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克次體Rickettsial)曾被認為介於病毒與細菌的微生物,但現在認為是細胞寄生性的革蘭氏陰性菌近似的細菌。其感染途徑,恙蟲的動物宿主為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其中又以囓齒類為主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蟲幼蟲(chigger)叮咬而感染。壁虱(Tick跳蚤(Flea蝨子(Louse等,當此等昆蟲叮咬人體後會發病的傳染途徑。

在日本感染立克次體最多的就是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如山形、秋田、新瀉等地方,於夏季在河川草叢地區活動,日本曾稱為風土病。但二次大戰後,有一種新型的恙蟲病出現,除了北海道的一部分,日本全國都有發生恙蟲病。從1970年代後半,日本蟲病的病例數在增加。1991年以後有減少的傾向,但是近年從海外移入,加上2009年,在東京都23區內,疑似感染的病例開始增加的報告,因此發生地區在擴大,病患的年齡層也開始多樣化。日本每年有數百病例的報告,同時有數例的死亡報告。因此蟲病是一種不能輕視的感染疾病。

其次多見的就是日本紅斑熱(Japanese spotted fever,在1984年馬原先生最初發表紅斑熱群立克次體病。自從1990年以後,每年提出的病例數約有36~67例,但慢慢增加。到2008年以後每年發病的病例數超過100。在日本,從前是發生在關東以西,比較溫暖的太平洋沿岸,但近年靠山坡較陰森的地方及韓國也有病例發生。好發時期在春天與秋天,視人體與壁虱接觸的機會來決定,因此每一個地方稍為不同。

最近日本紅斑熱以外,還有Rickettsia helvetica在日本國內福井縣發生,還有在全世界分佈的紅斑熱群立克次體病,發疹熱的零星輸入也可見。

其次談到蟲病與日本紅斑熱的臨床症狀,日本紅斑熱的潛伏期在2~8日,蟲病為5~14日有頭痛、發燒、惡寒、戰慄等開始發病。而以高熱、發疹、恙蟲叮咬處發現黑色的潰瘍性焦痂。這是蟲病與日本紅斑熱三種重要的症狀。急性期有39°C的高燒,這種高燒多數是弛脹熱(午後到旁晚會發燒。如果有惡寒、戰慄為日本紅斑熱。按馬原先生的說法,最高體溫日本紅斑熱比蟲病稍為高一點,也就是其特徵。蟲病還有一個特點,有許多全身淋巴腺腫脹,這是日本紅斑熱很少發生,發疹時有高熱,四肢或顏面,特別的是如梅毒,在手掌或腳底如小豆大的,邊緣不整齊的,有多數紅斑,為日本紅斑熱的特徵,蟲病的發疹為軀幹多見。另一點要注意的是手掌的紅斑,在蟲病是很少見的。

談到恙蟲叮咬處,雖然大部份可以找到,但是病患穿著衣服觀察,可能會被隱臟起來,不容易被發現,因此檢查時,在胸部、背部、臀部、陰部都要仔細檢查。

其次談到發病的季節,紅斑熱發生在春天與秋天,與地區也有相當的差別。蟲病多發生在春天及晚秋至初冬,二個高峰期。因此可以從發病的季節與地區,可以略為知道,是蟲病或紅斑熱。

談到感染地區,在農田或森林工作的人,或者是休閒活動(Leisure這種在野外活動的人比較多。但是蟲病發病地點多在野外,多孳生于小溪、河溝兩旁、沼澤、水塘、樹林及耕地的邊緣地帶和草地,平常人們不太活動的地點。日本紅斑熱,多發生在農田工作時發生,宿主有囓齒目(Rodentia鹿等,也就是宿主的種類的不同,有時也很難做鑑別診斷。

談到潛伏期,因為被叮咬的病患常常不知道自己何時被叮咬,很難計算出。

談到致死率,蟲病是新型的,早期治療,通常致死率不會很高,但日本紅斑熱,從2001年開始有死亡的病例報告。按馬原先生的看法,如果懷疑劇症型,如有39°C的高熱,立刻使用Tetracycline系列及Neuquinon系列藥物的併用療法。換句話說,輕度的立克次體感染使用Tetracycline,但嚴重病例還要與Neuquinon合併使用。

一旦有懷疑立克次體感染,不要等到確定診斷,就可開始治療,其後等血清診斷等來確定診斷。

日本的自衛隊常在富士山坡地或房總半島南部的草叢或森林地帶訓練,在這些地帶訓練的官兵常會發生立克次體感染,其它派到海外展開維持和平活動(PKO)的自衛隊,常有被立克次體感染的報告,對此類官兵,事先要接受預防被立克次體感染的教育是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