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水嶺梗塞(Watershed infarcts)主要位於兩大動脈末梢共同供應區,由於皆為兩者血液供應末端,故易發生二動脈皆不供應,而使交界區域產生缺血問題。

即供應大腦大腦前動脈(Anterior cerebral artery)與大腦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 的交界線,就是分水嶺(Watershed )。大腦血管的結構,有出現在表面的皮質血管,從腦底來的穿通枝,較細的動脈灌流大腦,其交界處,即分水嶺。本文主要討論大腦前動脈與大腦動脈的灌流區域,也就是從皮質及皮質下的白質,發生念珠Rosary-like)型梗塞。

    發生念珠Rosary-like)型梗塞,內頸動脈在顱內更進一步分支為前及中大腦動脈,負責大腦前2/3之血液循環。內頸動脈狹窄發生高度的狹窄或阻塞,於是腦組織灌流壓下降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CP)。當灌流壓下降最嚴重部位,最容易發生缺血,也容易發生血栓,這種小血栓向前流到了較細的血管。而這種小血栓,越積越多,形成念珠Rosary-like)型梗塞。也就灌流壓下降,加上動脈原性栓塞症,形成典型的分水嶺梗塞。

    如果大腦的表層發生小梗塞,多數為栓塞性的,可能從附近流入的栓子( Embolus )。如果是從心臟形成的血栓,即栓子較大。相對的動脈原性栓塞附近大血管有動脈硬化,引起血栓流入末梢的情形比較多。如果同時血管有狹窄,灌流壓下降,可能發生排列的梗塞病灶。

    談到其臨床症狀,開始可能會出現,較輕的臨床症狀,如左手或左腳不太能動,如同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非常輕的症狀。因為有血管硬化,有時也會形成,較大的梗塞。最初的梗塞,可能是運動神經,也有可能出現明顯的麻痺。如果小梗塞,有好幾個地方,可能會出現TIA時,要注意附近血管有沒有血管硬化,必要做進一步檢查。

    如果病患,開始為左側上下肢,有一過性的症狀,很可能TIA,內頸動脈為開放,但梗塞病灶,沿著大腦前動脈與大腦動脈發生,順著分水嶺流入,引起栓塞。很可能右側的內頸動脈,在起始部發生,高度狹窄,產生小血栓,這種零零碎碎微小血栓流入分水嶺。因此要檢查內側內頸動脈起始部發生,高度的狹窄,或動脈粥樣化( Atheroma 。其次完全阻塞,轉變為大腦梗塞性的可能,因此,要做此類檢查。

    其次內頸動脈狹窄的程度,超過70%以上,很可能發生血行力學(Hemodynamics的問題。即使50~30%斑點(Plaque),其表面會形成潰瘍,在那個部位形成血栓,流到末梢,形成大腦梗塞。

    多數臨床試驗,如有50%以上的狹窄時,使用外科治療的內膜剝離術或置放支架與內科治療,加以檢討。如果病患最近發生腦梗塞,或有TIA的症狀,那就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如果50%以下的狹窄時,使用內科治療。

如果30%程度的狹窄時通常不會有問題,除非會發生,全身血壓下降,否則30%程度的狹窄,很少發生血行力學的問題。

通常內頸動脈系病變,很少發生暈,發生暈是發生在基底動脈循環不全(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多見。基底動脈循環不全是導致中樞性眩暈和老人眩暈之常見因素。但是頸動脈硬化,而有狹窄病患,可能有全身的血管硬化。基底動脈循環也有較細的血管,因灌流壓下降,而發生眩暈的情形。總之,對本病患,要好好檢查大腦的血管,尤其引起梗塞上流的血管,有必要好好檢查。

 

關鍵字:分水嶺梗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腦分水嶺梗塞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