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高齡者增加,同時高齡者會運動人也增加,高齡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也在增加。這方面並沒有正式統計,但臨床醫師普遍認為在增加。現在幾歲發病算是高齡者,WHO1980年定出,60歲以上,現認為還有討論空間。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年齡在40歲年代或50歲年代,另外從RA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觀察,從50歲年代開始,年齡慢慢增加,因此,宜改為50歲年代。有的病患在70歲年代發病的情形也有,這種病患通常為急性發作,罹患大關節,如肩胛關節,其特徵為類風濕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抗CCP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陰性的情形比較多。

    CCP抗體視大型研究,其所提出的報告會有差別,有40~60%,因此,診斷高齡者RA,不一定有用。要診斷滑膜炎才是最重要,要使用觸診診斷滑膜炎。而且從大關節發病,有時與類風濕性多發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做鑑別診斷會有困難病例,因此,要進一步做詳細檢查。

    本病患一般認為,突然發生大關節發炎,因而發生生活困難。據專家統計,如此發病,僅有20~30%。其實先有普通發病,然後在短時間,轉變為嚴重疾病,使病患生活困難,這是一般所看到的情形。

    齡者發病時,活動性的數值會比較高的理由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炎症性Cytokine及自然免疫的活化有關。其中與RA有關,為TNFα與ⅠL6,其中CRPC-Reactive Protein,高齡者發病,比起年青人發病,還要高。

    談到有關節所見,但缺乏血液所見,如何診斷RA的問題。現在有新的RA的分類,RF陰性,抗CCP抗體陰性,但X光線顯示有糜爛Erosion)就可診斷為RA,如果早期尚未出現糜爛,在小關節主體有指間關節的脫位,即指骨間(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PIP ),或掌指(MetacarpophalangealMCP)關節主體出現炎症,符合RA診斷基準,就可診斷。

    這時要注意的關節,就是關節滑膜炎(Synovitis),同時要懷疑多發性肌痛症,這時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有沒有罹患關節滑膜炎。

    談到治療,目前使用生物製劑很進步。而類風濕性的治療必要的治療目標(Treat to target),就是將高活動性治療到低活動性,或向緩解方面努力治療,這是對高齡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其理由為高齡發作RA一般的RA的,破壞的病理變化,是同樣,因此不治療,身體機能就會下降,關節也會受到破壞,有必要把高活動性的病情控制下來,這種治療就和年輕病患的治療同樣進行。

    通常治療,開始使用MTX(Methotrexate),也就是第一選擇藥物,但要注意,高齡者,因有合併症,禁忌的情形,也是會有,因此,要充分評估其合併症,如無問題,始使用MTX治療。如能使用MTX為第一選擇藥物。使用劑量開始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增加劑量,其劑量要注意,不要引起肝障礙、白血球過低、消化道症狀為原則。治療3~6月後活動性降低,這時可以改換生物製劑,如此,才能控制高齡發病RA

    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的,就是高齡者使用類固醇的機會較多,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發生細菌感染,同時也容易造成藥物依賴性。從前認為每日服用類固醇5mg應沒有問題,但最近發現長期服用還是會出問題,如續發生感染、骨質疏鬆、心血管意外事故等,使得預後更不好。如果高齡者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好好治療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把類固醇停下來,可以不必長期服用類固醇。如果病患能夠短時間,即3~6個月,可以早期控制疾病,改善身體機能,還不致於關節受到破壞應可以控制炎症。

    總之,對高齡者發病使用MTX,如果同時使用類固醇,當病情改善後,應把類固醇逐漸減少劑量,然後停藥。有的病患停藥後病會發,這時,可以使用生物學製劑。有時使用MTX及類固醇,有少數病患不一定能把病情控制下來,這時可以把MTX及類固醇,尤期類固醇慢慢減少劑量,而停藥,然後改用生物製劑。

 

 

關鍵字:高齡發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齡發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