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與癲癇不一樣,也就是與癲癇發作同樣,但病理不一樣的一群病患。癲癇(Epilepsy) 是大腦的神經細胞異常興奮引起的疾病。但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並不是按癲癇發病機專發病。從前稱為歇斯底里(Hysteria)發作或偽發作。很可能心理上因素發作,或與生活壓力有關。但發作時與癲癇類似。治療時,常把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把它當作癲癇加以治療,那種治療是錯誤。使用癲癇藥物治療,因為不是癲癇發作,當然無效,因此,病情反復發生,也許醫師還會追加治療藥物劑量。如果使用癲癇藥物治療無效,要考慮其它疾病。
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癲癇病患會合併有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頻率很高,使診斷更加困難。有上述情形,如何分清楚,有2種小小秘訣:
1.病歷,雖有癲癇病歷,但與典型癲癇病歷稍為不同。也就是最初診斷為癲癇根據,缺乏甚麼。其它發作症狀,其形態固定在1~2種,但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症狀有各種發作形態(Pattern),如果查看病歷,發作病歷會有各種變化,這時要懷疑,不是典型癲癇發作。
2.發作症狀,做鑑別診斷很重要。有許多鑑別之點,如果癲癇病患發作時,眼睛打開,如白目;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時,眼睛閉著,而發生痙攣也較細抽筋,同時較持久。癲癇發作病患,頂多1~2分鐘就結束,但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持續1~2小時,即時臨時停止抽筋,因有很小聲音,又會使其再發作,也就是反復發作。如果有經驗醫師,臨床症狀,雖可做鑑別診斷,但也有少數,很難做鑑別診斷。
談到客觀診斷及鑑別診斷,要使用腦波檢查,但從腦波所得資料有限。簡單的說癲癇發作病患平時不發作時,也不會顯示腦波不正常,同時也有正常人腦波異常也有。發作時所獲得資料可說非常有限。如果使用腦波檢查,要使用特殊腦波檢查,稱長時間的視頻腦波(Long time video brainwave), 這種檢查長時間紀錄腦波,可以發現發作時腦波,可以觀察到其腦波有何變化,這才是最好的變化。通常檢查時間,要3~5日。雖然病患要將檢查儀器電極,固定在頭部,在洗澡和睡覺會帶來麻煩,但檢查結果,很有參考價值。這種檢查,可做為決定性診斷。
日本都道府縣及大學附設醫院都有這種檢查,都可以做這種檢查。
談到本病患影像診斷,不易發現有異常,但對於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的研究有進步。如果使用Functional MRI檢查,可以發現本病患不易處理感情問題,因此,很快就會出現身體症狀。
談到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病患,如果發作時,已投予抗癲癇藥,還是要停藥。因為抗癲癇藥有副作用,如發生失智症或情緒問題,就要停藥,症狀就會消失。
談到對本病患治療藥,目前還波有特效藥。
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病患,通常會合併有不安或憂鬱,此類病患,可使用精神科用藥、抗不安藥、抗憂鬱藥,基本治療為輔導服務( Counseling)及精神療法。此類病患合併為憂鬱症為主要原因也有,當然也可以使用這樣治療,同時,此類病患,對心理刺激方法的處理有問題,所謂認知行動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及憂鬱症處理,都引起注意。在國外也在做進一步研究。
在發病時,國外研究,很可能小時候受到虐待,或受傷而引起。但日本學者認為這種情形在日本發生情形不多,而日本病患多數想要拼命幹,但不能符合社會需要而發病。
因此,在癲癇治療中心有2~3成病患屬於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病患,最初沒有好好診斷出來的可能性有關。
關鍵字: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