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BC健康檢查,簡單的說就是血液檢查,從血液檢查篩檢出容易罹患胃癌的病患。從前的做法是對可能有胃癌的病患作內視鏡檢查,如發現有萎縮性胃炎,很可能轉變為胃癌,是危險的病患。但現在使用抽血檢查,不使用內視鏡也可查出有無罹患胃癌的可能,這就是抽血檢查最大的好處。也就是可以驗出容易罹患胃癌的病患。主要是檢查血清中胃蛋白酶元(Pepsinogen及幽門螺旋桿菌血清抗體(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如果檢查幽門螺旋桿菌血清抗體陽性,再加上胃蛋白酶元陽性,表示可能罹患慢性胃炎的病患,篩檢出來後要進一步的檢查。如此檢查後能查出多少罹患胃癌的病患,據研究報告,其數據多少有些不同。這種檢查分為ABC  3組:

A組,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胃蛋白酶元陰性。

B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蛋白酶元陰性。
C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蛋白酶元陽性。

    A組幾乎沒有胃癌的報告,例如日本川崎醫大的研究報告指出,檢查1,500人,A組發生胃癌為零,但C組有35人得胃癌。

    ABC檢診的目的就是先抽血檢查,有問題的人,也就是懷疑得胃癌的人,進一步做胃X光透視或內視鏡檢查。如果每一個人的身體檢查都要做X光硫酸鋇顯影劑的胃檢查,因為X光儀器使用太多,其效能會降低,內視鏡也有類似情形。

尤其是日本人的個性,只要隔壁的先生做了X光硫酸鋇顯影劑的胃檢查,他也想要做。但是有幽門螺旋桿菌,與無感染的危險性是不一樣的。如身體檢查先來個量身訂做(Tailor made),把有危險的族群分出來,有必要的人再進一步檢查,既省事,也可節省很多檢驗資源。

    通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在5歲開始,感染持續下去後,胃粘膜發生慢性炎症後萎縮,最後形成腸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當胃形成腸上皮化生後,就不適幽門螺旋桿菌生存,自然消失。因此如果胃發生嚴重的萎縮性胃炎時,有時可能會發生幽門螺旋桿菌不存在。但是有高度的萎縮性胃炎時,轉變為胃癌的危險性還是很高。

    日本的ABC檢診目前並沒有普遍實施,僅有神戶的一家大公司在實施。有下列情形,不做ABC檢診,曾做過去除幽門螺旋桿菌的病患。如果是沒有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檢查胃蛋白酶元陰性,那就不必使用X光照胃,可以做心臟或其它部位的檢查,視個人的健康情形來檢查。

    ABC健康檢查日本剛開始做,也在朝這個方向走,可能以後還會發現許多問題。

做過ABC健康檢查的F先生,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蛋白酶元陽性,屬於C組,去除幽門螺旋桿菌後3年變為A組。可見抽血檢查也會隨時間而變化。尤其日本罹患胃癌的機率很高,除了抽血檢查外,專家建議,最好每3年做一次胃內視鏡檢查。

    除了日本人胃癌的發生率較高外,蒙古人同樣胃癌的發生率也很高,但是白人發生胃癌的人不多。白人如果是抽血檢查,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蛋白酶元陽性,很少發生萎縮性胃炎,因此在歐美並沒有把檢查幽門螺旋桿菌及胃蛋白酶元,作為檢查胃癌的指標,這是日本特有的檢查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