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是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的縮寫。EB病毒是最先被發現會引起腫瘤的病毒,於1964年在非洲有許多小兒發生包氏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leukemia;BL),這是病毒引起人類腫瘤的第1號病毒。其後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種急性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增生性疾病是一種會引起一過性的淋巴球增加的疾病,並不是惡性腫瘤。當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全世界的人類有90%以上有EB病毒感染,可說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

    本病毒的特徵是感染到人的B淋巴球後會大量增殖。也就是具有轉換上(Transform)的淋巴球在體內增殖,如果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把它消滅。但是做了器官移植或者罹患愛滋病(HIV)的病患,因為其免疫功能降低,其細胞會不斷的增生而變成一種疾病。這種伺機感染變成現代醫療很大的問題。

    這種病毒可說是普遍的病毒,健康人身上都有的病毒,但是有一部份人發病,其原因固然是宿主的原因外,另一種原因可能與環境有關。雖然病毒分為很多種,其性質多少不同,可能有一部份會有致病的可能,目前尚未找到証據。

    談到慢性活動性,因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症狀有發燒、肝脾腫大,以及淋巴腺的腫脹會遷延,會拖得很久,即使好了後,又會再發的疾病,檢查末梢血液,有很多EB病毒的DNA。大部份的EB病毒感染到T細胞或NK細胞後不斷的增殖。被感染的細胞不斷釋放細胞激素(cytokine),使得炎症症狀明顯。如果不治療,因為過程雖然慢性,會發生血球貪食症候群,多種器官衰竭等合併症,最後死亡,是一種預後不良的疾病。本疾病除了有上述症狀外,還會出現各種疹子,同時還有可能發生間質性肺炎、間質性腎炎,冠狀動脈瘤等各種合併症。另有幾種特徵,當病患被蚊子叮咬後,引起蚊子過敏,被蚊子叮咬的部位發生紅腫熱痛,而且腫得特別大,最後形成水泡、潰瘍、結疤而治癒。這時如果有發燒、淋巴腺的腫脹等全身症狀,如有這種典形的症狀,大部份可稱為CAEBV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的合併症。另一種症狀為血球貪食症候群,由於被感染的T細胞或NK細胞會分泌大量的細胞激素,活化巨噬細胞( Macrophage),造成吞食幾種細胞,導致汛血球減少,並有出血傾向,甚或出現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的症狀,這也是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症的重要症狀。最後一種是水痘樣水泡疹,這是一種皮膚的疾病,在顏面或其它能曝曬太陽的皮膚會出現水泡的集中小丘疹,有一部份會自然消失,但也有一部份嚴重病例會同時出現這種症狀。

    談到診斷要分為三個階段來診斷,最先測定EB病毒的抗體力價,其次測定末梢血液中的EB病毒的DNA。最後需要鑑定EB病毒的感染細胞,檢查那一種細胞被感染。最初談到抗體力價,通常測定血清中對抗EB病毒外殼抗原VCA (Viral Capsid Antigen ) IgG抗體力價,這個抗體力價為640倍以上,或者是EA(Egg albumin)抗體力價160倍以上,這是大概的標準。但有點要注意的是,即使病患罹患本病,有時會出現抗體力價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如果抗體力價在這個範圍以下,並不能否定本疾患。其次談到EB病毒的DNA的量,稱呼是10 X 2.5 DNA,這個以上為一個標準。第三個要談的就是被感染的細胞,如T細胞或NK細胞,這是決定診斷的主要因素。以上是根據日本EB病毒感染研究所定的診斷指引。

最後談到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症的發生率,本病可說很少見的疾病。有一種問卷調查,日本在2005-2009年之間調查,平均每年有24位罹患本疾患,發生最多的年齡在6-10歲之間,其次是11-15歲,16-20歲的順序排列。最近成人罹患的也在增加,2009年統計有30%40歲以上的成人。這是一種問卷調查,實際上可能比這個還多。本來本疾患是主要侵犯小兒,現成人也會被感染。

治療原則上將被EB病毒感染的T細胞或NK細胞消除,也就是按腫瘤的治療方法治療。因為有炎症症狀,而炎症症狀可使用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的Cyclosporine,抗癌劑的Etoposide(VP16)合併使用的免疫化學療法使用得最多。根除感染細胞也有使用CHOP的化學療法(CHOP是用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化學治療法的縮寫)。但是使用上述方法能治癒的極少數。如果要治癒,要使用造血幹細肥的移植。最近有一篇論文報告指出,做骨髓非破壞的前處理移植後,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3年的全生存率為95%。因此骨髓移植是很重要的治療的一種。本疾病對有些人,不治療一般的狀況還算好,像此類病患要不要不做骨髓移植要,會困惑醫療人員。最近的情形是,還是讚成移植。但是移植還是有風險,還得好好評估。

雖然這是病毒感染,曾使用抗病毒藥物,如Acyclovir and Ganciclovir 並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它Interferonα、IL-2 、γ-Globulin 等的免疫賦活劑都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談到預後,於200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82病例中有 35病例死亡,即死亡病例佔43%,不過,現在的醫療技術進步,死亡病例,當會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