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口服第三代Cphalosporin(Cephem類,頭孢類藥物)的特徵:Cephem類抗菌藥,有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隨著時代,從第一代研發出來後,接著第二代及第三代也研發出來。第三代比第一代口服的好處就是對革蘭氏陰性菌(Gram-negative)的抗菌範圍較廣,同時對一部分肺炎球菌革蘭氏陽性菌,抗菌範圍較廣。但對一部分肺炎球菌革蘭氏陽性菌的抗菌範圍就會比較差。另一種第三代Cephem類,在研發當初,從腸胃吸收僅有1成。日本目前使用第三代Cephem並沒有做到合理使用,也就是說,不應當使用也在使用。
談到皮膚感染致病菌,通常有兩種,多數為黃色葡萄球菌,有一部分為A群鏈球菌。其中黃色葡萄球菌又分為Methicillin感受性與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沒有效。如果Methicillin感受性時,應使用第一代Cephem系抗菌力較強,而使用第三代Cephem的壞處就是,殺死多餘革蘭氏陰性菌,也就是沒有大多刺激性細菌也殺死,此點較不合理。
有一部分皮膚科醫師還是,誤認為使用第三代Cephem的效果會比較好。
談到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引起喉頭炎,100%Penicillin感受性,因此,可使用Bicillin或Amoxcillin為第一選擇藥物。如果選擇三代Cephem,會把多餘革蘭氏陰性菌或大腸桿菌殺死,另一方面,從抗藥性觀點來觀察,都不是很合理。
談到胃腸炎治療,多數胃腸炎為病毐引起,即使不是病毒引起,由細菌引起,使用抗菌藥,會改善情形,並不多見。因此,胃腸炎治療,通常用不上抗菌藥情形比較多。但對特別嚴重病例、免疫不全或體重過低嬰兒,有一部分會使用抗菌藥。
對於感冒,剛才已提到,致病菌,多數為病毒,因此,不必用到抗菌藥。對於小兒支氣管炎或中耳炎,有時會使用,抗菌藥如Amoxicllin,如無效,可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藥物。
通常第三代藥物Cephem類藥物使用於革革蘭氏陰性菌為主要適應症。如以疾病名來說,因使用第一代Cephem有抗藥性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或者病患罹患中耳炎,使用高劑量Amoxcillin都沒有效的有抗藥性肺炎球菌,或流行性感冒菌(Influenzer),即流行性感冒嚴重時,有時會發生續發生細菌感染,也可使用,實際臨床上使用得不多。
剛才提到,如果殺菌範圍很廣,把大腸桿菌殺死,會造成消化道的副作用。
如果抗菌藥物含有ピボキシル基(Antibacterial substance contains sulfhydryl)
,該藥使用於小兒,會造成小兒血糖過低,有致命危險。因此,抗菌藥要適當使用,也有道理。
第三代Cephem在日本使用得比較多,尤其Oseltamivir使用得較多,比起國外使用得多。日本藥廠對第三代Cephem,研發出很多種類商品用藥,照樣消耗。很可能門診病患使用於感冒或胃腸炎,或皮膚疾病感染等,不應當使用,而在使用,可說都使用得不對。胃腸炎病患,可說,多數用不上抗菌藥,
如果胃腸炎,多數用不著使用。如果胃腸炎,使用抗菌藥,能合理使用,自然會下降抗菌藥使用劑量。
因此,對門診病患,尤其感冒病患,最好不要使用抗菌藥,如果要使用,那就使用第一線用藥,Penicillin或Amoxcillin而不使用第三代Cephem。日本有的醫院經許可,才能使用第三代Cephem。如此才能合理使用第三代Cephem。
在歐美很少使用第三代Cephem,歐美使用Penicillin比較多,日本比較特殊,很多門診病患在使用第三代Cephem。認為第三代Cephem為新的藥物,效果比較好,因此,有的臨床醫師輕易使用。最近在日本,有很多有抗藥性大腸桿菌被檢查出來,如ESBL(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在病房也成為問題。現在門診病患及一般市民,都可檢查出,有抗藥性大腸桿菌。因此,由此觀點最好使用抗菌藥時,不要刺激大腸桿菌藥物。因此,日本在推行,抗藥性對策有行動計劃(Action plan),其目的就是要降低口服Cphalosporin一半以上,其實最主要為第三代Cephem為主要目標。
關鍵字:口服第三代Cphalosporin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