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內臟脂肪(Visceral fat)與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有何不同的問題。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從細胞及組織,都有各種不同。其所組成脂肪、中性脂肪(Triglyceride)又名三酸甘油脂、脂肪酸就會發生組成很大不同。脂肪組織有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包含甘油(Glycerol)及脂肪酸(Fatty acid)。三個長鏈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其脂肪酸組成不變。中性脂肪沒有毒性,因此,稍為多一點也沒有關係。但是如果中性脂肪過多,對身體可能造成不良影響,此點可能不易解釋。可解釋部分為,皮下脂肪,女性較易堆積脂肪,同時還有防止長期飢餓作用。內臟脂肪累積的目的為短期,想要使用時,隨時可得,兩者使用時間點不一樣有關。男性皮下脂肪少,因此,有一部分被存到內臟脂肪。這時一部分脂肪流入血液,而發生許多疾病。
談到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如從解剖學或神經學方面,能夠具體解釋的專家還沒有。在新陳代謝症候群中有名的脂肪細胞素(Adipokines)常造成炎症,因此,脂肪組織,並不是單純脂肪組織,有專家認為Adipokines的分泌,在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是不同的情形比較多,脂肪中脂肪酸是同樣物質。
其次談到為甚麼脂肪會堆積在內臟的問題。皮下脂肪堆積有個人差異,有人可以推積很多,有人不能推積很多。如果不能在皮下脂肪推積,只好轉到內臟脂肪推積。如果皮下脂肪推積過多,看起來有一點肥胖,但那是代謝性肥胖(Metabolicaly healthy)。當皮下脂肪推積過多脂肪時,皮下脂肪會將多餘脂肪轉移到內臟。
日本最近推出推出一本書為[糖尿病診斷アクセス(Access,通道;途徑)革命],(http//alc.umin.jp/book.html),免費提供資料。本書重點就是,要活用及推廣使用手指頭檢查HbAIc。使糖尿病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BMI(Body mass index) 為25為肥胖,如果是22應是沒有問題,那也是錯誤。因為BMI 22,可能皮下脂肪轉移到內臟脂肪的情形,可能也是會有。如果BMI 25, 26 完全沒有問題的情形,可能也會有。如果不做檢查,瘦的人,認為沒有問題,那也不可靠。臨床上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是事實,但瘦的人罹患糖尿病也不少,最好還是進一步詳細檢查。如果,一個人看起來比較瘦。應該沒有問題,那是錯誤觀念。最簡單檢查,就是利用手指頭檢查HbAIc,如上述書本,所描寫[糖尿病診斷アクセス(Access,通道;途徑)革命]。
談到BMI多少算不正常,本書較重視[肥胖餘力],即Physical Fitness,代表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 這種情形有個人差別。這種個人差別,可能與遺傳及生長環境有關。現發現皮下脂肪增厚,對健康有利,如何使皮下脂肪增厚,現正在研究。如果沒有辦法堆積在皮下,就會轉移到內臟,有一部分會流到血管或內臟,就要開始治療,此點和從前觀念,有些不一樣。
關鍵字:肥胖的種類和發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