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發生惡性腫瘤與年青時發生的,在種類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預後會有差別,有時高齡者發生惡性腫瘤反而會增多。
高齡者發生惡性腫瘤後與年青人比較,在精神及身體方面會有個人的差別,這是高齡者很大的特徵。因此從前在治療高齡者的惡性腫瘤時,曾經不積極的治療。現已沒有這種情形,視病例,可以和年青人的治療一樣,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高齡者的惡性腫瘤都採用根治的治療,有的治療的目的就是緩和症狀。因此一開始高齡者癌症的治療目標應放到那個位置,現在變成很重要。有了治療目標後,其次再談治療。如果要根治治療,也有很多選擇,從前常用的外科切除、放射線療法、藥物療法。基本上越是高齡,治療越沒有侵襲的越好。但是如果有侵襲的,視高齡者能夠忍受到甚麼程度,要從多方面加以評估。
治療方針的決定,可說很難,一般來說,在醫療方面要有主治醫師,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及藥劑師,再加上病患的家屬,照護者,都可參加開會,以決定最好的治療方針。
實際要做協調員(Coordinator)的時候,除了協調專科醫師,同時平時負責治療的醫師,如果時間不許可,先請負責治療的醫師評估,再將評估的結果傳給專科醫師。因此開業醫師與專科醫師變成很重要,如果做根治治療,做外科手術很順利,還要做復健。萬一手術不順利,可能要做藥物療法,這時病患可能要待在家,然後看門診。如果服用藥物有任何副作用,曾經幫他看病的開業醫師,也可幫他注意,因此有專科醫師及開業醫師的細心治療下,這樣的治療可能會更完美。
談到藥物治療目前是比從前確實進步,尤其現在有分子標靶治療藥物,但實際用起來有很多想不到的副作用出現。從前治療癌症的藥物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及骨髓抑制等。現在的分子標靶治療藥物有高血壓的發生率會增加,有血栓的危險,容易發生間質性肺炎等,因此專科醫師也好,開業醫師也好,隨時要注意病患的這些徵候。其他還有四肢麻麻的感覺,可能運動機能顯著損傷,還有一種是味覺有變化,或者全然沒有味覺,如此下來會營養不良,很快就失去抵抗力。因此負責的醫師對這些徵候要特別留意。
目前癌的治療與在宅治療可以說密不可分,因高齡者的癌病患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大部分時間還得待在家裡治療。因此現在對癌病患的治療要做到大醫院的專科醫師與開業醫師,對癌病患經常要協調,這才是現代治療癌症的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