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到有一位病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0mg/dL。
LDL-C 30mg/dl確實低,目前還沒有確實的基準值,如果以不滿5百分位數(Percentile)為異常,則總膽固醇為120mg/dL、LDL-C為70 mg/dL、Apolipoprotein B (ApoB)為50 mg/dL為臨界值(Cutt off 值),在其以下為低值。
談到續發生的問題,要做鑑別診斷是很重要。因此,要把續發生排除在外。主要就是把肝硬化和肝機能低下做鑑別診斷,還有Basedow’s disease的甲狀腺機能亢進作鑑別診斷。其它還有營養不良的病患,或者消瘦者,經常瀉肚子的病患,此類病患做鑑別診斷。
如果此類病患測定LDL-C較低外,其它均為正常,稱為原發性低脂血症,當時視LDL-C為β-脂蛋白的時代,也稱低β,或無β-脂蛋白血症。無β-脂蛋白血症為不到LDL-C 5mg/dl,或者感度以下,本病患不是無β,而是低β-脂蛋白血症。
談到無β,有2種情形,1種為原漿微粒三酸甘油酯轉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Transfer Protein : MTP、MTTP),即肝臟脂質轉移脂蛋白微粒,從出生就缺乏,為隱性遺傳,雙親正常,但出生的孩子為低β-脂蛋白血症。
另外轉移脂蛋白的Apo B的基因異常,如果帶有2種基因異常,LDL-C有時幾乎檢查不出來,如果檢查其家族,約有1/2,有中等度的,較低的LDL-C的病患。因此,可以從MTP推測Apo B的基因異常。
罹患無β-脂蛋白血症為 MTP基因異常,因此,出生後就會出現症狀,不可能到了成人無症狀。從國外的報告,通常以脂肪便、下痢、發育不良為契機而發現。有2位無β-脂蛋白血症的病患,為20歲年代的男女病患各1位,身材很帥,當時沒有臨床症狀。但是吃過有油脂的食物,就會下痢。通常日本人不會吃很油膩的食物,因此,症狀輕微。
其次低β與無β有是否關聯的問題。剛才提到ApoB100異常中,有的病患稱為異形接合體(Heterozygote),只有一邊的基因異常,就會成為低β-脂蛋白血症。多數做成短縮Apo B,也就是做成較短Apo B,在肝臟,脂蛋白低下,或者做成脂蛋白,很快從血液中消失,因而LDL-C會低下。從前所指低β-脂蛋白血症為最多見。
這種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從出生時就會發生,多少與食物有關,有時也會降得更低。多數情形,稱為共優性(Codominance,在雙親或兄弟中也會出現高膽固醇病患)。
本病患不像續發生病患,如果在某一時間點,膽固醇降下來,還是要檢討續發性的可能性的檢查。如果,此類病患要作進一步檢查,剛才提到,在健保就能做脂蛋白或Apo蛋白檢查。如果要找出原因,那要使用電游,檢查Apo B的長度,如果有較短的情形,那就要做基因診斷。其實Apo B的異常,並不常見,有一種稱為PCSK9, 會破壞LDL受體的蛋白,如果出生後沒有這種PCSK 9,LDL受體的活性會升高,LDL會大量進入肝臟,血中濃度就會降低。
另一種為Angiopoietin-like 3(angptl 3) 的蛋白,出生後就很低,會使脂蛋白脂肪酶(Lipase),或內皮脂肪酶的活性升高,LDL和HDL都同樣會升高。如果
是這樣,就要檢查PCSK 9或angptl 3特殊蛋白的量,如果有異常,那就要轉介到有基因診斷的設施檢查。
談到LDL-C比較低的病患,將來會有甚麼變化,日本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統計。參考國外的數據,例如PCSK 9異常的低脂血症病患,以非洲的民族多見,發生心肌梗塞的情形很少發生,很可能是長壽症候群的一種。Apo B異常的病患,也許有同樣情形,但要注意的是,這時在肝臟製造的脂蛋白,不易分泌出去,容易轉變為脂肪肝,有的轉變為肝癌。因此,要做脂肪肝或肝癌的超音波檢查。
談到使用Statins把LDL-C降到LDL-C 50 mg/dL,會不會降得太低的問題。
如果藥物沒有副作用,降低應該沒有副作用。如果病患幾乎沒有脂蛋白時,可能會引起脂活性命維他命缺乏症。通常使用藥物降到這種程度,不太可能,現所知,並沒有發生任何副作用。
目前己推出PCSK 9阻礙的注射劑,使用後,可能有的病患會發生,幾乎無
β-脂蛋白血症的病患,至今,對此類病患,可說還沒有發現,有任何副作用,可能還要追蹤觀察。
關鍵字:低LDL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