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把結節性癢疹當著一種疾病,還不如把它當著一種病態,也許更能夠容易瞭解病情。在皮膚科的診斷學把它視為在一連串的疾病群中的一種。容易發生在上肢、下肢,尤其在膝蓋以下多發性的如黃豆大的結節,同時發生很癢的病態。其症狀的發生經過,首先出現好幾處的皮膚疹,而這個皮膚疹是紅而有浮腫的丘疹,同時發癢,如果搔癢後就會發生糜爛,如果病情進行,就會結成瘡痂,最後形成塊狀的疙瘩。有時會向搔癢的方向,形成好幾條線狀,但此類線條並不會溶合在一起。這種發癢並不是持續發癢,而是一旦發癢那就是比較嚴重,但好的時候完全不會癢,間歇性發作為其特徵。在發病的年齡層方面,各年齡層都會發病,但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女性多見。 談到發生原因,有許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是病患本身具有搔癢的潛在性疾病,如果病患一旦搔癢,在該處就形成結節,這時會變得癢得更加厲害。最會引起本疾患的就是被蟲叮咬,經叮咬的部位,長期搔癢後就形成結節,有時還會抓破皮膚。其後因癢,經常會去抓皮膚又會形成結節,發生惡性循環。病患常見的基礎疾病有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本疾患本身就會引起發癢,如果發癢後經常抓它,就會發生結節性癢疹。談到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疾患的有腎臟衰竭,因為腎臟衰竭的病患容易引起身體發癢,只要抓它就會形成結節性癢疹。其它還有貧血、妊娠、淋巴腫、肝炎、愛滋病(AIDS)及日光皮膚炎。

    很早就有人將病患的皮膚生檢,研究其病態,瞭解到表皮對炎症的反應為肥厚,而真皮的膠原纖維增加,因而發生結節。其次談到不能止癢的問題,是末稍神經的末端在皮之中增加有關,這是一直被認為正確的,但最新的研究報告,有人否定這個說法。通常要從病理組織找出發癢的原因也會有困難。

    談到治療,就連皮膚專科醫師都會感覺治療比較麻煩。在治療推薦使用的就是塗上類固醇的外用藥,也可使用貼劑。談到內服的藥物對發癢可以使用抗組織胺,或抗過敏製劑的服用,可以同時有鎮痛效果,必要時服用精神安定劑,以減輕壓力。總之對發癢的部位不要去抓破是很重要,有時可使用紗布,塗上軟膏,貼在患部,再用繃帶包起來,或者採用褥瘡所使用的創傷被覆材貼在患部也有效。如果使用上述方法無效時,可以使用其它比較特殊的療法有皮質類固醇的局部注射,也就是注射到結節的部位,雖然可以止癢,但有時可以引起皮膚的萎縮,或者引起細菌感染,因此還是要小心使用。另外照射紫外線,對有一部分病患有止癢效果。也可使用液體氮治療發癢,就是治療發癢的結節部位,可使其凍結,然後會引起糜爛後的皮膚變扁平,雖然在治療時會發生疼痛,但發癢會相對的消失,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種治療方法是使用一種刺激來減輕發癢的方法,使用Capsaicin 其中有末的成份,這是疼痛誘發物質的一種,可以刺傳遞疼痛的神經纖維,而釋放Substance P,如果能夠塗上Capsaicin一段時間後Substance P會枯渴,就不再傳遞疼痛。目前已瞭解到Substance P的疼痛的傳遞與誘發發癢有關係,因此使用此方法,可以抑制發癢。

    談到治療本疾患的頂尖話題,最近談到異位性皮膚炎,在日本的健保可以使用Cyclosporine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對本疾患如果使用其它方法治療無效時,可以使用本劑治療,有時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在門診治療本疾患不奏效時,要改變治療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是轉介到皮膚專科醫師,診斷是否罹患結節性癢疹,那才是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