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為了推進「在宅醫療政策」,自2009 4月開始有的醫院設立20床「在宅醫療病房」,是一種新型的病房。這種病房可以有開業醫師安排住院,而這種開業醫師是有出診的開業醫師,或其他小型醫院的醫師,住在醫院附近,經醫院連繫,並同意後,就成為日本的「在宅醫師」。目前在愛知縣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已有74位在宅醫師。這20床病床,由在宅醫師,在出診時判斷病患,需要住院與否。而醫院保留「熱線」電話給在宅醫師,經電話連絡,同意後,就無條件可送進來住院。

其次談到經在宅醫師介紹住進來的病患,最多的是發燒病患,其次為罹患惡性腫瘤,症狀明顯惡化,此類病患占有一半以上。其他經管營養,胃廔放了管子,要換管子而住院,有的病患突然惡化,沒有辦法吸痰,甚至要裝人工呼吸器,在宅沒有辦法處理,想要暫時住院治療。

一般在宅醫師介紹住進來的病患,其住院日數在18日前後為原則。目前大約有94%的病患,在2週內會出院,有6%還要繼續住院的病患,就轉到長期療養的醫院。

談到日本臨終病患,一般日本家庭的處理方式是,大部分日本人都希望病患住醫院直到去世,只有少數,約在11~12%病患,其家屬願意留在家中,自己照顧,直到病患嚥下最後一口氣。但是如果住進「在宅醫療病房」的病患,則約有33%的病患願意在家臨終。

因此如果在宅醫療做得好,很可能有更多臨終病患會留在家。因為有在宅醫師的支援,必要時還可住進醫院,如此一來,不僅私人,甚至公家,都會減少很多負擔。

  談到74位在宅醫師,平時也在看門診,及處理曾在大醫院看病後在家休養的病患。一般在宅醫師上午比較忙,會利用午後去訪問病患,1日約有10幾位病患。另一種在宅醫師是屬於「在宅療養支援診療所」的醫師,每日訪門的病患,在30~40位,這方面的工作比較積極,但這種在宅醫師,較少數。

  日本曾想到把在宅治療的病患集中治療不是更好,但算算費用實在太高。

其實當在宅醫師也不輕鬆,以30位病患來計算,是24小時值班,晚上如有緊急狀況,隨叫隨到,而且醫師獨自一人出診。因此,大醫院的負責人也擔心會做不下去,長期下來在宅醫師可能會變成精疲力盡(Burnout

  日本在2012年提到對於「在宅療養支援醫院」,在200病床以下的醫院,如有訪問診療的醫師,會給醫療報酬,如此一來,增加生力軍,可以活化地區的在宅醫療。目前登記有案的醫院已擴增至300家。日本的「總合醫」,即地區性的家庭醫師,日本的在宅醫師最需要的就是「總合醫」。

  談到在宅醫師最理想的是,有專科醫師或年青醫師專攻「對高齡者全人治療」的醫師,日本稱為「總合醫」,類似我們的家庭醫師,但偏重於老人病方面。日本可能因社會的需要而增加「總合醫」,將對日本的在宅醫療會有幫助。

  但是日本的在宅醫學會,有在宅專門醫師制度,因此,目前有在宅專科醫師。但是對年青人為中心,提升為在宅專科醫師的制度沒有,所以這還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水 的頭像
    阿水

    阿水

    阿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