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分泌胰島素分為2種:
1.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每天都在分泌。
2.追加胰島素( Bolus insulin),飯後血糖值升高時分泌胰島素。
因此,注射胰島素,能夠按上述2種分泌方法。
1型糖尿病病患完全不會分泌胰島素,從前使用胰島素為基礎胰島素,為長效性胰島素,也是中間型胰島素,現使用為長效性溶解胰島素(Insulin:utralente Insulin),(從前使用中間型胰島素為混濁,現使用長效性胰島素為透明)。
追加胰島素目的就是餐後血糖會升得太高。從前使用為速效性胰島素,現使用為超速效性胰島素,這種超速效性胰島素,在每餐飯前注射1次,同時在早晨或睡前另注射1次長效性溶解胰島素,共注射4次為基本療法。
談到餐後注射胰島素,是當初發現胰島素時所使用胰島素,即速效性胰島素,為6量体。也就是六角形結晶注射到皮下,這種六角形結晶,要分解為單量体後吸收,需花30分鐘時間。這種六角形結晶構造,從基因結構方面稍為修改,注射後很快變為單量体而吸收,如此吸收就會快些。
其次談到基礎胰島素,現修改基礎胰島素許多點,使其能持久作用。在皮下造成長鏈連結,使其作用持久;在酸性容易溶解,而在中性則形成硬塊,不輕易吸收。中間型胰島素,使用魚蛋白,使吸收變慢,但胰島素變成不穩定。由於上述方法,使罹患糖尿病患,可以提供正常人同樣胰島素供應。
談到超超速效型胰島素,比起超速效型胰島素,效果出現提早10分鐘。本來胰島素從胰臟分泌後很快就會進入門靜脈,但注入皮下胰島素,要經5分鐘左右。因此,有必要研發,注射後能提早5分鐘,進入體內胰島素。
現在還有1個問題就是,能不能,每餐飯後不要注射的方法。在歐洲研究小組,曾研究,將胰島素注入腹腔,可以抑制飯後血糖升高。但有其副作用,容易引起續發性感染等副作用,現還是認為注射胰島素方法,可靠實用。
現在有一種較新方法,稱為CGM(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即連續血糖監測在美國已開始使用。這就是胰島素幫浦(Insulin pump),有5×7cm大小盒子,這種盒子裝有胰島素,盒子還有1支小管子,留置病患皮下,可以連續把胰島素注入皮下。美國於2017年春開始使用,使用這種裝置,不管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自動處理。當發生低血糖前30分鐘前,就不再輸入胰島素,因此,使用這種裝置後,發生低血糖病患顯著減少。如果病患要使用這種方法治療,病患身上須帶有2種儀器。日本使用這種方法治療,預估,病患每月要負擔醫藥3成,約3~4萬日圓。
只要使用儀器能夠設定好,用過病患都很滿意。日本很可能,很快都會普遍使用,屆時醫藥費也會自然降底。
關鍵字:1型糖尿病的血糖管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