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晚上7:00 地點 學生活動中心 題目:漢光國樂迎新晚會。晚上7:50開始,首先有主持人介紹,會長為Jeff. 表演的樂器有二胡、笛子、琵琶和洋琴四種。表演者共有7位,首先彈奏的是「夜來香」,好聽。接著2位同時表演二胡,2位同時表演笛子,2位同時表演琵琶,最後1個人單獨表演洋琴。其次由社長表演吹笛子,接著有一位校友特別來賓也表演吹笛子,吹得很棒,印象深刻。最後是團體遊戲,結束了這次的晚會。
我參加後有一感想:參加本社團不單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同時這個社團很活潑,會帶來快樂的人生。
71.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晚上7:30 地點 演奏廳 題目: 經典(HINDMITH Classics)辛德密特的演奏。
關於辛德密特:辛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是二十世紀德國代表作曲冢。當時許多人嘗試推翻傳統,尋求創新,他反而重拾巴洛克及古典時期的語法與精神,開創出新古典主義復古風朝。
辛德密特:小號奏鳴曲
辛德密特替每一項樂器都寫了一首奏鳴曲,這首小號奏鳴曲創作於1939年,在他的系列二十五首「為獨奏樂器及鋼琴奏鳴曲」的創作計劃中,他想要回歸和賦予音樂傳統本質,動機也是為業餘演奏家及大眾所寫,而非商業用途。但這首奏鳴曲背後所隱藏的含義與其它奏鳴曲相比又更為深遠。它表達了辛德密特對當時納粹政權的憤怒與對抗。
辛德密特:鋼琴奏鳴曲第二號
辛德密特總共完成了三首鋼琴奏鳴曲,而這三首奏鳴曲,都是在1936年所完成,這三首奏鳴曲對於辛德密特來說也許是一種尋找心靈以及建立他個人作曲風格的一個過程。
辛德密特:低音管奏鳴曲
此首低音管奏鳴曲創作於1938年,如同辛德密特其餘奏鳴曲作品,強調著「實用音樂」概念與原則,雖然他的音樂理念為業餘演奏者及教學目的上做考量,但這些曲子也並非容易,風格上更處處可見新古曲主義中巴洛克音樂的構想與技巧。
三位演奏者:
- 小號Trumpet/David Argenta 法國人,出生於法國Metz,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以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低音管Bassoon/陳奕秀 I-Hsiu Chen,出生於高雄,目前為國家交響樂團低音管副主席及藝術室內樂團團長,並任教於東海大學、高雄師範大學。
- 鋼琴Piano/陳永禎Yung-Jen Chen,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完成學士學位,之後以助教身分進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音樂博士,並於2007年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為台中教育大學鋼琴助理教授。
三位音樂家的演奏已到爐火純青,無瑕可擊的地步,很值得觀嘗。
72.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晚上7:30 地點 演奏廳 題目:鋼琴家Steven Spooner 獨奏。
華盛頓郵報的評論家在欣賞其演奏會後,用「目眩神迷」這樣的形容詞來描述鋼琴家Steven Spooner 充滿力量的演出:這位美籍演奏家擁有了一切精湛的技巧、富有音樂性的智慧、與生俱來的敏感度、以及在黑白琴鍵上縱橫的獨特個性。Steven在世界各地巡演,正迅速地成為他這個世代更為人矚目美國:鋼琴家中的其中一員。
Spooner出場時,看起來中等身材,光頭、白人,但身體很結實,而且是美國人,使用美語講話。這時本校的羅芳華(美國白人)老師自告奮勇上台翻譯。下面就是Spooner演奏的曲目:
Wohin?(from Die schone Mu77erin) S.565-5 Schubert/Liszt
Standchen(from Schwanengesang) S.560-7
Er7konig S.558
Piano Sonata No.2(2011). The Last Resistance M. Faiirouz
Written for the 200th anniverversary of Liszt`s birth
1 The Last Resistance
2 Retro Recollection on 21th and 8th
3 Freud Goes to Abu Ghraib
4 Men and Women in Dark Times
中場休息
Lose.Himmel, meine Seele(second version). S.495 Lassen/Liszt
Maiden`Swish, S.480 Chop in/Liszt
St Francois de Paule marchant sur Les flots. F.Liszt
(Legendes No.2), S.175
Ⅱ penseroso(Annees de pelerinage Ⅱ. S.161)
Hungarian Rhapsody No.13, S.244-13
是晚9:00結束演奏會,但大家不停地鼓掌,因此,再出來三次演奏,才正式結束本次演奏會。我個人覺得,能夠欣賞這高難度的鋼琴演奏是人生一大快事。
73. 2011年9月30日 星期 晚上7:30 地點 演奏廳 題目 室內音樂,演出者:小提琴 馮璞、張容騰、余道昌、杜明錫;中提琴 黃瀚民;大提琴 劉凱文:協助演出 陳嘉羚 中提琴,陳咨廷 大提琴。
曲目
J.M.Leclair Sonata in G for Two Violins, Op.3 No.1
(1697-1764) -Allergro
- Allergo ma poco
-Allergo
余道昌,馮璞/小提琴
L.Spohr Violin Duo in C, Op.9 No.1
(1784-1859) -Allergro
- Poco adagio
-Allergo
余道昌,馮璞/小提琴
B.Martind Duo No.2 for Violin and Cello, H371(1958)
(1890-1959) -Allergretto Allergro
-Adagio
-Poco
杜明錫/小提琴 劉凱文/大提琴
中場休息
E.Dohnanyi Serenade in C for String Trio, Op.10
(1877-1960) -Marcia:Allego
-Romanza:Adagio non troppo,quasi andante
-Scherzo:Vivace
- Tema con Variazioni: Andante con moto
-Rondo(Finale):Allergro vivace
張容騰/小提琴 黃瀚民/中提琴 劉凱文/大提琴
A.Vivaldi (1678-1741) Concerto for 4 Violins and Cello Obligato, RV580
- Allergro
-Largo-Larghetto-Adagio
- Allergro
馮璞、張容騰、余道昌、杜明錫/小提琴
劉凱文/大提琴
黃瀚民、陳嘉羚/中提琴 陳咨庭/大提琴
每一場演奏都很精彩,因此雖然音樂會結束,但大家還是不停鼓掌,最後加演一場。但是大家希望一再加演,因此再不停鼓掌,最後全體出場,由本校杜明錫教授對每一位音樂家正式介紹才結束本次演奏會。原來這些音樂家是台灣音樂界的精英,多數都是從小就有音樂天才,後來不斷的磨練,才有今日的成就,能夠聆聽這樣的演奏,對個人來講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