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通常做健康檢查或在學校做健康檢查,因而發現血尿或蛋白尿,而來看門診的病患很多。看診的科別,分別為腎臟內科、泌尿科或一般內科。首先談到血尿,最易混淆的就是血尿及尿潛血反應陽性。談到血尿的定義,就是尿液有一定數目以上的紅血球,具體來說,尿液的紅血球數在1m3中,有 20個以上,或者做尿沉查(Urinary Sediment,在400倍視野,紅血球有5個以上,就可稱為血尿。
    但是做健康檢查時,全部要做尿沉查,現實上有困難,通常使用尿液潛血試紙測定,有無血尿,加以推測,以1 2 3+表示。這種做法,嚴格的說,並不是檢查血尿,而是檢查有無血尿反應,一種推測作用。
    如果尿液潛血反應為陽性,並不是全部病患,都是有血尿,有的病患一過性發生的情形也是會有。從經過情形來觀察,有半數病患,其後檢查會為陰性。因此,如果在健康檢查時,有尿血反應或尿蛋白為陽性,過一段時間,還是要再檢查一次。
    如果發現有血尿或尿蛋白,很可能發生的疾病。因為發生血尿或尿蛋白,其發生原因不同。如果是單獨發生血尿,主要是泌尿科的疾病,具體來說,有腎癌、尿道上皮癌、尿道結石及膀胱炎。但是蛋白尿的發生原因多數為,腎絲球,即腎臟的問顯。如果有血尿及蛋白尿兩種,或者只有蛋白尿,很可能腎絲球腎炎,或者是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等的腎臟病,要介紹到腎臟內科治療。如果只有血尿,因為要排除惡性腫瘤,因此,要轉介到泌尿科治療。
    目前日本透析的病患約有30人,發生原因為:
1位為糖尿病。
2位為慢性腎絲球腎炎的IgA腎症。
慢性腎絲球腎炎的病患,很少有自覺症狀(Self-feeling symptom為其特徵,其被發現的原因,檢查小便異常而被發現,這時要轉介到腎臟內科治療。如果是單純的血尿,那就要轉介到泌尿科治療,此點務必請大家要記住。
    在做健康檢查時發現有血尿稱為機會血尿(Chance血尿),如何處理的問題。通常在健康檢查時,會有一定數目的人,發現有潛血反應。其中幾年後潛血反應會消失。因此,不必要對潛血反應,都要做精密檢查,因此,很可能在%的病患在泌尿科潛藏惡性腫瘤,此點還是不能大意。
    具體的檢查的進行順序,在日本腎臟學會日本泌尿科聯合製作[日本血尿診斷指引ガイドライン],可以在網路免費參考。
最簡單的檢查順序為,要反覆做,早晨尿液及隨時尿液的蛋白尿與尿沉查。如果蛋白尿為陽性,可能是腎絲球疾病,要轉介到腎臟專科醫師處。如果再檢查時或尿沉查時,沒有出現紅血球,那就1年再檢查1次。
如果血尿持續出現時,如何進一步檢查。具體來說,要做尿沉查、尿細胞疹,加上腹部、腎臟及膀胱的超音波檢查。如果有異常,進一步,還要做膀胱鏡及CT等的影像診斷。要注意的就是尿細胞診檢查時,膀胱癌特異度有90%以上高,但感度較低,即特異度與感度(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因此,如果尿細胞診陰性,並不能否定癌症,還要做複數的檢查。如果用肉眼檢查有血尿,以後發現,並沒有異常,要如何追蹤的問題。雖然沒有異常,但肉眼的血尿,有10%的病患,以後發現有癌症。這種情況與顯微鏡的血尿不一樣。如果發生反的肉眼血尿,要嚴格追蹤觀察。要多久追蹤觀察,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專家建議,每3~6月檢查一次,繼續3年,如果沒有事,就可放心。要檢查的項目,尿沉查、尿細胞診、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等。
談到尿液有蛋白尿,可能發生的疾病為,腎絲球腎炎的腎臟病,因健康檢查時早期發現。如果有蛋白尿,很可能轉變為末期腎衰竭或要透析的可能性很高,甚至還會轉變為心臟病的危險性都很高。正常健康的人,每日排泄150mg微量的蛋白尿。如果每日排泄150mg以上,可能有病,要進一步檢查。
蛋白尿的發生機轉有下列4點:
1.慢性腎炎或糖尿病性腎症等腎絲球發生病變,因此腎絲球的滲透性增加。
2.尿細管間質性腎炎,腎小管間質性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因腎小管發生障礙,腎小管的蛋白質再吸收的功能降低。
3.血液的疾病或骨髓腫等,導致血液中異常的蛋白質增加,超過腎小管蛋白質的再吸收量。
4.因膀胱炎或腫瘤,在尿液混入血液,導致尿蛋白檢查陽性。
    其次談到尿蛋白的檢查,可用試紙做尿液定性的檢查如1 2 3的檢查。另外一種為門診病患,做尿蛋白的定量檢查。如果門診病患做尿蛋白的定量檢查時,同時,要測定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然後計算尿蛋白與肌酸酐的比率。另一種為保留24小時的尿液,可以正確測出,1日排泄的尿蛋白。
檢查24小時的尿液,對門診病患做起來了較困難。可以將上述門診病患,尿液定量檢查,例如尿蛋白50mg/dL肌酸酐100mg/Dl, 50÷100 0.5,即1的蛋白約為0.5gm(公克)
    蛋白尿陽性,後續要做何種檢查。這時要分辨起立性尿蛋白的體質的問題、糖尿病性腎病及腎絲球腎炎。尿蛋白陽性,還要檢查早晨的尿液的蛋白,如果無血尿,而門診檢查尿蛋白陽性,但早晨檢查尿蛋白陰性,可診斷為起立性尿蛋白(Orthostatic proteinuria,這種情形,不必治療。如果早晨起床後的第一次小便,有持續的蛋白尿,或者合併有血尿時,很有可能罹患腎絲球疾病,那就要推薦保留24小時小便進一步檢查,或做尿蛋白的定量與肌酸酐的定量比率,如果尿蛋白為2+以上,尿蛋白/肌酸酐的定量比率為0.5以上,要介紹到腎臟專科醫師治療。
    如果是可能罹患慢性腎絲球腎炎,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腎絲球病變,要介紹到專科醫師處,做精密檢查,此類病患最後可能要做到腎生檢 Biopsy
    如果病患,僅有輕度的蛋白尿,腎機能無異常,有的不再追蹤檢查。但是如果罹患IgA腎症,可能要經過數年,甚至10年後才會惡化,因此,如果沒有自覺症狀,還是要定期回診檢查。
 
關鍵字:蛋白尿和血尿的處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蛋白尿和血尿的處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