科的扁桃摘除,婦科及泌尿科的小手術,為菌血症的誘因。
    除上述誘因外,從病患的自覺症狀,也能懷疑罹患I.EI.E的自覺症狀為發熱的症狀,80%以上有發熱症狀,如果加上,近期有,牙齒的治療,經2週後出現發熱,那就罹患I.E的可能性會很高。
    本病患診斷基準,按Duke 診斷基準,有38度以上的發熱,但是如果是亞急性,很可能有長期的微熱,尤其是高齡者,會不會出現發熱的情形,可能是會有。另外有的病患,在其它醫院經治療,使用過抗菌藥,也不會出現發熱,此點要確認一下。其它非特異的症狀,如,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難,頭痛等症狀,雖然發生的頻率不是很高,還是要注意。
    談到與膠原病的鑑別診斷,如果從症狀,要鑑別診斷膠原病與I.E,有時很困難。在這種情形之下,要從血液檢查及心臟超音波,來做鑑別診斷。I.E有時也會出現關節痛或肌肉痛等重疊情形。I.E有時也會以關節痛及肌肉痛為初發症狀出現。尤其合併化膿性脊椎炎或腸腰肌膿瘍等出現的情形也有。也就最初為有疣贅(Vegetation),菌塊剝離後形成栓塞症,而導致許多症狀出現。
    除此之外在臨床上要注意的就是心臟雜音。本病的80~85%的病例可以聽到心臟雜音,尤其從前未出現的雜音,忽然出現,那就要懷疑本疾患。因此,聽診還是要小心聽取。其它重要的是末梢血管病變。會發生點狀出血,因為微小血管栓塞,導致眼瞼結膜,頰部粘膜及四肢發生點狀出血,其它重要的,在指甲下線狀出血。其它還有Osler結節在指頭上有痛性的皮下結節。另外有Janewa出疹,在手掌或足底會出現Osler結節,也會出現小豆樣,無痛性的紅班。在眼底的檢查,會發現出血性梗塞,在中心部出現白色Roth斑,為栓塞症狀,是很重要所見。可能發生頻率,不是很高,但一旦發現,那就要懷疑I.E。雖然這種情形發生不多,疣贅(Vegetation)入脾臟,發生脾梗塞,會有左側季肋部痛,或側腹部痛,在這種情形之下有時肉眼或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血尿。如果檢查有上述症狀,進一步要做心臟超音波檢查,但心臟超音波檢查並不是100%就能診斷,如果不能診斷時,隔一段時間,再追蹤檢查一次或者做經食道的心臟超音波檢查,等,做過幾次後就能診斷本病出來。
 
 
關鍵字:感染性心內膜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感染性心內膜炎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