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小兒氣喘的診斷,並不是某種數據到了某種程度,就可診斷,而要從症狀(陣發性喘鳴、咳嗽、反覆發生呼氣延長的呼吸困難),或臨床所見(理學所見、可逆性氣流阻塞),加以判斷。有一部分小兒,使用呼吸機能檢查,以確認氣流阻塞。
低年齡的小兒不易使用呼吸機能檢查,要做客觀的評估也會發生困難。
談到小兒氣喘的注意事項,如有陣發性喘鳴與咳嗽,及反覆發生呼吸困難為小兒氣喘的定義,其中也有咳嗽為主要症狀。呼吸困難為自覺症狀,年少兒通常不會表達,但可以觀察,多呼吸、呼氣延長,或陷沒呼吸等用力呼吸的情形。
胸部聽診時可以聽到高調性呼氣性喘鳴,有時呼氣延長。不到5歲小兒,與5歲以後小兒症狀,會有些不同。不到5歲小兒,尤其嬰幼兒,呼吸急速,不易看出呼氣延長的情形。這時要注意,有無端坐呼吸( Orthopnea)及陷沒呼吸(吸氣時胸部會凹陷下去),情緒不好等。
其後談到過敏的檢查,主要是血液檢查的IgE抗體的皮膚試驗,即Prick test。小兒氣喘多數會發生吸入性抗原陽性。尤其對壁蝨、房塵及寵物過敏,其它還有治療困難黴菌過敏。
在日本通常使用抽血檢查的情形比較多,但在國外,使用皮膚試驗比較多,可能與檢查費用有關。
談到呼吸機能檢查,使用,用力肺活量測定,可得一秒量(FEV1), 一秒率(FEV1/FVC)小兒重要的指標及獲得流量-容積曲線 (Flow volume curve)。從流量-容積曲線可得最大呼氣流量(Peak flow:PEF) ,可以觀察到V50 、V25 。最大呼氣流量反應中央氣道(Central airway),V50 、V25反應末梢氣道(Small airway),也就是表示有無氣管狹窄,可以說正統的(Orthodox)檢查。
這種檢查,在小學2~3年級,就可好好檢查,但不滿6歲的兒童,要檢查會發生困難。最近研發出,強制振盪法(Oscillation),一種非侵襲,可在安靜呼吸時測定呼吸機能檢查。就要把測定器含在口就能檢查。因此,低年齡也可檢查,但小兒有咳嗽就不能檢查。
談到嬰幼兒期喘鳴的鑑別診斷,要注意事項。罹患感冒的嬰幼兒,引起下氣道發炎,就可能引起喘鳴,那是嬰幼兒的特徵。這種情形會下會轉變為氣喘,那是很困難判斷。因此,小兒氣喘的指引,認為,如有連續看病3次,有喘鳴,廣義的可診斷為氣喘。但要注意,其中有器官的疾病,如氣管及支氣管軟化症,大血管壓迫氣管的血管輪也會引起喘鳴。其它小兒罹患鼻炎或副鼻竇炎,鼻水引起後鼻漏,而發生喘鳴,發生低調性喘鳴也多見,這種情形,在吸氣與呼氣,可以聽到喘鳴,這個原因,與過度治療氣喘也有關。
談到嬰幼兒喘鳴性疾的病型分類,有表現型(Phenotype):
1. 一過性初期喘鳴群。
2. 非Atopy型喘鳴群。
3.IgE有關喘鳴/氣喘群。
RS病毒的流行,使得小兒住院病患占多數。現 RS病毒的流行,能夠預防,支氣管炎的住院病患就會減少,還可以做到非Atopy型喘鳴群的預防,反覆發生喘鳴的病患的住院人數有可能減少。
2017年日本小兒氣喘治療指引改訂版已推出,談到和從前有何不同之處。
國外指引,認為發生反覆喘鳴,5歲以下為一組,稱為嬰幼兒喘鳴群,其中又分為Atopy型與IgE有關喘鳴群,及病毒性鳴群2組。
從前日本的指引分為不滿2歲,與2~5歲,分為2組,後來發現這2組有部分,在診斷與治療有重疊,而且,不滿2歲證據(Evidence)不足,因此,有人建議這2組是否可合併在一起,為不滿6歲為一組,學童期以後為一組,分成2組,這個方法在檢討中。
談到診斷基準歐美與日本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外國對5歲以下氣喘,稱為喘鳴群,不稱為氣喘。如果有氣喘的生物標記(Biomarker),陽性就可診斷為氣喘,但現沒有,因此,對嬰幼兒氣喘的診斷較為困雜。
關鍵字:小兒氣喘的診斷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