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性結腸炎(Collagenous colitis)其症狀主要是會發生慢性腹瀉的疾病,使用一般的下部消化道內視鏡,或者使用灌腸X光檢查,還是不易觀察到病變。但是如果做內視鏡檢查時,將切片送給病理檢查時會發現病變,在大腸上皮下有膠質纖維的增生(Collagen band),以及在腸上皮之間有淋巴球的浸潤,在這種情形下始能診斷出來。因此本病的診斷主要是靠病理診斷,而血液檢查通常並沒有問題的情形比較多。也使得本疾患不易診斷,自然不會引起注意。

雖然提到膠質纖維的增生,好似膠原病,其實與膠原病無關。致於膠質纖維的增生,其發生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上皮不知何種原因發生細胞死亡(Apoptosis),修補死亡細胞的過程發生膠質纖維的增生,另有的原因不清楚的也有,有的是藥物引起的也有可能。

談到本疾患的性別和年齡也有其特徵,據日本在200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容易發生在中年的女性,平均年齡在65歲,男女比為13。但歐美的比數相差更顯著,男女比為17

其次談到其發生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日本和歐美的研究並沒有發現與遺傳有關。但日本發現,長期服用質子幫浦阻斷劑PPI( proton-pump inhibitor),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NSAIDs)與本疾患有關。而且日本認為有80%的病患與藥物有關,其中70%PPI有關,其餘與NSAIDs及降壓劑有關。目前認為與藥物的關係比較大。尤其是PPI中的Lansoprazole的使用病患。如果此類病患有基礙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症、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再服用PPI就容易發生膠原性結腸炎。但是服用H2 Blocker,則與本病的發生無關。有趣的是日本以外其它國家的研究報告認為膠原性結腸炎與PPI的關係不大,但與NSAIDs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製劑的關係較大,因此可以說,任何藥物都有關。日本目前使用抗憂鬱製劑有增加的趨勢,將來很可能膠原性結腸炎也會增加。

談到藥物引起,與非藥物引起,在病理變化並沒有很明顯的差別,惟通常使用Lansoprazole的病患發生縱走潰瘍多見。在日本的發生80%與藥物有關,不明原因的有20%,大致說,病理變化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談到診斷,如果罹患腹瀉,或灌腸後做內視鏡檢查都沒有找到病變,那就要考慮本疾患,且要做切片檢查。在日本的研究,本病患有20%罹患一年後才診斷出來,由此可見切片的重要。日本的病患有8成使用內視鏡檢查時可以看到,各種變化,但都不是典型,有紅點,輕度的糜爛,顆粒狀的變化,另一種有名的變化就是打入空氣大腸膨脹後可以看到出血點,及粘膜很脆弱的感覺。內視鏡檢查如果沒有明顯的化,那就要做切片檢查。

談到本疾患發生腹瀉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膠質纖維的增生妨礙水分的吸收有關,再加上結腸上皮的水分子通道(Channel)的異常有關。

談到治療,因為大部份為藥物引起,只要停藥,有80%症狀會改善;但還有20%難治病例,也是比較嚴重病例,可以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製劑,如Methotrexate。如果藥物治療無效,那就只好轉到外科手術切除。在日本對此類難治型,約有15%,以中心靜脈營養來處理,另15%使用外科處理。

談到藥物引起的腹瀉,其服用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服用數天就發病,有的服用數月才發病,即使長期服用藥物也不一定會變成難治型,因此本疾患的變化是多樣的,在診斷時隨時要有本疾患的觀念才是重要。

最後談到本疾患的切片檢查,在歐美對本疾患的內視鏡檢查,通常做10個部位的切片檢查;日本的做法是,因日本人罹患的部位多在下行結腸及S狀結腸,採取這部位的二個切片加以檢查即可,比較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