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區綜合照護,是照護政策的基本方向,其背景就是75歲以後的人口會快速增加。從2005至 2030年,老年人口會增加 1,100~2,200萬,也就是增加一倍。全世界還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且發生地點在大都市圈。在大都市圈的高齡者,有獨居老人,或者夫婦住在一起。到了2025年,有7成的老年人是這樣生活。如果現在,老年人可以住進養老院,到時候可能沒有那麼多養老院。按日本的經驗,要建造單位照護(unit care)理念,白天住在個人的房間,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職員,白天可以到休閒室泡茶閒聊,或在那裡吃飯,這種生活形態,可養成自立的精神。同時走路的時間較多,閒談的時間也多,與原來的生活,不分離,對老年人養成自立的精神,也更能感覺幸福。
如果是這樣,就是要做到合乎個人的住所,同時如何保障個人的生活,有許多照護系統也要加入。這就是現在的老人照護致策的主要方向。如果有失智症的病患要有,團體家屋( Group home),也就是「單位型特別養護老人院」,隨時可以提供照護的設備。
在地區上,需要所謂訪問服務,醫護人員白天來看一下老人家,晚上老人家就回到個人房休息。日本的厚勞省的計劃就是要建立,老人家的團體家屋,隨時有醫護人員來照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建立團體家屋是在大都市,設一個單位,其範圍,大約走一圈30分鐘,最好能夠在中學區,或者其它單位,也就是容易溝通單位,設立團體家屋的單位。雖然並不是馬上要做,但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到了2025年,會占老年人口的
7成,如果現不規劃,將來醫院的病床養老院會都不敷使用。這種單位照護在北歐也已朝這個方向實施。在地安養, 在地老化的英文稱Aging in place。當一個人老了,能夠在地安養, 在地老化,這就是地區綜合照護。
地區綜合照護的大前提就是需要24小時的在家醫療照護系統。同時還在考慮訪問介護及訪問看護,同時還加上在宅醫療。在宅醫療不限在家,其包括的範圍還有,有醫療服務的高齡者住宅,護理之家 (Care house),要付費的養老院,此類都是包括在宅,而這種地方,醫師要訪問治療。目前的醫療就是有病要來看病。但也有的,有病不能去看病,走不動,又是獨居老人。如果目前這種情形,就得住院治療,而這樣的老人常是一病不起,最後變成失智症,長期住院。因此將來的醫療就是在宅醫療是不能缺少的,資金也是不能缺少。日本的國民負擔率與其它國外的國家比較,可說不重,如果將來想要過得幸福、過得悠閒,在自己住的地方能夠住到最後的人生,那就得大家要拿出錢,投資,如此還可以促進地區的發展。
醫師除有內外科,其他科都曾學習過的醫師是最好。醫師能夠幫助老年人過快樂的生活。雖然老了,老年病也會增加,有的老年病是不能治癒,但有了醫師,可以減輕其痛苦,使老年人終其一生,可以過無憂無慮的生活。這就是在宅醫療,也是高齡者醫療,日本正在追求這個目標。
為了地區的開業醫師,能夠參與,東京大學已展開在職訓練(On the Job Training)的研習計劃。開業醫師,同時與到在宅病患訪問的醫師同行學習,另一種是參加多種醫療工作小組的聯繫工作。如此做,可以培養綜合的醫療工作人員。日本正在投資在宅醫療系統,大約在2025年會完成。因此日本已在千葉縣柏市的醫師公會的協助下,開始做地區綜合照護模型的小型實驗。
留言列表